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越來越多的人把關注的目光投向“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并為其中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而揪心的時候,一位叫楊梅的留守女孩以其堅強、樂觀、自信、善良的陽光形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榮膺第十一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還先后被評為“四川省自強之星”和“感動自貢的十大人物”,2008年被選為奧運會火炬手,2012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成為全國留守兒童成長成才的典范。
1993年8月11日,楊梅出生在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代寺鎮茨籬村一戶清貧的農民家庭,父母為了掙錢養家,在楊梅不滿一歲時就外出打工,楊梅便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每次看著別的小朋友在爸爸媽媽懷里撒嬌,楊梅就特別羨慕,巴望著爸爸媽媽能早點回來看她。楊梅的父母也牽掛著乖巧的女兒,在她兩歲多的時候,父母到成都打工,也把她帶到了身邊。工作之余,父母陪著她做游戲,帶她逛公園,一家人的生活灑滿陽光和歡笑,小楊梅依偎在爸爸媽媽懷里,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楊梅4歲了,因為成都的學費高,父母不得不把她送回老家上幼兒園。再次與父母分開,小楊梅雖然不情愿,但一想到可以跟其他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里快樂地玩耍,她還是乖乖地服從了爸爸媽媽的安排。從此,小楊梅每天高高興興地牽著爺爺奶奶的手,蹦蹦跳跳地上幼兒園了。
小楊梅很想爸爸媽媽,沒事的時候就支著腦袋回憶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轉眼間,小楊梅就上小學了。6歲生日的前一天,她一整夜都沒睡好,祈盼著爸爸媽媽能回來陪她過生日。第二天放學回家,爸爸媽媽真的從成都趕回來了,還給她買了漂亮的新衣服!小楊梅樂壞了,一頭扎進爸爸媽媽的懷里就再也不肯出來。誰知第二天不幸就悄悄降臨了,父親外出打牌,被兩位老人狠狠地罵了一通,他一時想不開喝了農藥。楊梅正在外面開心地和小伙伴們玩耍,被人慌里慌張地叫回了家,她看到家里站著一大幫人,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心里十分緊張和驚惶。大人們喊:“楊梅,快跪下,接你爸爸回來。”然后她就看見爸爸直挺挺地被人抬了回來,楊梅“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邊哭邊喊:“爸爸!你怎么了?爸爸,你快起來!起來呀!”爺爺、奶奶和媽媽都悲痛欲絕,哭得死去活來。那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楊梅幼小的心里,也就是在那一刻,楊梅一下子長大了,她知道自己再也沒有爸爸了。
第二天,楊梅哭著去向班主任蘭忠春老師請假,蘭老師心疼地一把將她摟進懷里。此后,蘭老師一直把楊梅當成親生女兒來照顧,時不時地把她接到自己家里,給她做好吃的,給她買新衣服,從生活上、情感上關心這個可憐的孩子。
