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研究

2013-01-01 00:00:00何小勤
人口與經濟 2013年2期

摘要:為了解農業勞動力年齡情況,文章通過對浙江省農業勞動力年齡結構的抽樣調查,發現在農村青年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村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嚴重,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已對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糧食安全、農業現代化、子代的農業情感、農村基層保障體系的完善等產生了嚴重影響。緩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必須通過制定系統的人口與經濟、社會與文化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促進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和農村的安定和諧。

關鍵詞:農業勞動力;老齡化;浙江省;對策

一、引言

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轉移,農業勞動力在勞動力總體中所占比例大幅度下降,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共有的現象。20世紀50年代,法國現代化的加速,第二、第三產業的重大變化,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致使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東歐國家因農業勞動力向非農部門、城市轉移過速,也出現了勞動力老年化和婦女化現象,且造成了農業生產的萎縮。東亞的日本和韓國等國同樣面臨農業勞動力高齡化和短缺的問題。據中國臺灣地區的一個統計材料記載,臺灣農業勞力已嚴重老化,平均年齡達55.1歲,并出現了婦女化特征。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會產生不利影響,并導致農業的不景氣,甚至產生衰退。

對我國而言,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①并駕齊驅,從第三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農村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為由5.0%上升到10.06%,農村比市鎮高出2.37百分點②。據宋斌文的預測,到2020年、2030年,我國農村60歲及以上老年人將占農村總人口數的20%和30%以上。在城鄉二元經濟的影響下,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動力轉移至城鎮,加劇了農村勞動力的老齡化。1990年農業勞動力平均年齡為36.8歲,2000年增加到40歲,2010年則超過45歲,已進入農業勞動力老齡化時代③。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將會日漸加劇。如今,“農民荒”、“空心村”、“‘三八’·‘六一’·‘九九’部隊”成為中國農村社會的真實寫照,農業發展危機與農業后繼無人等問題隨之而來。因此,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李瀾等人分析了全國最新農業普查數據,認為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具有普遍性,其對解決“三農”問題、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所產生的障礙及挑戰不容忽視。究其原因,肖云、夏莉艷、何福平等人認為農村勞動力的轉移產生了“空心村”,導致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和耕地棄耕現象,造成土地浪費和環境惡化、農業生產的副業化等嚴重后果。馬草原、謝培秀、陳錫文等人通過計量方法和理論分析,認為農業勞動力轉移帶來的后果是農業效率損失和農業減產,并加速了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就如何緩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李宗才提出土地合同制管理、發展農村工業、開展技術培訓等措施;李維平、張衛平則提出了加大農村社會保障力度、推廣適度規模經營方式和提高農業組織化水平等措施。然而,在我國區域發展存在巨大差異的背景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及其給農業和農村的發展帶來了哪些具體影響,以及如何緩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等問題,亟待進行深入的實證研究。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借助統計資料,結合問卷調查方法,深入分析了浙江省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實況,及其對農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等問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統計資料的數據整理與匯總分析、問卷調查和訪談等綜合研究方法開展分析。研究數據來源于筆者2012年1~2月對浙江省農村調查所獲得的樣本數據,以及《中國統計年鑒》、《浙江統計年鑒》、《中國鄉鎮企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年鑒》、《中國人口統計年鑒》、《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人口普查資料等數據,具體數據來源將以腳注的形式在文章中進行標識。

1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為了解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狀況,為了確保調查數據的代表性,樣本獲取采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第一階段抽取的是鄉鎮,第二階段是從被抽取的鄉鎮里中抽取自然村,第三階段是從已抽取的自然村里面抽取調研村民小組和被調研的農戶,最后選取24個自然村48個村民小組的801戶農村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按戶進行,每戶填寫一張問卷。由于調查安排在農歷新年的前后進行,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每份問卷都具有較高的質量;結合對村民組長和一些鄉村干部的訪談,所得結果基本能夠反映出浙江省當前農業勞動力的概況。

2 數據處理

本問卷為作者自行設計,用以反映浙江省農業勞動力年齡結構、勞動力老齡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等問題。調研完畢之后,運用SPSS18.0版軟件對數據進行錄入和整理,以備分析之用。

