【摘要】城市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是一個較新的課題。對文化產業的研究我國起步較晚,對城市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的探討更少。本文從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視角,對城市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進行研究,初步構建一個分析框架,對城市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特征、必要性、可行性、影響因素、政策措施等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城市文化資源 長株潭“兩型”文化產業 發展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623(2013)04-0072-04
黨中央提出,要發掘城市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建設特色文化城市。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我國城市文化資源聚集以及人才、資金、信息、技術匯集的優勢,鼓勵各地大力發展各具特色的文化產業,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特色文化城市。作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株潭城市群可以在城市文化資源和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進行深入探討。
一、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長株潭三市根據自身特點,量身打造了適合本地方發展的文化產業規劃,文化產業發展理念創新,相關配套政策積極跟進;文化產業發展規模較大。品牌影響越來越大;文化產業布局日趨科學,功能分區日益合理;文化資源開發不斷深入,文化產品種類多樣。
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文化資源浪費,開發力度有限。一方面,現有的文化產業與文化資源融合度不高,或閑置不開發,另一方面,文化產業鏈短,文化產品科技含量低。各產業之間的有機聯系欠密切,缺乏上下游合作的聯動優勢,圍繞文化品牌展開的衍生產品開發力度不夠。如何對現有文化資源和文化品牌進行有效開發和深度利用,是長株潭地區文化產業發展需要正視和解決的問題。二是文化環境復雜,改革步伐緩慢。長株潭三市缺乏統一的規劃、規則和措施,綜合配套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難度大,需要改革和整合的因素多。各市之間、各文化部門之間、政府與文化企事業單位之間、文化企事業單位之間、不同層次的集團之間、管理階層與普通員工之間,構成了縱橫交錯的利益關系。三是產業發展不均,資源整合不夠。三市資源整合不到位,潛在市場有待挖掘。如對市場、資本、人力資源的整合不到位,三市之間的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四是文化人才缺乏,人才流失嚴重。
近年來,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突飛猛進,形成了“__足鼎立,群雄并起”的基本格局?!叭恪笔侵福阂员本橹行牡沫h渤海灣文化創意產業圈,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圈,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創意產業圈?!叭盒邸敝饕泻贾荨㈤L沙、重慶、天津、南京、武漢、西安、成都、蘇州等城市。
長株潭城市群文化創意產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影視傳媒、新聞出版、演藝娛樂、動漫游戲等產業在全國異軍突起。“兩型”社會建設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長株潭城市群抓住和用好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就能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文化資源和文化產業發展思路
(一)指導思想
繼續解放思想,加大文化改革開放力度。以突出特色、深化分工、帶動輻射、協調發展、相關聯動與結構互補為導向,全面構建長株潭城市群以傳媒出版、文化旅游、文化娛樂、卡通動漫、文化會展等為重點的文化產業體系,促進文化產業的跨越發展與全面繁榮。
(二)發展目標
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體制,形成長株潭試驗區科學規范有效的宏觀文化管理體制和統一協調的運行機制;基本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建設競爭有序、開放統一、要素完備、中介發達的文化市場體系;努力建設富有生機和活力,不斷打造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的文化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長株潭城市群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格局,把長株潭打造為湖南文化產業核心區和中部區域性文化中心。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使文化綜合實力、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塑造長株潭城市群全國一流的文化形象。
具體指標是:到2015年,長株潭城市群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0%,達到11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5%;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55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70%。到2020年,長株潭城市群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8%,達到25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占全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8%;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到68萬人,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8%。
(三)發展模式
尋求城市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是重點。主要包括項目開發轉化模式、文化資源的單體開發轉化模式、文化節慶開發轉化模式、城市運營商開發轉化模式。
(四)發展路徑
促進長株潭城市群“兩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應當從區域外顯競爭力、區域基礎競爭力和區域核心競爭力三個層面人手尋找發展路徑:一是通過優化產業環境,拓展區域基礎競爭力;二是依靠產業能力的提升,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三是通過提高產業關聯,強化區域外顯競爭力。
三、文化資源和
