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綠色采購不僅是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體現形式,更是構建循環型社會的重要環節之一。日本的綠色采購經過十余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機構支持和企業積極配合的運營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日本在政府的立法體系、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的構建以及企業環境經營等方面,對中國綠色采購制度的發展與完善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綠色采購;環境保護;網絡聯盟
中圖分類號: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58(2013)02-0045-06
綠色采購(GP,Green Procurement)是指政府和企業經濟主體一系列采購政策的制定、實施以及考慮到原料獲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而建立的各種關系,其中包括原材料獲取過程中的有供應商的運營、內部物流、包裝、回收、二次利用、資源的減量使用、產品的處理以及供應商的選擇評價等。綠色采購遵循如下基本原則:(1)采購前是否需要一種產品;(2)采購一種產品要考慮其對環境的影響——從原材料的使用一直到最終處理;(3)選擇有環保意識的供應商;(4)收集關于產品和供應商的環境信息等。綠色采購行為在原材料供應者、零部件供應者、產品生產商以及最終用戶之間構建其一個完整的綠色供應鏈,是構建環保、可持續發展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日本在綠色采購方面都成績斐然,形成了政府主導、民間機構支持和企業積極配合的良好發展態勢。
一、政府的法律支撐體系
日本諸多經濟政策的有效施行,都與政府在其中所發揮的主導作用密不可分。日本是較早關注環境問題并進行環保政策研究的國家,也是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法規較為健全的國家。在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社會的過程中,日本出臺了諸多的相關法律。如“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資源有效利用促進法”、“家用電器再利用法”以及“汽車再利用法”等[1]。綠色采購之所以能夠在日本得以迅速推廣并取得良好的成效,其中也同樣體現了較強的政府主導性。根據《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的基本宗旨,日本政府于2000年5月制定了《綠色采購法》(全稱為《國家和其他實體有關促進環保貨物和服務的法律》,也稱之為《環境商品采購法》),并于2001年4月正式實施,該法案是日本為建立循環型社會頒布的六大核心法案之一①。該法案的制定與出臺,主要是從需求方面創造有利于循環型社會形成的大的環境氛圍。其目的一方面在于鼓勵生產廠商積極開發有利于減輕對環境有負面影響的產品,在公務采購及社團商業活動中增強環保意識,另一方面也在于從環保型產品的需求方面通過市場機制影響廠商,以最終構筑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社會。
關于綠色采購的基本方針,《綠色采購法》第6條規定了如下重點事項:(1)國家及獨立行政法人等推進綠色采購的基本方向;(2)國家及獨立行政法人應重點采購的環境商品等的種類(特定采購品種14類101種)及其判斷標準;(3)推進其他環保型產品等的采購[2]。根據《綠色采購法》的上述基本方針,國家公務機關要制定每一年度環境商品的采購方針并及時予以公布,而且要將每一年度執行綠色采購的詳細情況進行匯總和公布,同時還要報送環境大臣。對于規定范圍內的特定采購品種,則要對其開發推廣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與論證,做出是否進行追加或調整的判斷。可見,《綠色采購法》旨在通過政府公共部門的綠色采購,鼓勵企業加強對環保型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更多的環保型產品,而普通消費者也將通過綠色采購、對供貨商的評估等方式參與其中,共同參與環保型可持續發展社會的建設。
綠色采購其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要向消費者提供有關環境商品的真實信息。對此,《綠色采購法》有如下規定:進行商品生產、銷售或進口的企業,要通過適當的方式盡量全面地提供商品的有關環境信息;為使提供的商品環境信息更具科學性,應由與本企業不涉及利益關系的第三方機構出具商品的環境信息調查分析,以提供環境標志等信息的質量和水平,同時要積極關注國內外相關業界的最新動態,及時對商品的環境信息予以調整,以便提供的環境信息更為有效和恰當;對于企業提供的環境信息,國家有關部門將會對其進行整理和必要的分析之后予以公布,同時國家也將根據環境信息中存在的問題等,有針對性地在環保產品和服務上為企業提供必要的指導。
