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界定了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內涵,針對招標代理業(yè)務特點,采用理論研究和問卷調查方法,從誠信基礎、投標誠信、履約誠信與誠信環(huán)境四個方面設計了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并選擇基于ANP賦權的模糊綜合評價法進行了實例評價。
關鍵詞:工程招標代理機構;指標體系;誠信評價
一、 前言
招標投標是建筑市場通行的一種交易方式,工程招標代理機構(以下簡稱招標代理)是受招標人委托,從事工程招標代理業(yè)務的中介組織。招標代理的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工程招標的效果。然而,招標代理資質掛靠、虛假招標、在約定的代理費外另行收費、未在政府專家?guī)斐槿<业炔徽\信事件時有發(fā)生,影響了招標質量,損害了建筑市場秩序。因此,需要加強對招標代理的誠信管理。
誠信評價有利于加強誠信管理。誠信評價在西方開展較早,誠信評價結果被認為和被評價對象的工作行為、工作質量緊密相聯系。由于對“誠信”的精確定義沒有達成一致,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招標代理誠信評價問題進行的專門研究,但部分對招標代理進行評價的研究中或多或少涉及誠信問題。《全國建筑市場各方主體不良行為記錄認定標準》(建市招函[2010]103號),以及部分地區(qū)出臺的針對招標代理管理的地方規(guī)章中,列舉了“違反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引起行政處罰的不良行為”,以此作為招標代理不良誠信行為記錄認定標準。這些認定標準主要涉及法律誠信,道德誠信和經濟誠信內容較少,需要補充完善。
本文基于過程思想,結合招標代理業(yè)務特點,綜合考慮道德、經濟、法律誠信考核內容,采用理論分析、問卷調查方法對招標代理誠信評價問題展開研究。
二、 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內涵
誠信是一個歷史范疇,已經融入到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被公認為協調不同利益主體之間關系的原則之一。從誠信精神的連續(xù)性和傳承性角度考察,現代意義上的誠信,包含道德誠信、經濟誠信、法律誠信三個層面的涵義:道德誠信是一切道德原則和道德行為的根本,要求內誠于心、外信于人,是經世致用的道德規(guī)范;市場交易須信守承諾、貨真價實、買賣公平,這是經濟(契約)誠信的要求,是行為主體在長期的經濟交往中為謀求穩(wěn)定的經濟利益而形成的必然理性選擇;法律誠信是“道德規(guī)范法律化”的歷史嬗變,是經濟(契約)誠信的“直接法律翻譯”,反映了市民社會的根本價值和基本要求,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的基本行為準則。這三者在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歷史進程中相互依賴、互為補充,并日益被整合而成為現代誠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簡單地說,誠信就是要:說到做到、公平行事不欺詐。“說到”為事前承諾(Promise),“做到”是履約表現(Performance),兩者的匹配程度即為誠信狀況。
從上述誠信涵義出發(fā),結合招標代理業(yè)務特點,將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定義為:工程招標代理機構在獲取業(yè)務和實施代理過程中,其行為表現及效果滿足法律法規(guī)、合同要求的程度;其誠信水準通過代理機構的工作質量、工作成果、業(yè)主滿意度等體現出來,具有過程性和積累性。
三、 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 指標初選。從前述誠信內涵出發(fā),通過考察招標代理業(yè)務流程,結合文獻研究與市場調研,從誠信基礎、投標誠信、履約誠信及誠信環(huán)境四個方面,初選了資格等級、不良行為記錄、投標身份真實性、投標放棄、招標文件質量、開評標組織、相關方評價以及費用收取等37個指標,據此構建了招標代理誠信評價指標體系概念模型。
2. 問卷調查及分析。本研究通過三輪問卷調查來完善和修正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概念模型。問卷設計為三個部分:背景與目的、被調查者基本信息、評價指標(評分標準采用5分量表制(Likert-5 Scale))。問卷在某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評標現場、多家招標代理企業(yè)內部和網絡發(fā)放,對象包括評標專家、招標單位代表、投標單位代表、代理機構人員、學者、招標監(jiān)管人員等,總計發(fā)放460份,回收360份,最終有效問卷318份,滿足問卷數據分析要求。每一輪均對有效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t檢驗、信度分析、效度分析,并據分析結果對指標進行修正。以下僅簡介第三輪問卷(已調整為28個指標)數據分析結果。
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指標均值介于3.65~4.72(對應于“一般重要”到“很重要”之間);除“投標放棄”指標的標準差大于1外,其余均小于1;偏度絕對值介于0.311~2.058,峰度絕對值介于0.035~5.037,未能滿足“偏度值小于2,峰度值小于5”要求的是“政府誠信水平”和“誠信法律環(huán)境”2個指標,但與要求的偏差均小于5%。可以認為該樣本數據基本滿足正態(tài)分布要求。
對問卷結果進行指標平均值t檢驗,結果顯示:全部t值為正,顯著性水平小于0.05,表明至少95%的被調查者認為問卷中的所有指標一般重要、重要或很重要。
運用SPSS17.0計算四個量表和整體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分別為0.879、0.772、0.931、0.853、0.944,問卷信度優(yōu)。計算單個指標的“校正的項總計相關性CITC”值,按小于0.4標準刪除了“投標放棄”、“串通受賄”指標(刪除后有助于提升總體信度)。