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1 保護好現有城市文化資源。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認真發掘整理城市的文化資源,摸清家底,切實做好文化遺產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2 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方向。保持和突出本地文化特色,對本地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科學規劃,避免無序開發、過度開發,導致資源浪費或破壞。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
3 注重打造城市“兩型”文化資源的品牌。遵循真實性、專屬性、不可替代性、導向性、認同性五項原則,可將長株潭城市群文化統一稱“湘江文化”。這可以與珠江文化鏈接融合,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并列。以湘江文化統一資源的稱謂,既是歷史文化和山水文化的有機結合,又是流域范同多種文化資源的區域綜合,內涵、時間、空間都易于在這個稱謂下表現出來。
4 加強文化產業與旅游等其他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整合歷史文化、革命文化、民族民俗文化、自然生態文化等各類特色文化資源和各方面力量,規劃建設各具特色的文化創業創意園區,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使“兩型”特色文化產業成為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柱性產業。
5 統一規制,完善政策。建立長株潭試驗區的一些地方性法規,推進文化產業地方立法進程。加強法制配套性建設,改進執法方式,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及時推進試驗區的制度建設,出臺一系列新的制度措施。強化行政問責制,改進政府文化服務和管理。進一步在試驗區改革行政審批制度,規范市場準入制度,統一財政稅收制度,改革文化項目立項、審查制度,改進文化項目資助和評獎機制。在文化產業政策方面。要完善制定和落實長株潭試驗區文化經濟政策,爭取在試驗區比照享受國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省市單位的各項政策措施。逐步統一三市的文化經濟政策。
試驗區文化企事業單位比照享受國家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的優惠政策。比照享受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事業單位轉制后企業的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和《關于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中的優惠政策。
爭取和實行土地優惠政策。比如,文化企事業單位以土地資產投資和改造或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組建企業集團的,涉及的劃撥土地使用權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批準,可以采取國家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方式處置,所需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轉增為國家資本金或先征后返。
加大文化財政投入力度,建立文化產業融資制度,完善文化產業融資主體集群。創新金融支持政策及綜合配套改革措施。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
6 加強制度保障。要制定實施一體化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協調改革三市戶籍制度,建立開放、暢通的人員流動機制,清理撤銷三市間交通關卡,統一區域內文化產業管理機制、市場體制、地方性法規制度、政策措施與發展環境,構建一體化的文化產業運行市場、技術市場與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完善一體化配套措施,構筑長株潭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所需的交通同環、金融同城、電力同網、信息同享、環境同治的基礎平臺。
政府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應適當考慮文化人才的開發、培養與資助,分期分批輸送到國外培訓;由省里協調,在相關高校設立文化產業院系進行培養,并充分發揮長株潭區域高校與科研院所密度優勢,整合教育資源,探索文化人才聯合培養新模式;集聚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高層次文化技術人才與通曉國際市場規則的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加大省文宣系統“五個一批”人才工程建設、“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等項目對長株潭高層次文化產業人才的扶持力度,整體提升區域內文化人才吸納能力。組建統一的長株潭文化產業人才大市場,建立區域內異地人事代理、任職輪訓與人才交流工作機制,發揮市場在配置人才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文化人才從單位所有、地區所有向社會共有、區域共有轉變;深化文化人才管理機制改革,長株潭三市相互承認戶籍,打破三市在人才市場建設和運作上的行政區域界限,消除行業壁壘,實現人才流動的“零體制障礙”和“零體制成本”;運用網絡及數字化管理技術,構筑統一的區域人才數據庫與供需信息網絡,提供平等、快捷的渠道和服務,搭建統一的區域人才市場體系。
加強監管機制建設。首先,推行項目負責制度。在長株潭城市群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一體化發展領導機構的統一管理下,建立重點項目負責制度(省、市、區縣市)三級齊抓重點文化項目的實施,落實“一個機構、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隊伍、一抓到底”的項目責任制,并納入省、市、區縣(市)的年度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庫,就項目施工、招商引資等建立定期調度、專項督察的機制,確保工作力度和效果。其次,協調文化市場管理。統一長株潭城市群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的市場規劃、管理體制與綜合執法,防止地方保護主義,克服部門本位主義,實現管理的制度化與規范化。打擊不法活動,糾正無序競爭,加大區域信息共享交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制止不良文化行為傳播,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再次,嚴格考核評估機制。將長株潭城市群文化資源和“兩型”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發展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績效考核內容。省委宣傳部負責省直文化項目的考核對接,對縣(市)文化項目進行日常指導與考核,組織由專家學者組成的評估、研究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對項目進行評估檢查,真正做到有位置、有制度、有部署、有監管、有獎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