作為《綠色采購法》的具體執行措施,其一是建立完善的綠色采購信息網絡;建立相關的數據庫,同時還實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標識制度;其二是規定了施行綠色采購制度的單位、所涉及的環境商品以及與環境商品所對應的具體評判標準;其三是規定各國家機關要將每一年度的綠色采購情況予以公布,對于綠色采購的具體實施情況,《綠色采購法》還賦予環境大臣以監督、督促的權力。在《綠色采購法》出臺前的1994年,日本政府就專門制定了綠色采購的政府行動計劃,規定了在購買或使用產品和服務時應該考慮的具體事項,如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的低排廢汽車應在考慮范圍內;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的高效率電子電器應在考慮范圍內;使用像可再利用紙那樣的可再利用產品;購買和使用不包含氫氟碳化合物而是環保物質的產品等。從《綠色采購法》的執行情況來看,以2005年的統計數據為例,日本所有的中央政府部門都實行了綠色采購,47個地方政府和12個制定城市100%實行了綠色采購,700個城市的68%也都系統地執行綠色采購。
日本的《綠色采購法》通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積極干預和指導各級政府的采購行為,使得環境商品在政府采購中占據了絕對的優先地位,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企業參與循環型社會建設的積極性,并對普通民眾的綠色消費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積極的導向作用。
二、綠色采購網絡聯盟
日本《綠色采購法》的具體實施,主要是通過綠色采購網絡來實現的。以1994年日本制定的綠色政府行動計劃為背景,作為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日本于1996年2月正式成立了日本全國綠色采購網絡聯盟(GPN,Green Procurement Net),開創建立綠色采購網絡之先河。在該網絡聯盟的推動和影響下,第1屆國際綠色采購會議于2004年10月在日本仙臺舉行,并發表了仙臺宣言。在隨后的2005年4月,成立了國際型的綠色采購網絡組織——國際綠色采購網(IGPN),第一任IGPN主席來自日本。以日本為藍本,歐洲GPN、韓國GPN、馬來西亞GPN、泰國GPN等綠色網絡組織紛紛成立。由此可見,日本綠色采購網絡聯盟作為先行者對世界綠色采購產生了極其重大的影響,也充分體現了日本注重環境保護的良好國際形象。
日本全國綠色采購網絡聯盟實行會員制,成立初期由73個團體組成,由企業會員、行政會員和民間團體會員3部分構成,基本覆蓋了日本的所有地方政府、大城市及諸多大型企業,其目的就在于促進日本的消費者、公司和政府組織之中的綠色采購[3]。截止2012年10月16日,GPN已擁有2,549個會員單位,其中包括企業2,097家,行政團體209個,民間團體243個[4]。會員單位中不僅包括了日本所有的地方政府,而且大多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也加入了該聯盟,如,松下、富士、日立、豐田等,是日本目前最大的環保組織之一。日本全國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的組織機構實行理事會制度(其組織機構見圖1),現任會長為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工學系研究科教授平尾雅彥,共有代表理事10名,理事40名,監事2名,顧問11名,另有兼職人員15名。
圖1 日本全國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的組織機構
日本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的活動遵循如下基本原則:(1)削減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影響的物質的使用和排出;(2)減少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3)可再生天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4)物品的長期使用性;(5)物品的重復使用性;(6)廢棄物的再利用性;(7)再生材料和二次使用零部件的使用;(8)廢棄時容易做適當的處理[5]。為此,針對不同的產品采購,綠色采購網絡聯盟(GPN)還制定了一系列與之相對應的綠色采購綱要。截止2012年3月14日已建立了一個包括900余家供應商、商品種類多達15,005種的龐大信息數據庫。GPN鼓勵綠色采購的理念及行為,為每類產品制定專門的采購指南并公布其環境報告,從而為綠色采購的具體實施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迄今為止,GPN已公布了文具用品、衛生紙、影印紙、棉紙、個人計算機、復印機、傳真機、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空調、溫水沖洗座便器、燈泡、照明器具、辦公家具、衣服、汽車、大小便器、食品(加工食品)、賓館、印刷服務以及綠色電力證書共22個領域的綠色購買指導綱要,同時還制定了12個相關產品項目的環境信息手冊及判斷標準。