三、結果與分析

1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

在被調查的801戶家庭中,共有3093人,平均年齡為41.1歲,60歲以上老人占16.6%,16-60歲適齡勞動人口占調查總人口的74.3%。其中有129戶是全家老小一起外出務工、經商,僅年末才回家過年和探親,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將自家耕地撂荒,少部分農戶將田地贈予他人耕種。從參與農業勞動人口來看,僅有34.9%的被調查人口參與農業勞動,適齡勞動人口中有47%的人參加農業勞動;被調查參與勞動人口的年齡最低為17歲,最高為90歲,平均年齡高達55.6歲,其中,5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者占被調查勞動力總數的66.8%,60歲及以上的農業勞動者占35.3%,30歲以下的農業勞動者僅占2.6%(詳見表1)。可見,浙江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異常嚴重,遠高于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13.26%);而農業勞動人口老齡化程度則更加嚴重,遠高于2006年全國第二次農業人口普查的結果,當時51-60歲農業從業人口的比重為21.30%,60歲以上農業從業人口的比重為11.2%,這些凸顯浙江省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嚴峻態勢。與此同時,農業勞動力女性化程度越來越高,比率高達48.5%。從浙江省不同地市來看,差別并不顯著,西部山區要比東部平原地區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稍顯嚴重。雖然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嚴重,但是他們的身體狀況總體良好,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參與勞動的強度呈現遞減的趨勢,如高齡老人大多參加一些體力要求小的輔助耕種農活,如幫助稻田放水等一些維護性工作。

2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轉型,人口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浙江省來說,人口規模在不斷擴大,從新中國成立時的2000多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5000多萬人,增長了一倍以上。在數量增加的同時,人口年齡結構也發生了改變,經歷了相對短暫的年輕型、中年型,再過渡到漫長的老年型。新中國成立后頭兩次生育高峰所產生的人口,現已集中進入老年階段;改革開放之后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婦女總和生育率快速下降;再加上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這些共同加速了人口老齡化的進程。1987年浙江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首次超過10%,進人人口老齡化社會,此后,老年人口總數平均以2.85%的速度遞增,截至2010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高達789.03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16.6%(見圖1),成為全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從城鄉比較來看,無論在規模還是程度上農村人口老齡化狀況都高于城市,統計資料顯示,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60歲及以上人口中有68.58%的人是農村老年人口①。可以看出,浙江省人口老齡化的貢獻農村遠大于城市,在城鄉同步老齡化過程中,農村將會更加突出。據預測,到2030年,浙江省老年人口總數將占人口總數的30%以上,屆時農業勞動力老化程度將會更加嚴峻。

3 造成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因素復雜

(1)適齡勞動力的就業轉移。在工農收入差異的影響下,大批農業從業者主動放棄農業,進廠務工謀求更高的收入報酬,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離土不離鄉”現象。改革開放之后,浙江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共有各類鄉鎮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109.91萬家,這些企業遍布浙江鄉鎮,吸引了大批本地農民就業。

浙江省農民就業轉移大概經歷了三個過程:1978—1990年屬于試探轉移期,有近600萬農業勞動力人口轉移到非農部門;1990年代以后,農村勞動力就業轉移速度出現先緩后快的趨勢;自2001年中國加入WTO后,浙江省外向出口型的貿易經濟得到激發,農村勞動力轉移也隨之加快,2000—2010年,浙江省農村勞動力中從事非農勞動人口由1093.51萬人上升到1719.37萬人,平均每年以4.3%的速度累積增長。農村就業轉移人口中,大多數屬于“離土不離鄉”型,主要集中在本地從事非農生產活動,占據就業轉移總人口的70%左右(見表2)。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就業,使得農業勞動力數量快速下降,1984年、2000年和2010年的農業勞動力人口分別為1277.90萬人、1014.93萬人和627.43萬人,在近10年減少尤為迅速,平均每年以4.9%的速度累積減少。調研過程中發現,有53%的農村勞動力不參與農業勞動,他們主要為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勞動力。而參加農業勞動的人口中有72.2%的人屬于兼職農民,他們的主業是在企業上班,僅把農業勞動作為副業,利用日常休息和放假時間來參加農業勞動;純粹從事農業勞動的人數僅占被調查農業勞動力人數的27.8%,多以老年人為主,平均年齡高達61.8歲。正因如此,留守農村的老年人成為勞動力的主力,從而造成農業勞動力的嚴重老齡化。