父親的去世使原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更加捉襟見肘。不久,母親又離家繼續打工,她在外做服裝生意,但是生意清淡,很少寄錢回家。家里還有一個弟弟,是叔叔的兒子,父母也在外面打工。有幾次,奶奶給弟弟糖吃,卻沒有給楊梅,楊梅十分傷心,晚上一個人悄悄躲在被窩里掉眼淚。第二天,她哭著去找蘭老師:“蘭老師,弟弟的爸爸媽媽寄了錢回家,弟弟就有糖吃,我媽媽沒寄錢,我就沒糖吃!”蘭老師心里一陣發酸,她給小楊梅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小姑娘聽了眨著眼睛懂事地點點頭說:“我明白了,我是姐姐,不應該和弟弟爭東西,應該愛他,照顧他!”楊梅這一句話讓蘭老師的眼淚掉了下來。事后,蘭老師從自己微薄的工資里拿出70元錢交給楊梅的奶奶,補貼他們的家用,也請老人意識到,應當同等對待兩個孩子。
爺爺奶奶種著六七個人的包產地,每天起早貪黑,十分辛苦。楊梅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自覺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爺爺奶奶減輕負擔。每天早上五點半,楊梅就起床,搭起凳子,幫奶奶燒火做飯;放學回家放下書包便洗衣服、割豬草、煮飯、喂豬,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還要照顧弟弟。爺爺奶奶干完活回家,熱騰騰的飯菜已經擺上了桌。楊梅很體貼爺爺奶奶,看見他們累了就給他們捶背,聽見他們咳嗽兩聲就催他們去看病。有一年插秧子的時候,爺爺脖子上長了一個瘤子,疼痛難忍,難以下田。楊梅看見別家的秧苗都快插好了,心里很著急,生怕誤了農時,就挽起褲腿跟著奶奶下田插秧。她孝敬老人的舉動感動了鄰居們,有空的都趕過來幫忙。插完一塊田后,楊梅累得全身酸痛,感覺腰像斷了一樣,根本直不起來,臉上也濺滿了泥水,像個小花貓,但是她卻很開心——自己學會插秧了!看著楊梅小大人的樣子,爺爺奶奶很欣慰,也很心疼:別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梅梅已經當半個大人用了,真是個可憐、可愛的好閨女!
楊梅雖然表面上很堅強,但心里也有悲傷和凄涼:爸爸去世了,媽媽又長年見不到一次。想媽媽了,就只能望望天上的月亮,和它說說悄悄話。為了不讓爺爺奶奶和老師擔心,她總是把這種悲傷和思念放在心里。
9歲那年,媽媽和一位在蘭州開書店的叔叔結了婚,他們一起回家接楊梅到蘭州去玩,還給她買了很多新衣服。幾年沒見,媽媽已經不知道楊梅的身高,衣服全都買小了,一件也穿不上。雖然如此,楊梅依然很高興,她拉著媽媽的手一個勁兒地笑。到了蘭州,媽媽和繼父抽出時間,帶著她到處玩耍;從蘭州回來時,他們還送給楊梅好些書。這次愉快的蘭州之行,一直留在楊梅的記憶里。
天道無常,這樣的好日子還不到兩年,不幸又悄悄降臨這個家庭:繼父患上了鼻咽癌。為了治病,母親和繼父一直在成都和蘭州之間輾轉奔波,不僅花光了繼父的所有積蓄,還背上了不少債,母親根本無暇顧及楊梅。楊梅非常理解媽媽,知道媽媽的辛苦和無奈,就央求爺爺買來幾只兔子和幾十只雞鴨,自己每天細心照看著,養大后賣了交學費。可即使這樣,有時楊梅還是湊不夠學費,只得張口向媽媽要。每當這時,她就恨自己老是長不大,她曾經想輟學去打工掙錢,可又聽說工廠不能招童工。寒暑假的時候,她便趕到蘭州幫媽媽守書店,照顧媽媽和繼父生的弟弟,讓繼父非常感動,逢人就說他有個乖巧懂事的好女兒,自己就是死了也可以閉眼了。家人的關愛最終沒能留住繼父的生命,他還是撒手離去了。
都說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楊梅雖身處逆境,但學習一直非常優秀。楊梅喜歡讀書,懂得讀書可以改變自己和家人命運的道理,她給自己立下志向,將來爭取考上世界一流的大學——哈佛大學。她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課堂上專心聽講,大膽舉手發言,課后認真完成作業,預習第二天的功課。家里活多,她從不在放學路上耽擱,總是急急忙忙趕回家做完家務,然后摸出書本,就著昏暗的燈光完成作業。有一次她感冒了,奶奶勸她在家休息,她怕影響學習,還是堅持到校上課,結果下午放學的時候,她發燒昏倒在路邊的水田里,幸好一位過路的老大爺及時把她送進醫院并通知了蘭老師。蘭老師心急火燎地趕到醫院,看見她一邊輸液,一邊聚精會神地看書,臉蛋上還掛著剛才打針時留下的淚珠!蘭老師心疼地摸了摸她的額頭,“天啊,這么燙!梅梅,不許看書了,快躺下!”