日本綠色采購網絡聯盟(GPN)主要以構建可持續發展社會為目標開展相關活動。其主要活動包括如下4個方面:一是普及促進活動。包括召開研討會、展覽會,組織“綠色采購大獎”活動,擴大地方綠色采購網絡,匯總綠色采購優秀案例以及制作詳細的普及宣傳手冊等。為了鼓勵會員團體積極踐行綠色采購,自1998年至2012年,GPN已連續開展了14屆“綠色采購大獎”活動,為部分執行綠色采購表現突出的組織頒獎。該活動共設6個獎項,分別是環境大臣獎、經濟產業大臣獎、大獎、優秀獎、審查員特別獎、審查員鼓勵獎。二是提供信息。主要包括綠色采購指南的編制、GPN數據庫的完善與運營、綠色采購評價標準的制定等。三是宣傳活動。一方面是面向會員發行相關的信息雜志、提供優秀案例、提供最新的綠色采購信息,另一方面則是充分利用GPN自身的網站,積極提供相關信息。四是其它具體活動的開展,如調查研究活動、研修活動、人才培養活動、國際合作活動及綠色采購基本原則的制定和普及活動等。
圖2 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的運作模式
綜上所述,這種由政府部門、民間企業、社團組織三者共同組成的綠色采購網絡聯盟,不僅在政府、企業和普通消費者之間搭建了一個有關環境商品信息的交流平臺,同時也積極宣傳和普及了綠色采購觀念,為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社會的推進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三、企業對綠色采購的應對措施
在綠色采購中,企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府法律的強制性和綠色聯盟的支持下,日本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綠色采購的活動中來。
首先,為了倡導綠色采購和有利于環境保護的企業行為,日本企業大多先從環保理念著眼,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將環境保護納入自身企業理念的范疇。如,東芝集團的環保理念是“在創造所有產品豐富價值的同時,降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負荷,實現與地球的共存,為地球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佳能的環保方針是“為了世界繁榮和人類幸福而追求資源的有效利用,為建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做出貢獻。”而理光公司則強調“在提供商品和服務時,從采購、生產、銷售、物流、使用到再利用和廢棄等各個階段,都要努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企業還會通過各種途徑對員工進行滲透和宣傳,提高了企業整體環保意識的同時,也為企業的綠色采購提供了思想保障。
其次是制定“環境憲章”或“環境基本方針”。 企業對于環境的考量若僅停留在理念層面而不能真正貫徹到實際的經營活動中去,則形如虛設,并不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實際效果[6]。
作為對基本理念的具體闡述和延展,日本企業及經濟團體紛紛制定“環境憲章”或“環境基本方針”等來作為具體指導企業環境經營的行動方針。如松下電器集團的《環境管理基本方針》制定于1991年6月。該方針強調松下電器集團的各項事業都要以防止環境污染和保護地球環境作為出發點,認識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保護環境資源,……維護地區社會的穩定,并開展健全的事業活動”。此外,《環境管理基本方針》還明確制定了5項運營原則、監督機制、相關組織的設立以及對違反行為的懲戒等[7]。松下電器集團的環境經營不僅有基本理念作指導,而且制定有操作性極強的具體措施和規定,有力地保證了企業環境經營的落實和貫徹。而京瓷集團還在《京瓷環保憲章》的指導下成立了專門的綠色委員會,專門負責規劃和推進環保工作[8]。
