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的高唐縣盛產驢,這里烹制的驢肉爛而不散、軟而不松、香而不膩,并且營養豐富、鮮香味美,讓人百吃不厭。高唐驢肉不僅味道奇特,名字也別具一格,高唐人把驢肉稱為“鬼子肉”。
為什么叫“鬼子肉”?當地至少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稱,驢的相貌極為丑陋,與傳說中的鬼差牛頭馬面很相似,因此,高唐人稱驢為“鬼”,把加工好的驢肉稱為“鬼子肉”。
還有一種說法更富有傳奇色彩。
相傳,在明朝洪武年間,高唐一帶魔鬼泛濫,它們不但吃盡百姓的家禽牲畜,還禍害當地百姓,可人間的官府衙門和陰曹地府的閻王爺都奈何不了這群魔鬼。
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這件事后,非常憤怒,便派降魔高手鐘馗前往高唐,協助閻王懲治那里的惡魔。
鐘馗的身手果然不凡,他和閻王爺密切配合,三下五除二,便降服了高唐的魔鬼。但收服了這么多的魔鬼該怎么處置呢?鐘馗靈光一閃,心想,魔鬼把百姓家中犁田耙地的牲口都吃掉了,如果把這些魔鬼變成驢,讓它們為百姓拉車犁地,還能造福一方百姓。
鐘馗把魔鬼變成了驢,分給各家各戶,當他要離開高唐時,當地百姓為感謝他的恩德,想設宴酬謝他,但家里的牲畜都被魔鬼吃光了,拿什么來款待鐘馗呢?
這時,一田姓老漢突然想到,這驢不也可以吃嗎?于是,他立刻挑了一頭膘肥體壯的驢,宰殺后,加上各種作料,烹制出一道五香驢肉來。因驢是魔鬼托生的,田老漢便將驢肉美其名曰五香“鬼子肉”。
鐘馗吃了田老漢烹制的驢肉,連連稱贊道:“好肉,好肉!此肉可與天上的龍肉相媲美。”自此,“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叫法便不脛而走,當地人都把烹制好的驢肉都稱為“鬼子肉”。
后來,高唐人把那些作惡多端的人都叫“鬼子”。比如鴉片戰爭時稱那些無惡不作的八國聯軍為“洋鬼子”;抗日戰爭時期,又把那些對中國人民實行“三光政策”的日本侵略者稱為“日本鬼子”。每逢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的紀念日,高唐人必吃“鬼子肉”以解恨。(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