“不行啊老師,我不能耽誤功課!”楊梅著急地回答。
因為勤奮刻苦,楊梅各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年年獲得校、鎮、縣的獎勵。初一上學期被評為“十佳少年”后,她參加的各種社會活動更多了,耽擱了不少時間,但她總是見縫插針擠時間學習,在老師的幫助下,成績不但沒有下降,還從入校時全年級的四十多名上升到第十名。
楊梅是一個能干的學生干部,老師得力的“小助手”。早在小學二年級時,她就被選為班長。每天早晨,她早早地來到學校,帶領同學們早讀,協助老師檢查家庭作業。在老師的指導下,她和班干部一起組織了“星星伴我成長”的中隊活動,班干部們分工觀察、記錄全班同學在學習、紀律、衛生、文明等各方面的情況,每周五下午放學后班委會進行總結、匯總,在下周一下午的班會課上向全班通報,表現好的同學就給貼上彩色的星星,表現差的就提出來批評。這個活動一直堅持到了小學畢業,對班上養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班上有幾個調皮蛋,讓老師傷透了腦筋,小楊梅對付他們很有一套:學習差的就叫到身邊挨著坐,一有空就給他們輔導、補課;紀律差、愛上游戲廳的,她就經常組織他們參加學校、班上的各種活動。在她的幫助下,這些同學改掉了不少壞毛病,學習成績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年級時,她參加了學校大隊委的競選,被選為大隊部學習委員;五年級的時候,她又當上了大隊長。她除了帶領大隊干部們做好各班級日常的行為規范檢查、評比之外,還協助輔導員策劃和組織了不少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少先隊活動,得到師生們的一致贊揚。此外,因為她普通話講得很標準,還經常擔任學校大型活動的主持人,并一直是學校紅領巾廣播站的播音員。升入中學以后,她又先后被選為班長和校學生會副主席,繼續為同學們服務。
楊梅是不幸的,從小經歷那么多苦難,但同時她又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了關心愛護她的老師,親如兄弟姐妹的同學。她所就讀的代寺鎮鍋蓋山小學、代寺鎮中學的領導、老師都很關心疼愛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小學班主任蘭老師和初中班主任錢老師每年都帶領同學們提著蛋糕給她過生日。她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后,黃芳明校長怕她心理負擔過重,專門找她談話,幫助她擺正心態,健康成長。同學們也尊重、敬佩、喜歡這個自強不息的小伙伴。有一位同學叫曾佳,她的父母是做服裝的,凡是父母給自己做了新衣服,曾佳都會讓父母也給楊梅做一件,把楊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楊梅總是以一顆感恩之心回報老師、同學和所有關愛她的人。有一次,她在蘭老師家住,蘭老師生病了,小楊梅很著急,給蘭老師端水、找藥,還執意讓老師休息,自己挽起袖子做飯、洗衣服、拖地,令蘭老師感動不已。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班上分配了一個免學費的名額,老師準備把這個名額給品學兼優的楊梅,但她卻把名額讓給了另一位同學,她懇切地說:“這位同學身體有病,父母又不在家,已經有退學的打算了。而我自己可以靠雙手掙學費,怎么能讓同學離開集體呢?”還有一次,縣里的領導要結對幫扶她,她也把機會讓給了其他家庭困難的同學。在學習上得到過她幫助的同學就更多了。
