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照明資產在城市建設和發展進程中具有鮮明的形象特征,是城市發展狀況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現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公用基礎設施。濟南、蘇州兩地加大力度對城市照明資產管理進行創新,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經驗值得其他兄弟城市借鑒與思考。
一、濟南路燈資產管理難題及對策
濟南市路燈管理處隸屬于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局,屬縣級差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干部職工126人,下設辦公室、政工科、財務科、生產技術科、材料設備科、安全監察科、客戶服務中心、工程部8個職能科室。其中生產技術科下設路燈監控調度中心,客戶服務中心下設9個維修工區(含長清大學城維護工區),工程部下設三個分公司。
主要職責為:負責城市道路照明和橋梁景觀照明設施的管理和養護維修;負責城市道路照明設施新建和改進工作,參與制定本市城市道路照明建設、維修養護考核標準,并監督執行;參與城市道路照明設施新(改、擴)建工程、方案論證、設計審核、項目招投標、行業監管、竣工驗收和移交接收等管理工作;負責查處路燈桿上違章宣傳、標志牌、拉線和用電工作。截止2012年10月底,濟南市共有9.2萬盞功能性照明和11萬盞高架立交橋路燈,基本實現了二環路以內照明全覆蓋和繞城高速以內主干道亮燈目標。
濟南市路燈管理處在路燈資產管理中遇到的問題主要有:路燈資產維護改善資金不足;由于路燈覆蓋面廣,偷盜現象不可避免;電費補貼因發放對象不同給監管部門帶來難度。
針對上問題,濟南市路燈管理處分別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與市政府簽訂改良能源管理合同,政府允許路燈管理處從路燈節能減排中結余下來的電費用于路燈設施的維護改善,對節能減排結余電費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每年接受市審計局審計監督。為保證此項政策的順利實施,濟南市路燈管理處對全市路燈進行了單燈三遙控制系統改造,引入智能化信息管理,在特定時間段實行“隔燈亮”措施,部分路燈滅了后,照度依然能夠滿足行人和車輛通行的要求,起到了有效節約電能的效果。二是根據單燈三遙控制系統建立編碼管理體系,并與公安聯網,使路燈設施在被盜時能根據編碼及時發現,提高了破案率。三是對電費資產進行分類分層管理。公共設施、景觀照明和居民樓等進行政府全額電費補貼,辦公樓、商務樓政府給予40%-60%的電費補貼,酒店、商場、公園等場所不給補貼。
二、蘇州城市照明資產管理難題及對策
蘇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分兩個區塊管理,即老城區和工業園區。蘇州市城市照明管理處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主要負責市區道路照明和公共景觀照明設施的管理、養護維修;完成市區道路、新村住宅小區公共照明工程的設計施工;完成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景觀照明工程的設計施工,路燈和公共景觀燈光的養護維修,經費由市財政每年安排,照明工程建設經費由建設方出資。另外,按市場化運作方式,可對外承攬照明工程設計施工及照明設施的養護維修。為參與市場競爭,管理處全額投資成立了蘇州市城市照明工程公司(國有企業)。至2012年10月底,老城區(包含小區)路燈共8萬多盞,工業園區(不包含住宅小區)路燈共11萬多盞。
目前蘇州市城市照明資產管理主要遇到的難題是:照明設施資產維護經費不足;照明設施偷盜時有發生。根據這兩大問題,蘇州主要有以下經驗:一是得到市政府批準給予的每個亮化項目工程造價7%的維護資金,用以彌補照明資產維護經費的不足,并對具體管理的業主單位進行類別劃分,主要分為四類,即:有錢有人的,不需要補貼;有錢沒有人的,介紹專業隊伍進行維護;有人沒錢的,主要按7%的維護資金給以適當補貼;沒人沒錢的,由區燈光辦托管,主要按7%的維護資金給以適當補貼。同時制定政策,允許將市區項目考核扣分扣下的經費用于補償后兩者的維護經費不足,以保障城市總體亮燈效果。二是為了杜絕偷盜現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市照明管理處與當地派出所簽約,提供辦案便利,查處銷贓窩點,切斷偷盜的銷贓渠道。
三、兩地經驗對杭州的啟示
杭州市的亮化工程主要分為城市道路照明和景觀照明。在改革開放30多年中,杭州市的亮燈工程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城市亮化工程已從單純追求“亮度”轉向追求藝術性、美觀性、文化性、科學性,城市照明資產管理已從單純的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轉變。截止2012年10月底,杭州市市管路燈共有14萬余盞,景觀燈52.8萬余盞。
盡管杭州城市照明資產管理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一是資產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目前主要靠人工記臺帳的形式掌握照明設施資產的運行情況,無法第一時間知道照明資產的使用狀態和使用效果,不利于資產維護、更新、評價的循環管理。二是雖然采用了人防、機防和物防結合的方式,照明設施被盜率降低效果不明顯。三是城市照明設施產權不清晰。比如建在住宅上的樓頂燈光,私自拆除或是毀損的現象時有發生。四是路燈更新頻率過快,導致資產損失增加。杭州目前在部分路段上實行一路一燈,不僅不利于城市照明風格基調的統一,而且增加了路燈的養護成本,增加了城市的財政負擔。五是照明設施廢舊物資管理缺乏系統性,照明設施廢舊物資的拍賣單純依靠流程是否合法,沒有建立起一個合理的制度保證體系,容易產生國有資產流失的漏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結合濟南、蘇州兩地城市照明資產管理的經驗,結合杭州自身特點,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不足:
(一)以科技化促進資產管理,以信息化提高資產效率
將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GIS)和單燈控制系統結合走來,建設一個完備的、新型的城市照明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用來對杭州市路燈和景觀燈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分析。這樣,照明設施信息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和數據,還有一幅幅空間圖形和圖像,給人以直觀完整而深刻的印象,便于工作人員現場查找、定位。同時,對照明資產進行模塊化、精細化管理,及時了解哪些照明設施運行正常,哪些即將出現問題,哪些已經出現問題,并根據模塊中設施的品種、規格、型號和廠家情況,分析照明設施的質量、效果及更適用的范圍,從而為今后的建設和維護提供一套完整的動態材料信息。
(二)多方面多渠道強化防盜監管力度
一要加大宣傳力度,以防為主。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切實有效的宣傳教育,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識,要讓市民們認識到:城市照明公用設施不只是政府的,而是屬于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市民,是市民們的共有財產,損壞它們就是破壞自身利益。從而形成人民照明為人民,人民照明人民管,人人愛護城市照明設施的良好氛圍。
二要設立舉報重獎制度,對違法行為進行重罰。對及時舉報盜竊及損壞城市照明設施的市民給予獎勵,以提高市民的積極性,增強愛護城市照明設施的責任心。同時完善相應的城市照明設施管理的法規、條例,加大對盜竊行為的處罰度。
三是加強與相關監管部門協作,“齊抓共管”,規范廢品收購行業。與公安、工商等部門密切協作,加強廢品收購管理,從源頭上杜絕盜竊,對廢品收購站收購城市照明設施類物資追究其刑事連帶責任,切斷盜竊公共設施的買賣鏈,斬斷“盜銷一條龍”,嚴厲打擊非法收購公用設施的窩點,定期檢查整頓廢品收購站,嚴管重罰。
四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照明地理信息系統,并將此信息系統與公安的防盜報警系統連接起來,提高報警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和效率性。
(三)明確城市照明產權
誰出資建設,產權就是誰的,誰就是主要管理者。任何單位和個人無權隨意處置城市照明公共資產。進一步完善城市照明管理制度和條例,嚴懲違法處置城市照明公共資產的單位和個人,情節嚴重的應送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對城市照明的電費補貼也應遵循產權原理,以產權來落實責任,分層梯度分配電費補貼,對公共設施和住宅樓頂的亮燈電費給以全額財政補貼,對辦公樓、商務樓給予40%到60%不等的電費補貼,對商場、酒店和有門票收入的公園降低現有的電費補貼額,給以30%的電費補貼。同時鼓勵有能力的單位在保證亮燈率和效果的情況下節能減排,并給一定的物資和精神獎勵。
在彌補維護經費不足方面,在遵循產權原理的前提下,賦予一定的靈活性,擴寬維護經費來源的渠道。首先,可以在不違反市容管理規定和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允許部分單位報批設立廣告照明,借助市場力量來彌補照明設施維護成本的不足;其次,改良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將合同能源管理與照明維護結合起來投標,標段時間延長到合理的時間段,不僅能避免單純的節約能源可能產生的唯經濟性而忽視社會性的現象產生,也能避免施工單位的短期性經營目標造成的亮化效果無法固化;再次,政府應允許路燈管理處從路燈節能減排中結余下來的電費用于路燈設施的維護改善,對節能減排結余電費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每年接受市審計局審計監督;最后,市政府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允許將市區維護項目考核評分扣下的經費用于補償部分特殊項目維護經費不足,以保障城市總體亮燈效果。
(四)完善路燈更新報批制度
形成專家論證、市民意見、市監管中心調查研究、可行性綜合分析、設計方案嚴格審查及預算精細審核為一體的路燈更新報批制度,從源頭上把好路燈更新的關口,防止出現隨意建設,以建設替代維護的浪費現象發生。
(五)強化對城市照明廢舊資產參拍單位資格和拍賣評估價的事先監督和控制
對需要進行拍賣的城市照明廢舊資產,首先應該由政府監管部門在全國照明專業網站上發布信息,邀請具有生產城市照明設施資質的專業企業來投標,對參拍單位進行資質限定,防止出現無資質競標的低價出售的現象。在拍賣評估價的估算上,應該由政府產權單位邀請業內專業機構對城市照明廢舊資產進行評估,誰為產權單位誰組織評估,加強監管,落實責任,以保證評估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