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大量農村富余勞動力流入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已成為一個非常棘手的現實問題。目前,我們正在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這就要求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樹立和諧理念,實現流動攤販的和諧管理。
一、城市流動攤販的現狀
流動攤販的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方便食品和快餐,如烤串、煎餅、油條、盒飯等,還包括水果、蔬菜、兒童玩具、書籍、光碟、服飾和家庭日用品等小型商品。主要由城市下崗職工、外來務工人員、弱勢群體等低收入者構成。他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公眾的生活需要,帶來了一定的便利性,但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一是破壞環境,影響市容。流動攤販經常把產生的剩菜、果皮、爐灰、污水及消費者食用后丟棄的垃圾等雜物隨處亂扔,給環衛工人的清掃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同時也影響到附近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
二是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流動攤販的車輛亂停亂放,占據人行橫道和非機動車道,有時甚至占據機動車道,破壞了正常的交通秩序,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三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首先是用火不安全帶來的消防隱患。如煎餅、炸串等都需要用明火進行加工制作,然而他們大多都使用自帶的火源,安全性沒有保障。其次,流動攤販在經營過程中易出現打架、斗毆等事件,影響社會治安。此外,流動攤販一般存在食品和物品衛生安全方面的隱患,而且往往存在以次充好、短斤缺兩的現象,損害廣大消費者的正當利益。
二、在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對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究其原因,與我國城市對流動攤販的管理失當和缺位有著密切的關聯。
第一,管理人員觀念陳舊。突出表現在重事不重人,即重視具體事務的執行而忽視社會公眾和被管理者的正當利益和需求。以權力為中心的管理觀念仍然在某些城管人員的實踐中占據主導地位,缺少對公眾的服務意識,這些都不利于從流動攤販和其他社會公眾利益的視角出發,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和有效的解決對策。
第二,管理方式單一。表現在政治導向和經濟導向濃重,只注重權力的運用,缺少對流動攤販有效的說服教育;管理方式帶有強制性、單一性和直接性,一些城市的城管執法工作人員仍然以直接取締、定期巡邏檢查等為主要方式;管理方式僵化,以“堵”為主,在管理過程中存在粗暴執法和不文明執法的現象。
第三,管理人員素質較低。缺少相關的管理知識和技能,對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缺乏全面和正確的認識與了解,法律意識低下;管理的隨意性大,濫用權力,缺乏依法管理的意識和能力的現象依然存在。
第四,各管理部門之間未形成有效的配合和聯動,缺少與公眾的互動。對流動攤販的管理需要涉及到多個部門,對于有些職責交叉的領域,容易造成多個管理部門互相推諉、職責不清的問題。此外,管理人員缺少與社會公眾的交流和互動,忽略廣大公眾的需求。
三、對城市流動攤販進行和諧管理的對策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
城管人員在實施管理過程中,必須充分尊重流動攤販和廣大公眾的意見,通過訪談、問卷等方式,在保障、改善民生的前提下,使管理效果得到提升。要強化平等意識、服務意識、公平意識和民主意識,真正做到兼顧各方利益,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系,利為民所謀”。
(二)加強相關法律與制度建設,實現法制化管理
首先,在民意調查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有關經驗,起草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和條文。比如將管理人員執法程序的合法性、管理人員行政管理公示制度、管理人員責任追究制度等寫入相關的法律,制定出相應的政策。
其次,針對“互相推諉、職責不清”的問題,在制定相關法律、制度和政策時應合理地界定其范圍,真正做到權責清晰,實現權利和義務涇渭分明。
最后,要充分考慮流動攤販和公眾的需要和滿意度。把人的需求與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相結合,切實做到科學性和適用性的統一,并根據現實的變化及時改進相關條例,力求出臺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
(三)改進管理方式,實現管理的科學化
首先,在對城市流動攤販違法、違章行為進行治理時,要注重對其進行教育,使之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自覺改正。要充分考慮城市流動攤販的實際情況,對其中的弱勢群體加以體諒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可利用限時經營,即劃分可以全天設攤的區域、嚴禁設攤的區域和可以分時段設攤的區域等,對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其次,應注重親民便民設施的建設。如:統一規劃大排檔,統一管理三輪車市場,統一規格便民修車處和書報亭等,統一對其進行登記注冊,加強有效管理和教育。
(四)加強對管理人員的教育和培訓,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管理隊伍
首先,要結合城市流動攤販管理過程中的具體要求,吸收一批有特長、文化水平高的管理人才進入管理隊伍,為城市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要設立城市流動攤販管理人員的專門培訓機構,使培訓經常化、制度化,不斷提高管理人員應對新的管理問題的能力和素質。在培訓內容上,應著重進行相關的法律知識、管理技能的教育,特別是要圍繞現代管理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針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腐敗和行為不當等不良現象,應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政勤政教育。
最后,堅持政務公開,加大工作透明度,以便公眾監督,使之成為約束管理人員的外在力量,督促管理人員文明執法。
(五)構建各部門間相互聯動、通力合作的關系,優化城市流動攤販管理的環境
對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涉及城管、交通、公安、工商、衛生、民政等多個部門,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容易出現互相推托責任的局面。所以,應建立一種綜合管理體制,以確保在對流動攤販的管理過程中各司其職、相互合作。這就需要界定各部門的職權范圍,確立統一的上級主管部門;需要各管理部門間共同協商,制定出一套適合當地流動攤販實情的綜合治理方案;需要各部門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需要轉變政府行政職能,實行政社分開,使各管理部門走專業化發展之路,促使短期治理向長效管理轉變;需要轉變原來各自為政的績效評估體系,而要綜合考慮各部門在整個協作管理體系中的作用,制定相應的機制,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各部門的優勢資源,形成強大的合力,提高對流動攤販管理的效率。
(六)建立健全公眾參與機制,提高管理的民主化水平
讓廣大公眾積極參與到對城市流動攤販的管理中,可以對管理人員和流動攤販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監督和約束。首先,相關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出臺應廣泛征求公眾的意見。其次,要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主人翁作用,動員和鼓勵公眾獻計獻策,積極參與,促進管理人員和流動攤販之間的溝通、協調和良性互動。最后,公眾可以通過意見箱、城市管理投訴熱線和網絡留言板等多種渠道進行監督,同時也可對不法流動攤販進行檢舉和揭發,最終實現城市的和諧管理和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潔.和諧社會視野下城市管理新模式探究[J].西藏發展論壇,2009(3):51-53.
[2]許潔.論城市政府的和諧管理[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515-517.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