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我軍在山東煙臺等地準備渡海北上,接受東北日軍的投降,開辟東北解放區,而美軍為了幫助蔣介石和國民黨政府搶占抗日勝利果實和東北戰略要地,打著盟軍的旗號,悍然將軍艦開到了煙臺海域,準備在煙臺登陸,武力阻撓中共軍隊實現開辟東北解放區的戰略意圖。當時,這一事件牽動了中美兩國三方的最高決策層,我煙臺黨政軍民在中共中央的領導下,與美軍展開了一場針鋒相對、有理有節的斗爭,最終粉碎了美軍的登陸圖謀。
搶占戰略要地,
美國軍艦悍然侵入煙臺海域
1945年8月,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浴血奮戰,終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當時駐扎在中國領土的上百萬日軍以及偽軍由誰受降,這是國共雙方面臨的極為緊迫、極為重大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取得了受降權就取得了對未來中國的控制權,因而,它關系到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一直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堅持敵后抗戰,他們理所當然有受降權。
然而,國民黨政府卻企圖壟斷受降權,接連命令八路軍(當時的番號是18集團軍,但習慣上仍稱為八路軍)、新四軍等中共軍隊“原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敵偽“擅自行動”。中共的對策是“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延安總部命令各地解放區的人民武裝迅速推進,收繳敵偽武裝,接受敵偽投降,對拒絕者予以堅決消滅。8月24日,八路軍膠東軍區經過七天七夜的激戰,一舉全殲了拒絕投降的煙臺日偽守軍,解放了煙臺市。
煙臺位于山東膠東半島東北部,北臨黃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煙臺港是北方地區的重要港口之一,是連接中原與東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煙臺解放后,有利于我軍鞏固和擴大膠東解放區,控制西到蓬萊、龍口,東到威海的北海岸海口,對貫徹中共中央針對蔣介石政府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提出“向南防御、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快速派主力部隊從海上開赴東北接受日、偽投降,創建東北根據地,都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我軍占領煙臺后不久,立即積極有序地開展渡海北上的準備工作。
蔣介石獲悉這一情報后,十分不安,因為此時國民黨的主力部隊尚遠在大西南等地,來不及“染指”膠東地區,對東北這一戰略要地更是鞭長莫及。情急之下,蔣介石便想利用太平洋上的美軍艦隊搶占煙臺這一戰略要地,阻止我軍渡海北上。
蔣介石的這一想法正中美國人下懷。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遠東的國際戰略格局,美國在亞太地區擴張的頭號對手日本如今俯首稱臣了,英、法在二戰中受到重創,其在華的勢力大大削弱,且戰后重建有求于美國。相反,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卻在戰爭中空前發展,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可與之匹敵。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美國“領導世界”的欲望大大膨脹。但是,蘇聯在戰后也確立了軍事大國的地位,美國十分清楚,將來“美蘇爭霸”的局面不可避免,如果中共掌握了政權,中國定會與蘇聯結成“統一戰線”,這樣一來,美國在東亞地區擴張勢力將受到極大阻力。
因此,戰爭一結束,美國政府就極力支持國民黨。為了幫助蔣介石完全壟斷受降權,美國海空軍不遺余力地把國民黨軍隊大規模地從華南、西南運到華北和東北,讓他們同中共軍隊爭奪勝利果實。眼看中共軍隊即將大舉進軍東北,而東北的國民黨軍隊還很少,美國決策者的心中比蔣介石還著急,立即部署海軍開始“赤膊上陣”。1945年9月中旬,在八路軍占領煙臺、威海后不久,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及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尼米茲上將就迫不及待地對外宣布,“盟軍”(美軍)要在中國的沿海煙臺、威海等地登陸。
