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員職業準入制度在日本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有力地推動了日本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對日本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針對中國高校圖書館發展存在的問題,借鑒日本圖書館館員準入制度提出了中國高校圖書館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職業準入制度;日本;高校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2485(2013)02-0094-03
一、日本圖書館員職業準入制度的產生
及其主要內容
職業準入制度,也叫職業資格認證制度。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是對圖書館工作者個人工作資格的一種認定方式,是圖書館行業對圖書館工作者的準入控制,是從事圖書館工作應具備的前提條件[1]。圖書館職業準入制度對于規范圖書館行業的工作內容,促進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非常有益。西方發達國家關于圖書館員職業準入制度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就有了類似的制度。二戰以后,日本受到美國的影響,在許多方面進行了重大改革,尤其是其教育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校由以“教”為主的模式,向以“學”為主的教育模式轉變,圖書館作為文化教育機構,被看作是實現終身教育的課堂,學校圖書館的作用和地位日漸突出,其職業準入制度逐漸完善。
日本圖書館專業職務最早出現在1897年日本帝國公共圖書館公布的《帝國圖書館館長、司書長、司書任用條件》。1908年,“帝國大學”頒布了《帝國大學司書官及帝國大學司書特別作用令》,司書職務被引入大學圖書館。1933年,日本修訂《公立圖書館職員令》,司書成公立圖書館的法定職位,并建立了司書資格考試制度,這意味著日本圖書館館員準入制度正式確立,司書也成為日本社會對圖書館員的一種統稱和泛稱。日本1950年頒布的《圖書館法》將司書細化為“司書”和“司書補”兩個級別,同時對館員專業職務任職資格條件、獲得的方法和途徑有明確規定[2],這些原則和規定一直延續至今。根據規定取得司書資格必須具備以下條件:一是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二是具有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接受系統的圖書館學專業教育或培訓。有關法律對圖書館學專業培訓主體和參加人員也有明確的規定,培訓主體必須是大學,參加司書培訓人員要有一定工作經驗或修完規定課程。修完培訓課程后還要參加相應考試,考試通過后方可取得任職資格。
二、日本圖書館館員準入制度對高校圖書館的作用
館員準入制度對日本圖書館事業的整體發展,特別是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二戰后的日本無論從社會形態還是教育理念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大學高度自制,大學圖書館一般套用館員準入制度,大學圖書館的司書占有率要高于平均水平。由于日本高校圖書館的專業職務受到高度重視,工作人員素質普遍較高,且有一定的圖書館學知識,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圖書館的意識,也有利于培養利用圖書館的技能。例如,日本筑波大學附屬圖書館專職人員中具有圖書資格者約占50%,高于平均水平[3]。由于日本對高校圖書館建設有相應的規定,人員方面又相對嚴格地套用館員準入制度,無論是圖書館管理還是人員素質方面都有較好的保證,使日本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高校圖書館服務不僅能滿足本校高層次的需求,同時對外開放程度也很高,為社會讀者提供各自信息需求,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圖書館各種資源的作用。“司書”專業職務制度的確立使日本高校圖書館逐漸擁有了一大批熟悉圖書館教育實踐活動并掌握一定的圖書情報學知識與技術的高級復合型人才,這些人員指導和管理圖書館工作,有力地推動日本高校圖書館
的發展。
三、目前中國高校圖書館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投入不斷增長,高校圖書館也按照相關要求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其各項工作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改善。據不完全統計,中國1794 所公立大學圖書館藏書 6.6 億多冊,擁有網絡版電子期刊占總數的65% ,擁有聯機數據庫為30%[4]。雖然高校圖書館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館藏資源大幅增加、人員隊伍建設素質不斷提高,但是許多高校圖書館處于被邊緣化地位,還面臨許多尷尬的問題。首先是資源利用率低。高校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源利用率普通低于40%,有的甚還不足20%,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至少有六成處于“冬眠”狀態,這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其次是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落后。目前,高校圖書館的服務水平較低,服務方式單一,不能滿足高層次和多種讀者的需求。面對存在的問題,如果只是歸咎于“領導不注視、管理理念落后”恐怕不能服人。研究證明,在圖書館服務所發揮的作用中,圖書館建筑占5%,文獻信息資源占20%,而館員占75%。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工作人員現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本科學歷占大部分,也不乏碩士、博士,但是大多專業知識單一;許多高校對圖書館重視不夠,認為圖書館工作技術含量不高,在人員安排上圖書館往往成為安排家屬或閑雜人等的地方,圖書館想要的專業人才進不來,使現代圖書館發展缺乏急需的人才;在泛在信息環境以及“社會化媒體”[5]等新型傳播形態下圖書館被邊緣化,圖書館待遇不高造成大量人才流失。諸種原因,我國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專業構成不合理、學歷層次偏低、專業知識缺乏、服務意識較差,使圖書館的大部分工作停留在簡單的“借借還還”,深層次服務缺乏,嚴重影響高校圖書館的發展。
