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不同的基本培養基添加抗生素組合對煙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進行分離培養。結果表明,以V8培養基(100 mL/L V8汁+0.02 g/L CaCO3+2 g/L洋菜)為基本培養基附加10 mg/mL氨芐青霉素+5 mg/mL制霉素+5 mg/mL多菌靈的選擇培養基分離煙草疫霉的效果較好,分離成功率達100%,菌絲的生長狀態也較好。菌絲分離后在V8基本培養基中培養,菌絲緊密、濃白、粗壯,菌落大、長勢旺。
關鍵詞:煙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培養基;分離;生長
中圖分類號:S435.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3-0708-02
煙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為疫霉屬真菌,寄生于煙草等作物,引起煙草的黑脛病,造成煙草生產的巨大損失。近年來黑脛病對作物的為害日益嚴重,引起了廣大植物病害研究工作者的重視。在工作中常進行的室內藥劑篩選、抗藥性監測以及抗病育種工作中都要用到病原菌種,但煙草疫霉的寄生性很強,分離困難[1]。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有關資料,對比了幾種選擇培養基的分離效果[2-6],對已經報道的煙草疫霉分離方法進行改進,優化基本培養基及選擇培養基配方,為煙草黑脛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發病的煙草黑脛病植株采自貴州省發病嚴重的煙區,采集的標本以莖稈剖開時組織是土黃色為最佳[7]。
1.2 方法
1.2.1 培養基 基本培養基配方見表1,選擇培養基中添加抗生素的種類及用量組合見表2,各培養基的配制方法參照文獻[7]。將6種抗生素組合分別加到經121 ℃高壓滅菌后冷卻至50 ℃左右的基本培養基中,共配成了36種不同的選擇培養基。
1.2.2 煙草疫霉的分離培養 將采集的新鮮煙草黑脛病標本用自來水沖洗干凈,晾干,剖開莖基部發病部位,取病健交界處的病組織。將病組織切成約2 mm×2 mm的小塊,直接置于各種選擇培養基中央[5,6]。每種選擇培養基設4個重復,每個培養基中接種10個煙草黑脛病組織塊。觀察記載各組織塊的萌發及菌絲生長情況,測量菌絲的生長速度。
2 結果與分析
2.1 選擇培養基中煙草疫霉的分離和生長結果
各選擇培養基中煙草疫霉的分離結果、生長勢及生長速度見表3。在供試的36種選擇培養基上,發病組織塊中的煙草疫霉均能萌發,但不同選擇培養基中的分離成功率不同。在以V8為基本培養基的選擇培養基上分離成功率最高,平均達到了95.0%;而在以DCA為基本培養基的選擇培養基上分離成功率最低,平均只有77.4%。OA-4、CMA-2、CMA-4、CMA-5、SMA-3、SMA-4、V8-1、V8-2、V8-4、V8-6、PDA-5、PDA-6培養基中分離成功率均達到了100.0%。
分離培養5 d后觀察統計各培養基中菌絲的生長情況,發現V8-1選擇培養基中菌絲生長勢極強,生長速度最快,達到了11.45 mm/d,其次是DCA-4,為10.40 mm/d,以PDA為基本培養基的各選擇培養基中菌絲生長速度最慢,平均生長速度只有4.17 mm/d。綜合考慮菌絲的分離成功率和生長情況,以V8-1作為選擇培養基分離效果最好。
2.2 基本培養基中煙草疫霉的生長情況
分離的煙草疫霉菌絲在6種基本培養基上的生長情況見表4。由表4可以看出,菌絲在V8、SMA和CMA 3種基本培養基中的生長情況較好,菌絲生長前端整齊緊密,菌絲白、菌落大、粗壯、長勢旺。其他3種基本培養基中的菌絲生長前端不整齊,菌絲較稀疏,長勢一般。
3 小結與討論
不同的選擇培養基對煙草疫霉的分離成功率有較大的影響,OA-4、CMA-2、CMA-4、CMA-5、SMA-3、SMA-4、V8-1、V8-2、V8-4、V8-6、PDA-5、PDA-6選擇培養基中的分離成功率均達到100.0%,其中以V8-1選擇培養基中分離得到的菌絲生長情況最好,在很短時間內就能在顯微鏡下挑取到煙草疫霉的菌絲,且沒有根霉、青霉、毛霉等雜菌出現,使得分離的過程簡便,可以作為分離煙草疫霉時的培養基。
將分離純化好的煙草疫霉移入基本培養基中繼續培養,結果顯示V8、SMA和CMA基本培養基中菌絲生長情況好于其他3種基本培養基,有利于提高其菌絲生長和產孢速率。本研究初步篩選了適宜煙草疫霉菌絲分離和生長的培養基,為后續研究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朱桂寧,黃福新.幾種選擇培養基對致病疫霉和煙草疫霉分離及培養比較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2,17(4):436-436.
[2] 李惠霞,劉永剛,王 蒂,等.馬鈴薯晚疫病菌培養條件的研究[J].中國馬鈴薯,2007,21(4):203-205.
[3] 金光輝,白雅梅,孫秀梅,等.適合馬鈴薯晚疫病菌生長的培養基改良試驗[J].中國馬鈴薯,2007,21(6):331-333.
[4] 畢朝位,黎艷平,羅國全.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分離與培養方法[J].中國農學通報,2006,21(10):306-308.
[5] 宋伯符,謝開云.CIP的全球晚疫病防治倡儀與我國的參與[J]. 中國馬鈴薯,1997,11(1):51-55.
[6] 張永春,黃 鎮,杜懷敏,等.煙草黑脛病拮抗放線菌的分離與篩選[J].中國煙草科學,2007,28(5):5-8.
[7] 鄭小波.疫霉菌及其研究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