中共中央立即向駐延安的美軍觀察組提出抗議,明確告訴他們:“該地為我軍占領,已無敵人。請其不要登陸,免干涉內政之嫌。”然而,美軍根本沒有把中共中央的嚴正交涉放在眼里。1945年9月29日,美軍海軍第七艦隊賽特爾少將還是率五艘先遣隊軍艦出現在了煙臺市崆峒島周圍,并在海面上來回巡弋,好像是在向我方示威。
針對美艦在煙臺登陸的企圖,中共中央早有準備。之前中央專門給山東分局和膠東區黨委發出指示,要求他們密切關注煙臺附近海域出現的新情況。中共山東分局也要求膠東區黨委派專人到煙臺做外事工作,配合軍事斗爭,守住煙臺。膠東區黨委經過研究,決定派區黨委統戰部長于谷鶯到煙臺任外事特派員兼煙臺市代市長。于谷鶯9月27日來煙臺后,立即成立外事辦公廳,研究分析美軍可能采取的手段,確立了“不排外,不媚外,不主動開槍,但也不喪失民族立場”的外交斗爭方針。
由此,中美之間一場激烈的交鋒拉開了序幕。
有理有利有節,煙臺黨政
軍民積極開展軍事外交斗爭
10月1日一早,美軍賽特爾少將邀請煙臺當局領導人會談,于谷鶯接受邀請,偕翻譯等人當天登上美軍“舊金山”號旗艦,與賽特爾少將舉行會談。當天,賽特爾只字未提在煙臺登陸事宜,雙方達成協議,中方允許美方上岸察看領事館舊址及僑民財產。次日上午,賽特爾率隨員登陸回訪,我方熱情接待。
美軍在“查看”美僑在煙臺的財產時,多次準備闖入我東炮臺一帶的軍事禁區,甚至企圖強行進入我軍營房。美國空軍的大編隊和海軍飛機也多次在我軍事禁區上空盤旋偵察。
美軍明顯是來者不善,我方立即提高警惕。10月3日,膠東區黨委和膠東軍區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下,成立了由煙臺黨、政、軍、民組成的反對美艦登陸“統一行動委員會”,負責全權處理突發事變,成員中有中共煙臺市委書記滕景祿、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政委兼煙臺警備區政委仲曦東和于谷鶯、于得水等人,由仲曦東任“統一行動委員會”書記。
仲曦東既懂軍事又通政治,27歲時就擔任了膠東軍區東海軍分區政委,尤善講演,人送外號“仲鐵嘴”。上級決定由他這個軍事主官擔任“統一行動委員會”的“一把手”,預示著我方對美軍的接觸已由外交為主轉入軍事外交斗爭準備階段。
10月4日拂曉,風云突變。煙臺附近的海面上,突然增加了多艘美艦,其中一艘為巴爾貝海軍中將率領的旗艦“路易斯威爾”號。這說明美軍在增加兵力的同時,又提高了行動級別。上午10時,賽特爾等人又來到煙臺外事辦公廳,趾高氣揚地送來一份美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金蓋德上將的電令抄件,大意是,美海軍陸戰隊將在煙臺登陸,要求八路軍及煙臺市政府:(一)撤除沿海設防工事及遷移所放之水雷;(二)八路軍撤離煙臺市;(三)將煙臺市有秩序地移交美方接管。
美軍終于露出了“廬山真面目”!“統一行動委員會”當場表示拒絕,立即將這一行動重要情況上報中共山東分局和膠東區黨委,同時調集大炮擺放在岸邊,炮口直接對準美國軍艦,做好應對美艦強行登陸的準備。“統一行動委員會”還指示碼頭上的警備部隊嚴密警戒,對即將登陸來訪的“客人”,只準許美軍的司令官和少數隨員上岸,且一律不準攜帶武器,其余的人留在小艇上。
美軍見我方做出如此強硬的回應,傲氣立即減去大半,不得不放下身段請求舉行談判。由于當時內戰尚未爆發,國共兩黨正在“和談”,美國又充當了“調停人”的角色,對美軍的斗爭必須有理、有利、有節。“統一行動委員會”商量后,同意談判,成立了由仲曦東任首席代表、于谷鶯和于得水等人為成員的我方談判代表團。
10月5日和6日,雙方代表團先后在美軍軍艦和煙臺外事辦公廳舉行了談判。美軍的談判代表有巴爾貝中將、賽特爾少將和兩棲作戰司令羅克少將等人。談判一開始,巴爾貝便指責我軍把炮口對準美國軍艦“是挑起戰爭的行為”,企圖給我方來個下馬威。仲曦東馬上“回敬”道:“現在世界上還沒有哪一種火炮的發射距離能達幾千公里,你們如果能在自己的國家好好待著,怎會面對我方的大炮!”一句話“噎”得巴爾貝等人半天緩不過氣來。