主成分分析法結果表明4個共同因子累計解釋的變異量為69.091%(高于50%的臨界標準),且所有指標在共同因子上的因子負荷均大于0.5。驗證性因子分析的擬合優(yōu)度卡方檢驗x2/df為1.937(<2)、近似誤差均方根RMSEA為0.072(<0.08)、擬合優(yōu)度指數GFI為0.96(>0.90)、比較擬合指數CFI為0.92(>0.90)、調整后的擬合優(yōu)度指數AGFI為0.95(>0.90),顯著性P為0.000(<0.01)。這些結果表明,結構效度通過檢驗。
3. 指標體系確立。通過三輪問卷調查分析,最終獲得滿足信度、效度要求且擬合度較好的模型,據此可以確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所示。
四、 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模糊綜合實例評價
由前述內涵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過程看,招標代理誠信評價有以下特點:
(1)評價對象具有知識性、服務性、中介性特點;
(2)評價指標涉及道德、經濟、法律三個方面,且側重于對代理業(yè)務過程進行評價;
(3)評價指標體系中既有定性指標又有定量指標,既有動態(tài)指標又有相對靜態(tài)指標;
(4)評價所需的基礎信息多,涉及多個業(yè)務主管部門,完整獲取有難度;
基于上述特點,選擇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進行招標代理誠信評價。
在某市建設工程交易中心的協助下,取得了兩家招標代理機構(分別以“甲”和“乙”代替)的誠信基礎信息進行模糊綜合評價實證研究。簡要步驟如下:
1. 確定因素集。由表1中各評價指標構成。
2. 確定評語集。參考《建筑業(yè)企業(yè)信用評價試行辦法》(建協[2008]36號)中的分級標準,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如下評語集V={V1,V2,V3,V4,V5}={優(yōu)良,良好,較好,一般,差},并賦值為(100,90,80,70,60);將招標代理誠信等級設計為AA(90≤得分≤100,誠信優(yōu)良)、A(80≤得分<90,誠信良好)、BB(70≤得分<80,誠信較好)、B(60≤得分<70,誠信一般)、C(得分<60,誠信差)五級。
3. 計算隸屬度。對于定性指標,采用“模糊統計法”計算其隸屬度。對于定量指標,先根據設置的指標評分標準進行評分,然后采用模糊數學中的梯形分布函數計算其隸屬度。
指標評分標準設定是隸屬度計算的關鍵前提。為力求設置的標準科學、合理,本研究依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及各地招標代理機構不良行為認定標準,參考建筑業(yè)企業(yè)等誠信評價指標評分標準,在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表1所示的各指標評分標準。此標準需要進一步在實踐中細化完善。
4. 指標權重設置。本研究構建的評價(下轉第103頁)指標體系是一個典型的多指標分層次結構體系,層次結構內部還存在依賴關系,基于此特點選用ANP(Analytic Network Process)方法確定評價指標權重。為此設計了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評分表,并邀請來自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造價咨詢單位、高校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專家進行打分。將回收的專家評分輸入SD軟件,計算得到最終的指標權重,詳見表1。
5. 模糊綜合評價。經過模糊運算,得到評價對象對于評語集V的隸屬度向量:
R甲=(0.458 27 0.039 43 0.251 56 0.146 30 0.104 44)
R乙=(0.633 41 0.083 41 0.248 59 0.034 59 0)
為直觀形象,將最終評價隸屬度向量通過評語賦值轉化為評分值為:86和93分,對應的誠信等級為A和AA級。
通過對招標代理主管部門、建設工程交易中心、評標專家、相關建設單位訪談求證,上述研究評價結果的客觀合理性得到確認。
五、 結語
本研究通過理論研究和問卷調查構建了招標代理誠信評價指標體系,介紹了基于ANP的模糊綜合評價過程,實例評價結果可靠。今后尚需對指標間的相互關系、動靜態(tài)指標的系統處理、評分標準設置等作深入研究,以進一步提高研究成果的適用性。
參考文獻:
1. 鄭磊.現代誠信內涵芻議.現代管理科學,2012,(9):91-93.
2. 顧鈺棟.工程招標代理機構誠信評價研究.南京:東南大學,2012.
3. 建設部建筑市場司調研組.工程招標代理機構專題調研情況報告.建筑,2007,(23):30-33.
4. 林艷,秦旋.工程招標代理機構信用體系建設探討——以福建省和黑龍江省為例.建筑經濟,2009,(3):92-95.
5. 曾五一,黃炳藝.調查問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20(6):11-15.
6.邱浩政,林碧芳.結構方程模型的原理和應用. 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
7.蘇為華.多指標綜合評價理論與方法問題研究. 廈門:廈門大學,2000.
8.張淳清,曹加.信用環(huán)境的影響因素分析.生態(tài)經濟,2008,(11):61-63.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項目號:09CJY070)。
作者簡介:鄭磊,博士,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系副教授;劉元春,東南大學建設與房地產系碩士生;顧鈺棟,碩士,就職于綠城房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合約部。
收稿日期: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