(2)勞動觀念與養老需求延長了老年人的勞動年限。從勞動能力層面而言,由于年齡的緣故,老年人外出務工和進入本地工廠等非農部門就業的能力較低,致使他們的就業性轉移和區域轉移的可能性下降;從心理歸宿感而言,老年人擁有深厚的鄉土情感,排斥喧鬧的城市生活。訪談中發現,許多就業轉移的子女希望老人離開農村,但老人仍堅持留守農村,甚至有些老人住在山上,子女提議將房屋遷到山腳便利地帶都遭到老人的強烈反對。這兩個因素決定了老年人更傾向于留守農村。另外,轉移至非農部門勞動的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高,許多人會選擇重返農村和農業。從調查情況來看,目前留守農村的多是沒有參與轉移就業的老年人,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他們從事農業勞動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淳樸的老人認為農民的天職就是“種田”,從事農業勞動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舍不得廢棄土地,只要身體允許會一直持續勞動;二是勞動可以獲得收益,為自己提供一定的養老資源;三是參加農業勞動是他們重要的養老活動形式,由于農業技術的進步,農業勞動的投入強度下降,老人參加一些勞動強度小的農業勞動,可以從中獲取生活樂趣,達到養老休閑的目的。農村老年人基于這些因素的考慮,沒有選擇在家頤養天年,而是參加一定的農業生產勞動,也正是這些因素使得農業勞動力老齡化日趨嚴重。

浙江農村老年人有沒有可能在家靜休、頤養天年呢?根據被調查老年人的反映,一半左右的人可以做到,這主要得益于浙江鄉鎮經濟的發展與老年人生育子女數量比較多,使得養老壓力較小。不能在家頤養天年的,就會被迫參加農業勞動,以此來獲取養老資源。因此,在農村養老保障體系不夠健全的情況下,老年人選擇勞動既是精神需求也是物質需要,但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農村養老壓力的加大,老年人參加農業勞動更可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除了勞動力轉移和老年人的養老需求之外,還有許多因素影響到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如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婦女總和生育率的下降、子女求學遷移、人口老齡化、農村養老福利的欠缺、農業科技發展的滯緩、城市化對青壯年勞動力的吸引、傳統農耕文化對老年人勞動習慣的影響,等等。

4 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1)農業種植模式趨向簡單化。浙江省地勢西高東低,西部屬于低山丘陵,東部為沿海平原。浙西的淳安、青田、縉云等山區人均耕地面積僅為0.4畝左右,浙東的嘉善、海鹽等地人均耕地面積約有1畝多,不同地區具體的人均耕地面積也不盡相同。目前耕地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薯等,油料作物主要為油菜,經濟作物有葡萄、西瓜等果類植物以及苗圃和時鮮蔬菜,還有部分農田被改造成魚塘,部分農田作為觀光農業園區。經過與農戶的深入訪談得知,在剛施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時,農民積極性很高,一般水田2年種植5季(早稻、晚稻各兩季,春冬之間種植一季油菜),旱地也是2年種植5季(小麥、油菜、玉米、紅薯、棉花、豆類等)。然而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民逐漸從農業轉移到工業之中,逐漸放棄土地的耕種,水稻由1年2季轉為1年1季,油菜的種植面積也逐漸減少,旱地輪作周期逐漸延長,一般種植一些玉米和紅薯之類的作物。由于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缺少勞動人手,在肥料的使用上主要以化學肥料為主,有機肥料的使用逐年下降。這樣一來,導致土壤逐漸趨向板結和產量下降等問題。調查中農民反映,以前主要選擇產量高、效益好的農產品進行耕種,而現在主要是選擇勞動力等投入少的作物進行耕種。部分農村開始出現土地成片出租的現象,這些土地多以種植經濟作物為主,承包經營者注重效益,如種植大棚蔬菜、瓜果、苗圃等。