第三是編制采購標準書或綠色采購指針。近幾年,實施綠色采購的政府機關、企業及社會團體的數量以及環保型商品的銷售額都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隨著綠色采購制度影響的不斷擴大以及環保型商品數量的不斷增加,企業積極編制綠色采購標準書或綠色采購指針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例如,佳能公司就編制有《全球采購標準》、《綠色采購指南》以及《采購行為規范》等3種有關綠色采購的相關規范。目前,部分企業在綠色采購行動中出現了新的趨向,那就是企業在關注自身環境行為的同時,也要求其供應商及附屬機構或其他相關企業獲取ISO14001證書,把綠色采購和ISO14001認證結合起來共同推進綠色采購活動。如,松下電器公司在2003年大幅修訂了1999年發行的綠色采購標準,在商品和原材料的交易和采購中追加了國際標準ISO14001認證這一條件,并制定了相應的等級制度①。富士施樂甚至還建立了企業的供應商監查系統,要求供應商出具產品不含有害物質的保證書,同時在各生產基地建立X光檢查系統,對產品零部件的有害物質的含量進行嚴密監察。在上述措施面前,那些沒有建立或獲取ISO14001證書的機構最終由于其環境不友好的面孔而將被市場所淘汰。
第四是構建與供應商之間的“綠色”關系。企業通過綠色采購指南等,不僅完善了企業自身的綠色產業鏈,而且也促使供應商進行綠色生產,共同構建起“綠色”的供求關系。SONY公司引入了“綠色伙伴環境質量批準程序”,更加明確地闡述了SONY對供應商的綠色伙伴標準要求。如果供應商達到了SONY公司的標準,就可獲得“綠色伙伴”的稱號,否則SONY公司將不從該供應商那里采購零部件和材料。為了與供應商共同推動綠色采購,日立集團先于其他公司于1998 年將采購關愛地球環境型零件和產品的基本理念以及對供應商的要求事項匯編成了《綠色采購指南》。在《綠色采購指南》中,日立針對以下事項提出了具體要求:與供應商的環保活動有關的事項(建立環境經營體制、推薦進行認證等);與降低向日立交付貨物的環境負荷有關的事項(節約資源、節能、循環利用、所含化學物質的妥善管理、合理提供信息等)等等。2011 年度,日立在上述指南中加入了“保護生態系統”這一日立的環境構想,對指南進行了修訂,例如增加了供應商在其各自的環境方針中對“防止溫室化效應”、“資源的循環利用”、“保護生態系統”作出承諾等要求。
從2005年日本效率測量調查的數據來看,被調查的2524家大型企業中,已經實施綠色采購的企業達到了57%,考慮引進綠色采購的企業也占到了25%,可以說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對中國發展綠色采購的啟示
日本的綠色采購制度實行較早,已取得了很多的實際經驗,這對中國構建和完善綠色采購的基本制度架構、推進綠色采購活動的具體實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
首先是立法先行。從日本的經驗來看,許多經濟政策和具體實施措施之所以能夠產生良好的實際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立法。中國于2003年頒布實施了《政府采購法》,并從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該法案中明確提出了政府采購要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要求。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還于2006年11月正式對外公布了《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首批《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這標志著中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正式開始實施。但目前中國對于政府綠色采購的法律規定都散見于《政府采購法》第9條、《清潔生產促進法》第16條第1款、《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7條以及《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等法律規定中。相關規定較為分散,且過于原則,缺乏具體的操作性,未能形成體系。
目前,環保總局等相關機構和業界人士都在積極呼吁盡快制定中國的《綠色采購法》,以便對實行綠色采購的主體、相關責任、綠色采購標準、綠色采購清單等作出明確規定。制定明確的綠色采購標準是實施綠色采購的核心,應該由國家權威部門(如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動各行業、聯合多部門,充分整合現有資源,優先選擇政府采購所涉及的領域,分產品、分行業制定統一的綠色采購標準和綠色采購清單。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政府綠色采購,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目前的《政府采購法》,為政府綠色采購的有效推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其次是要在政府、企事業單位、普消費群體中加大對綠色采購的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倡導綠色理念的氛圍。