進入初中以后,楊梅擔任英語課代表,每天放學后,她都主動留下來幫同學們復習、聽寫單詞。這個工作很累,有時還會招來一些同學的不解和怨恨。一次,一位同學復習了很久都沒過關,楊梅就叫她回家再反復抄寫,但第二天老師檢查作業時,卻發現這位同學沒有抄,老師很生氣,在課堂上狠狠地批評了她。老師說:“人家楊梅同學每天給你們聽寫不累嗎?她家里還有那么多事等著她做。她也想玩。你卻這樣不努力,你對得起人家嗎?”看見同學挨批,楊梅心里也很難過,覺得自己課代表的工作沒有做好。放學后,楊梅找到這位同學,想安慰她一下,沒想到對方卻搶先開口,說了許多諷刺和責怪的話。楊梅氣得小臉通紅,淚水在眼眶里打轉,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她跑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大哭了一場,真想再也不當這個課代表了。但第二天放學后,她還是留在了教室里,和往常一樣輔導同學。就這樣,她一直堅持著,連自己的生日也未“放假”,一年多的時間里只耽擱了一次,那次是因為給外婆過生日。2009年,楊梅考上了富順二中,并擔任班干部、團委副書記,經過3年的刻苦努力,她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12年,中國人民大學推行“圓夢計劃”自主招生,楊梅以較高的綜合素質被高中校長實名推薦到中國人民大學。
2012年3月12日,人民大學對自主選拔錄取的考生進行面試。3月8日,楊梅只身從富順前往北京準備面試。“提前到北京,一方面是自己第一次獨自出遠門,怕中途有什么耽擱;另一方面我對人民大學向往已久了,想到人民大學感受一下校園氛圍。”2010年,楊梅到北京參加了一次夏令營活動,當時大巴車從人民大學校門前駛過時,楊梅內心的激動無法用言語表達。
2012年3月12日下午4時許,楊梅自信滿滿地走進了面試的房間。在等待的間隙,楊梅和其他49名參加面試的同學做了交談,發現自己文化成績是最差的。這些人多數單憑文化成績就能考上人民大學,參加“圓夢計劃”只是加個雙保險。楊梅深知,必須展示出自己綜合素質方面的優勢,才能脫穎而出。
按照面試流程,考官會先問考生一個固定的問題,然后再根據考生的簡歷隨機抽問兩次。前兩個問題楊梅都回答得很順利,兩輪問答結束后,3名考官繼續瀏覽楊梅的簡歷,準備提第三個問題。此時,面試環節出現了短暫的停頓,楊梅見狀,立刻抓住時機,說:“剛才考官已經問了我兩個問題,請問考官想不想知道我對人民大學的看法?”坐在臺上的考官先是一愣,隨即示意她繼續說下去。楊梅立即講出了自己的心聲:“我是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今天能站在這里接受面試實屬不易。如果單憑學習成績,我根本考不上人民大學,但我從小學到高中一直擔任班、校少先隊和團干部的職務,有一定組織、協調、溝通能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這次從全國各地來參加面試的共有50人,只有我是獨自一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自貢富順縣來到北京,這也可以說明我有較強的自立能力……”說完后,楊梅緊盯著考官的表情,迫切想知道考官對她這一席話的態度。但考官什么都沒有說,也沒有再問她第三個問題,面試就這樣結束了。
一個星期后,回到富順的楊梅通過網絡查詢,得知自己順利通過了人民大學的面試。也就是說,楊梅的高考成績只要過了文科的重本線,她就能“圓夢”人民大學了。
2012年高考成績揭曉,楊梅總成績為507分,離文科重本錄取線還差9分。由于她在學校團委的工作很出色,曾被評為四川省優秀學生干部,按政策可以加10分,剛好能“圓夢”人民大學。
“在得知高考成績后的半個小時里我十分激動,有一種夢想觸手可及的感覺。”19歲的楊梅展現出了她成熟、穩重的一面,“上大學的夢想實現以后,如何在人民大學里得到更好的發展,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人民大學是精英云集的地方,和其他同學相比,我的文化基礎要差些,進入人民大學以后,一切都得從零開始,我面臨的挑戰會更大。”在填報志愿時,楊梅選擇了人民大學政法專業,她露出陽光般的笑容,驕傲地說:“試想有一天,我可以將法制知識普及到農村,那是一件多么自豪、高興的事啊!”
(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