(2)土地撂荒與變相撂荒嚴重。在農村勞動力大批轉移的情況下,土地撂荒和變相撂荒是當下農村出現的一個普遍現象。經過對浙江省農村的調查發現,在被調查的801戶中,有25.1%的農戶有部分土地直接撂荒,有7.8%的農戶所有的土地均處于撂荒狀態。除去直接撂荒之外,還存在季節性的撂荒,對耕地進行粗放經營,原本可以1年種植2季,現在基本上維持1年種植1季,導致一年當中田地大部分時間處于撂荒狀態,耕地的復種指數由20世紀90年代初的230%,下降到目前的150%左右。還有些農戶擅自改變農田的利用性質,將撂荒的稻田種植一些樹木等。

(3)糧食自給能力下降。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農民逐步離開土地成為產業工人和城市市民,農業勞動力的數量逐漸減少。浙江省在1978年農業勞動力有1063萬人,而到2010年僅有501萬人,減少了一半以上;不但數量上不斷減少,而且勞動力的年齡不斷增高,使得其從事農業勞動的強度下降,從而影響到土地的利用效率,耕地復種指數從1978年的259%下降到2010年的155%。由于糧食作物投入產出效益比經濟作物低,使得糧食耕種面積減少的速度更快。從圖2可以看出,2000年之后浙江省糧食耕種面積下降速度進一步加快,糧食產量也由1978年的1467萬噸下降到2010年的770萬噸,人均糧食量從1978年的393千克下降到2010年的144千克,僅為全國人均糧食消費的28.8%左右,浙江已從糧食輸出地演變為糧食輸入地,糧食對外依存度逐年提高。隨著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的加劇,浙江省的糧食自給率將會繼續下降,對區域的糧食安全將會產生重大的安全隱患。

(4)不利于農業科技的推廣。由于低齡人群的文化程度明顯高于高齡人群,從事農業勞動的人群年齡越高,農業勞動力整體文化水平就會越低。本次調查發現,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力僅占被調查勞動力的41.2%,低于2006年我國農業從業人員調查的49.4%的結果,這一點主要與浙江省的早期整體教育水平較低和老年人口偏多密切相關。這一前提下,農業技術和農業知識的推廣和應用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調查農戶是否擁有農業器械時發現,像農藥噴霧器等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的簡單農用器械幾乎家家都有,而大型器械則只是部分村組農戶擁有,擁有大型耕作器械的農戶家中基本都有中青年勞動力,農忙之時將大型器械出租賺取一定的收人。在沒有大型器械的村組,詢問老年人是否有意愿購買大型器械時,他們表示不會購買,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老年人認為大型農耕器械價格高昂、操作復雜,且他們在經濟上和知識上都不具備這些能力。以機器耕種為例,1995年以來機器耕種面積一直保持在60%左右②,基本沒有上升,足見農業機械化已經到達瓶頸,很難提升。在調查中還發現,租地種植戶比較注重對農業科技的投入,他們會聘請一些農業專家進行指導,關注農作物育種等信息;但分散在村落里的中老年農民,對農業科技知識不太關注,甚至一些老年人對農業科技產生了恐懼,把農作物雜交技術與轉基因等混為一談,并對當前許多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知識保持警惕。

(5)農業地位逐漸下降。首先是農業收入占農民家庭收入比重減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農民家庭收入來源于工資性收入,占到收入的5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省從事農業勞動人口在逐年減少,已從1978年的1300萬人下降到2010年的627.4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從34.6%下降到13.2%。農業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減少了農業勞動者的數量,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但是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和農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并沒有推動農業生產從家庭作坊式生產向適度規模化生產過渡,沒有推動農業技術進步,反而導致了農業老齡化、副業化、兼業化等問題。非農收入的增加,使得農民對農業和土地的情感逐漸弱化,部分人口甚至廢棄耕地,最終導致農業減產減收、效率低下。1978年以來,農業收入占農民收入的比重從66.56%持續下降到2010年的12.95%(見圖3)。調查還發現,許多農民認為農業成本過高,機械耕作與化肥農藥費用高昂,導致投入多于收益,這些迫使他們選擇將土地撂荒。目前農村消費市場非常發達,蔬菜、水果和大米等很容易在市場上買到。部分農民反映,他們種植一些水稻、蔬菜,目的不是增加家庭收入,而是對自己種植的水稻、蔬菜質量更為放心。農業地位的快速下滑,與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相一致,這是全球各國發展的共同趨勢。從目前來看,農民放棄耕種并未影響自身的食物供給,他們需要的蔬菜、水果和糧食等很容易在市場上買到。長此以往,農業地位下降帶來的棄耕、效率低下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對農民、農村和農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會放大。