目前中國各階層、各行業對于綠色采購的意識還比較淡薄,這一方面體現在采購人對使用節能環保產品能否帶來潛在效益缺乏足夠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表現為綠色采購方面的專業知識匱乏,影響了實施綠色采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缺乏統一的綠色認證標準。中國的節能環保標準雖然多但卻沒有統一的規范,這使得無論是采購人還是企業都面臨窘境。應借鑒日本經驗,在社會各個階層不遺余力地倡導綠色理念。政府負責采購監管部門應聯合其他相關部門,通過開展相關講座、論壇、印制和發放綠色采購宣傳手冊等形式,開展多種多樣的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綠色消費,提高全社會對采購綠色產品意義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采購人、采購代理機構、評審專家等的培訓,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只有綠色采購眾多涉及方都充分認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綠色理念,才能形成綠色采購得以順利開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積極構建綠色采購網絡系統。從日本的經驗來看,綠色采購網絡聯盟由具有環保意識的大型企業和政府發起,成功地帶動了一批商業部門以及公共和非政府組織,商業部門也在開發生態產品方面不遺余力。此外,該聯盟還通過頒獎活動和研討會等方式廣泛推介成功案例,為綠色采購創造了一個全社會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應借鑒日本經驗,在政府支持下構建相應的全國綠色采購網絡系統,而且各地方政府也應積極建立自己的綠色采購網絡系統。這樣既可以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發揮橋梁和媒介的作用,也可以制定相關的綠色采購指南和采購清單,用以指導和規范企業的綠色采購行為,還可以在信息共享、綠色采購培訓、宣傳綠色采購理念等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第四是要通過一定的經濟手段來推動和扶持綠色采購的發展。多數綠色商品,在原材料選用、設計研發以及生產等環節上,其成本都高于一般的非環保型商品,因此國家和各級政府要對研發和生產綠色商品的企業實施價格補貼或適當的稅收減免措施。另一方面要對綠色產品生產企業和開展綠色產品研發的企業,以及升級改造生產設備和工藝手段的能耗型企業實行一定的財政補貼措施和獎勵措施,增強企業從事綠色商品研發和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企業從事綠色生產。
第五是積極公開綠色采購相關的環境信息,完善必要的監管機制。環境信息是制定綠色采購指南和綠色商品清單的重要依據,建立完備的綠色商品信息公開制度,不僅是政府綠色采購行為能夠得以真正實施的必要途徑,更是相關部門和消費者進行監督的重要前提。日本政府非常重視綠色采購的信息化建設,從綠色采購商品研發、生產、銷售等環境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乃至公開發布都有較為完善的流程,這些都為政府綠色采購的實施以及相應的監督提供了重要依據。因此,我國也需要逐步加強環境商品信息的采集、匯總和發布等工作,同時完善相應的監督機制。此外,還應及時提供國外環保產品的相關信息,為廠商生產提供快捷的信息來源。
[參考文獻]
[1] 劉靜暖,任富恒. 美日等國發展循環經濟的經驗及啟示[J]. 日本問題研究,2007(1):20.
[2] 環境庁. 國等による環境物品等の調達の推進等に関する法律[EB/OL].[2012-11-10].http://law.e-gov.go.jp/htmldata/H12/H12HO100.html.
[3] 姜愛華. 政府綠色采購制度的國際比較與借鑒[J]. 財貿經濟, 2007(4):39.
[4] グリンー購入ネットワークGPN. 會員構成[EB/OL].[2012-10-25].http://www.gpn.jp/organization/index.html.
[5] グリンー購入ネットワークGPN. グリンー購入基本原則 [EB/OL]. [2012-11-10].http://www.gpn.jp/about/rule.html.
[6] 程永明. 日本企業的環境經營理念及其實踐[J]. 現代日本經濟,2010(1):41.
[7] 日経ビジネス. 環境に良い會社―地球に優しい経営の條件[M]. 東京:日本経済新聞社,1991:104-105.
[8] 鐘放. 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153.
[責任編輯 李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