四、日本圖書館員準入制度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啟示
綜前文所述,圖書館員專業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圖書館服務水平和質量。因此,加強圖書館館員隊伍建設是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的關鍵。圖書館專業職務制度很好的促進了日本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鑒于此,中國也應制定相應措施以期更好的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但中國與日本國情相差甚遠,絕不能照搬照抄日本的相關制度。因此筆者認為,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中國在高校圖書館職務制度和圖書館事業發展上應采取如下措施:
(一)嚴格按照相關規定設置圖書館工作崗位
雖然上世紀教育部出臺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對高校圖書館專職人員人數和崗位設置有明確規定,但由于是指導意見,不具有強制約束力,各高校嚴格按照《規程》貫徹執行的并不多。鑒于目前中國還沒有圖書館領域的立法,圖書館的發展就不可能擁有法律保障,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出臺政策,采取措施和必要手段敦促高校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去規范圖書館工作,設置圖書館工作崗位,確保高等學校圖書館順利發展。
(二)逐步建立行業專業職務準入制度
為提高工作人員素質和工作質量,我國圖書館界應制定圖書館員職業準入制度。鑒于目前我國實際情況,在制定圖書館專業職務準入制度時可適當降低準入門坎,放寬準入人員標準,但準入人員必須要進行一定階段的圖書館專業知識的培訓,完成規定培訓課程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取得上崗資格。高校圖書館只有建立這種“持證上崗”的專業職務準入制度,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高校圖書館從業人員的素質。
(三)逐步建立完善的專業職務培訓制度
高校圖書館館員不同于其他類型圖書館工作人員,他們面對的讀者很大一部分是學生,他們不僅要起到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作用,同時又必須起到教育、指導學生讀書的作用,這需要高校圖書館館員既要有圖書館學相關知識,又要有一定的教育學知識,信息社會知識更新很快,圖書館的服務手段和服務內容也應不斷發生變化,對于現有圖書館工作職員要定期或不定期接受培訓以便使其及時更新知識,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四)改進圖書資料專業職務評審標準
目前,中國各類型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專業職務評審標準雖各有差異,但大體相當。不管是哪種類型的圖書館人員的職稱評審,都是在同一個圖書資料專業評審委員會下審評。雖都是圖書館工作,但圖書館類型不同工作側重點也有所不同。高校圖書館在完成一般服務性工作的同時更多是直接參與科研項目,提供定題跟蹤服務,結合教育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信息素養和能力等。因此,筆者認為圖書館專業職務評審時,評章委員應考慮各類型圖書館的工作實際,制定不同的評審標準,不能稿一刀切。
(五)建立有影響力的行業協會或組織
中國全國性的高等學校圖書館行業組織目前只有“全國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雖然大部分省、直轄市也有本地的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指導委員會(各省市名稱有所不同),但筆者認為該行業組織目前影響力還比較小,對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帶動作用不大。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調研,建立強有力的行業協會或加大目前全國性和各地高校圖書館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加強其行業影響力,推動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的發展。
(六)推進立法建設
日本目前雖然沒有設立高等學校圖書館法,但是日本《學校圖書館法》的誕生為日本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學校圖書館法》的制定有力的推動了日本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同時也使一些現代圖書館的理念得以廣泛傳播,培養了國民的圖書館意識??梢哉f,目前日本國民對圖書館有較高的認知程度和很好的利用意識。這與《學校圖書館法》的頒布與實施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建立圖書館相關法律是提高我國國民圖書館意識和推動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戰后,日本學校圖書館事業取得了很好發展,特別是學校圖書館專業職務制度以立法形式確立,對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日本的高校圖書館套用圖書館專業準入制度,使高校圖書館事業也取得了很好的發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可以借鑒日本高校圖書館發展的策略和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盡快制定相關制度以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初景利, 李麟. 美國圖書館員職業資格認證體系[J].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5(3):29-35.
[2] 李國新. 日本圖書館員專業職務制度[J]. 國家圖書館學刊, 2005(3):22-28.
[3] 李珍娟. 淺談筑波大學依附屬圖書館的管理之道[J]. 大學圖書情報學刊, 2006, 24(5):94-96.
[4] 盧秀英. 高校圖書館對外開放的利弊分析[J]. 江西圖書館學刊, 2009(3):27-29.
[5] 劉立剛,段豪杰. 共享傳播:社會文化媒體的權力與權利重構[J].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73-75.
[責任編輯 李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