其次是子代從事農業勞動意愿較低。農業地位的下滑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農民對農業情感的弱化,認為農業勞動就是干又臟又累的苦力活,自我否認農業勞動者的地位,不愿意做農民,不想讓自己的子代成為農民,希望擺脫農民身份轉為城市居民身份。這與金建江對浙江海寧農村調查時的發現一致,農民對從事農業勞動具有比較嚴重的厭惡和悲觀情緒,希望逃離農業。在假定我國的經濟形勢良好和國家的農業政策等不會發生大變化的條件下,我們對被調查農戶家庭成員中7-40歲之間的人員進行了從事農業勞動意愿的調查。經過統計分析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大,有意從事農業勞動的被調查者的比例在降低,育有子女的中年人普遍認為當前務農無法承擔家庭開銷,唯有進入企業或外出務工才能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由于青少年對農業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所以7~20歲的青少年中有6.7%的被調查者表示愿意將來從事農業勞動或者經營農業;僅有4.3%的20~30歲的青壯年表示愿意務農,僅有3.4%的30~40歲的壯年勞動力有意愿從事農業勞動。

此外,農業勞動力的老齡化還對農業投資、農業效率等產生影響。

四、結論與討論

農村人口老齡化和農業勞動力老齡化是世界人口演化的重要趨勢,浙江省作為我國經濟發達省份,青壯年“離土不離鄉”的就業轉移和老年人的生存需求等因素,使得老年人延長農業勞動年限,造成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且呈現上升趨勢。對浙江省來說,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已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產生深刻的影響,使得農業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產生困難,出現了嚴重的土地撂荒和變相撂荒現象,以及農民的農業情感弱化、農業效率下降等問題。對于耕地資源有限的人口大國來說,農村勞動力老齡化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將會嚴重影響中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進程,威脅到中國農業以及社會經濟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與人口自然老齡化問題一樣,均是人口、經濟和社會系統的復雜問題,是世界性的重大難題,它們的解決將會涉及區域的宏觀經濟、社會、文化等政策的調整優化和微觀政策措施的實行,需要全人類共同的努力。

首先,要留住適量農業適齡勞動力,降低農業勞動力年齡。目前大批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業部門,根源在于農業收入低、勞動強度大且效益低。因此,只有大力發展高產高效的現代農業,不斷提高農業收益,才能留得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勞動。

要提升農業效率,涉及農業投入成本問題、農業產品的價格問題、農業效率等問題。成本和價格問題由市場決定,因而提升農業的效率和效果是留住適量農業適齡勞動力的最佳路徑。效率與農業規模、現代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關,這一問題涉及城市化和農業現代化兩者發展的關系。工業化推動城市化,帶動農村勞動力的就業轉移,從而實現城市化;城市發展反哺農村,農村勞動力減少和現代農業科技的進步,為農業現代化鋪平道路。這兩方面的良性互動將會產生城鄉雙贏的美好局面。但一方面,如果在農村實行機械化、大規模的高效農業,將會產生更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另一方面,城鎮工業吸納勞動力就業能力相對有限,不可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如果大批農民被城市化,將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于是,農業勞動力不足卻演化為農業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賀雪峰對中國現階段農村進行研究時,認為我國農村應該發展中國式的小農經濟,而不宜實行規模化的大農經濟。