巴爾貝認為,中共受降煙臺,沒有得到中國戰區最高軍事首長蔣介石的允許,如果美軍登陸煙臺,可以延緩蔣介石派兵來此,緩和矛盾。仲曦東嚴肅指出:“國共正在和談,美方作為調停者的角色,應該不偏不倚,美軍在此登陸有干涉中國內政之嫌。”美方人員狡辯:“我們登陸是準備收繳日本人武器。”仲曦東語氣堅定地回應道:“日本侵略軍早在一個月前就被我軍消滅了。貴軍難道還不知道?”巴爾貝又說:“我們此行是奉了美國總統的命令,是為了中國的和平而來。”仲曦東回答:“不錯,服從是軍人的天職。但我知道,一個國家軍隊的主要任務首先是保衛自己國家的領土。請問,如果中國軍隊也開到你們美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難道你們會把這看成友好行為?”巴爾貝見我方態度強硬,便溫和地說:“我們登陸后,煙臺市的中共行政機構包括治安警察均不撤離,只是中共軍隊撤離,進行防務移交。”仲曦東義正詞嚴地表示:“如果美軍要強行登陸,中共方面將視為公然侵犯,一切后果須由美軍全部負責,中共方面保留向全世界公布真相的權利。”
巴爾貝等人意識到通過談判達到登陸的目的根本不可能,最后只好無奈地表示,將這里的情況電告上級,以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美艦撤離煙臺,我軍民成功
粉碎美軍登陸圖謀
“統一行動委員會”除在談判桌上和美軍針鋒相對外,還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群眾示威游行,造成反對美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內戰的強大聲勢。10月6日上午,巴爾貝等人自煙臺返回軍艦的路上,“恰巧”迎面碰上了煙臺市民的游行示威隊伍,一幅幅標語上寫著:“中國的領土主權不容侵犯”、“全國人民團結起來,打退美國侵略者”。示威群眾個個振臂高呼:“誓死保衛煙臺”、“美國人敢登陸,就把他揍回去!”巴爾貝等人不得不趕緊掉轉車頭,尷尬地避開游行的群眾。
美方代表告辭后,“統一行動委員會”立即開會形成決議:堅決拒絕美軍登陸,不惜一切代價保衛煙臺。然后,他們將談判情況和這一決議迅速電告上級。
“統一行動委員會”認為,美軍在談判桌上碰到釘子之后聲稱要“請示上級”,只是不得已的“緩兵之計”,下一步,他們很可能采取更蠻橫的手段,甚至強行登陸。對此,“統一行動委員會”命令我軍部隊在美軍可能作為登陸場的海岸加強防御工事,同時在美艦停泊的海域附近進行不定期的岸炮射擊演習,以示警告。
煙臺的緊張局勢牽動著中共中央和八路軍最高層領導的心,仲曦東等人在煙臺“舌戰美軍”的同時,延安也在進行著一系列“動作”。10月6日,八路軍參謀長葉劍英受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的委托,向美軍駐延安軍事觀察組葉頓上校發表聲明,再次表達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堅決反對美軍登陸煙臺的嚴正立場。同日,中共中央給中共山東分局連續發出兩個指示,指出:我應表示堅決拒絕美軍在煙臺登陸,如強行登陸,我將在全世界揭露其無理干涉中國內政。還指出:我軍只有采取強硬態度,并在全世界引起輿論大風波后,才能壓制美軍的無理干涉。
10月7日凌晨,巴爾貝等美國將領駕駛兩艘小艇,再次駛抵碼頭,說是來辭行的,請示是否準其登陸。我方接他們一行到外事辦公廳,巴爾貝中將見到我方人員后說:“根據我的有力建議,金蓋德上將已批準不必在此登陸,特來告別。但賽特爾將軍和他的分艦隊仍然留此,以資聯絡。”
10月9日,美方在重慶發表公報說:“美軍將不在中國共產黨占領的煙臺登陸,因該港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控制。”又說,“煙臺港已設有警察,秩序良好,該地已無日軍、戰俘和美國拘留民。目前,美軍登陸已沒有任何軍事理由了。”10月17日,美軍軍艦全部駛離煙臺。
美艦的撤離,標志著煙臺市黨政軍民與美軍展開的這場軍事外交斗爭取得了完全勝利,正如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所說:“美國人在煙臺事件上低下了頭。”在黨中央領導下進行的這場軍事外交斗爭,創造了以軍事斗爭為后盾,把堅定的原則性和斗爭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的光輝范例。
這次勝利在戰略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保證了山東主力部隊的順利北上。此后,5萬多山東主力部隊和4000多地方干部分別從煙臺及以西的欒家口、龍口等港口渡海北上,開辟東北解放區,為幾年后贏得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編:孫瑞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