因此,美國式的大農經濟并不符合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在我國現階段的國情下,必須根據區域實情,作出科學判斷,發展適度規模的高效農業,延長農業產業鏈,吸納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就業,留住部分青壯年在農村創業,帶動農業發展的同時緩解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對浙江省而言,不同地區可采取不同的農業發展措施,積極吸引青年勞動力返鄉創業,發展涉農產業。比如西部山區可以開發休閑觀光型、果園觀光型農業和苗圃農業等,并以此為基礎發展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觀光旅游業,帶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對于東部平原地區而言,可以發展休閑漁業、稻作農業等。這樣一來,不但吸引了本地青壯年勞動力回流,還能夠吸引外地適齡勞動力進入當地從事農業生產;調查中發現,浙西許多采茶青年女性勞動力、摘山核桃的中青年男性勞動力多來自于臨近的安徽省。

其次,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社會養老福利,減少老年人的勞動年限。在中國現有的農村養老機制不健全的條件下,單純依靠土地租金是不能滿足農民養老需求的。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有更多的農村老年人需要養老;從西方發達國家社會養老的歷程和結果來看,我國在近期和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養老問題將是政府面臨的最大難題。當前城鎮退休老年人養老都面臨重重困境,在農村社會福利不夠健全也很難健全的情況下,在農村推行土地流轉承包經營,發展規模農業、現代農業和商品農業,讓老年人放棄土地經營,意味著他將無錢養老。從這個角度來說,提高農村養老福利是化解農村勞動力老齡化的重大舉措,意義重大。政府的努力對農村社會福利的提升不可或缺,但是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則更為重要。對浙江省而言,必須克服經濟危機的嚴峻沖擊,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民營經濟健康發展,以此帶動鄉村經濟社會的繁榮,構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生活舒適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化解農村養老困境,減少老年人的勞動年限。

再次,城鄉二元結構應向城鄉協同過渡,為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提供可行通道。晚清以前的中國城市與鄉村,并沒有很清晰的差距,晚清以后,隨著國外入侵、口岸發展,城鄉之間的差異日益凸顯。近代以來,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之后,城市的快速發展導致城鄉差距逐步拉大,成為城鄉勞動力流動過程中無法逾越的鴻溝。目前,城鄉之間的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和高等教育資源、生活方式、社會分工、技術分工、公民權等差異巨大,使得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城市后,一旦適應城市生活便很難再回流農村。對于通過求學通道進入城市的青壯年影響尤其顯著,因為鄉村與城市精神文化的巨大差異,自身的專業技能特點在鄉村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使得他們更難以立足農村。因此,今天的城鄉二元結構造成了農村勞動力尤其是優質人員的外流,使得農村科技傳播等受到很大限制,阻礙了農業的發展。出現農業停滯、農村凋敝、農民相對貧困的現象,工農關系、城鄉關系不斷惡化,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不斷強化和固化,難以實現向現代一元經濟結構轉化。現行體制下,必須提升鄉村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功能,實現城鄉的均衡發展,才有可能吸引勞動力的回流。政府要加大對鄉村的扶持力度,通過鄉鎮的帶動作用,避免大城市的發展弊端,均衡城鄉公共資源;同時,對體制和制度進行合理設計,確保從鄉村走出的精英群體能夠為鄉村的經濟、文化的繁榮出財獻智。

最后,應關心和研究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這樣做的一個目的是促進農村和農業的發展,防止農業的衰退和鄉村崩潰,確保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健康、持續發展;另一個目的是讓農村老年人能夠享受幸福晚年,防止過度勞作影響到養老質量。然而,部分農村老年人習慣于農業勞作,能夠在勞動中獲得休閑。因此,在研究緩解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時,要辯證看待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問題,要尊重農村老年人的勞動權和選擇權。同時,要將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問題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結合,全面看待和理性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欧美一级片在线|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91免费观看视频|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日韩福利在线观看| 青青网在线国产|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亚瑟|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爆乳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老司机午夜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91在线视频福利| 在线另类稀缺国产呦|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亚洲天堂网2014|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人体视频|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999在线免费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视频99|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亚洲精品人成网线在线| h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第二十一页|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国产91蝌蚪窝|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成人国产三级在线播放| 热热久久狠狠偷偷色男同|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不卡在线看| 一级毛片网| 国产免费自拍视频| 亚洲精品va|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软件|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极品|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激情在线网|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亚洲综合色婷婷| 日韩在线第三页| 97成人在线视频| 永久毛片在线播|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久| 国产嫩草在线观看|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精品主播|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