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七年生湘南梨(Xiang-nan Pyrus)為研究對象,觀察新梢及果實的生長動態,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新梢3月中旬開始生長,7月下旬停止生長,生長期達119 d,生長過程中出現3~5次生長高峰,新梢生長3~4次,生長高峰4次,凈生長量高峰3次;葉片生長3~5次,生長高峰3次,凈生長量高峰5次;加粗生長4~5次,生長高峰5次,凈生長量高峰4次。果實生長從4月上旬花謝幼果期開始,直至8月下旬停長,生長期達126~133 d,果實縱橫徑在生長過程中出現4~7次生長高峰期,生長高峰4次;凈增長量高峰現4~7次,果實縱徑7次,果實橫徑4次。果實生長曲線和新梢生長曲線是逐步升高的單曲線,有4次生長高峰,呈雙“S”曲線;果實凈生長量有4~7次生長高峰,其生長曲線是雙“S”或多“S”曲線,而新梢生長的凈生長量有3次生長高峰,呈“S”曲線。建議梨樹栽培管理時要求頭年加強水肥管理的同時,4月下旬為最佳施肥時期,同時在果梢生長旺期加強根外追肥來緩解養分的競爭。
關鍵詞:湘南梨(Xiang-nan Pyrus);新梢;果實;生長發育
中圖分類號:S6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3-0588-05
梨(Pyrus)是世界范圍內最受消費者喜愛的水果之一,世界上栽培梨樹的國家有76個。栽培的品種可分為東方梨(多汁脆肉型)和西洋梨(后熟軟肉型)兩大類[1]。梨是中國三大水果之一,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創匯果品和優勢特色水果,其栽培面積、產量、出口量及品種數量等均居世界前列[2]。
20世紀90年代后期,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貴州省梨果業的生產得到了迅猛發展。栽培品種中多為砂梨系統的日本品種或具有日本梨親緣的品種和本地砂梨品種,其中湘南梨品種占15%左右,直接影響貴州省梨產業的發展。但貴州省梨目前在生產上存在品種良莠不齊和配置不合理、管理粗放等問題,造成梨果品質差, 缺乏市場競爭力, 種梨經濟效益低, 挫傷了廣大果農的積極性,嚴重阻礙了貴州省梨樹產業的發展。
湘南梨具有早實、豐產、風味佳、耐貯運等優點[3]。雖然很多學者[4-8]對梨果實發育有所研究,但對湘南梨果實和新梢生長發育規律及其相關性的研究還未見報道。為此,以湘南梨為材料,進行了梨果實和新梢生長發育規律及相關性研究,旨在摸清湘南梨果實和新梢生長發育的規律及相關性, 為梨樹的栽培管理和果實適期采收提供一定的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供試的梨品種為湘南梨,由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引進。
1.2 試驗方法
試驗品種湘南梨于2004年春定植,株行距3.0 m×3.0 m,2008年以后進入盛果期。選擇有代表性的梨樹3株,每株隨機抽取樹冠中上部的3條結果母枝(每條枝留有2個果和2條梢)進行觀測,并分別掛牌標記。試驗于2010~2011年進行,每年從4月2日開始,每周調查1次,連續觀測兩年。測量之前適當疏果,用游標卡尺測定每個果實的縱、橫徑,并用卷尺測定新梢長,取其平均值和凈增長值。以時間為橫坐標,果實縱橫徑的生長量或凈增長量為縱坐標,繪制其生長動態曲線。
2 結果與分析
2.1 湘南梨新梢生長發育動態
2.1.1 新梢的生長變化 湘南梨2月中下旬開始萌動,3月中下旬為開花期,新梢一直生長到生長停止,新梢伸長生長從3月下旬開始,直至6月下旬停止,從10.1 cm增長到80.0 cm;而新梢葉片從4.1片增長到24.0片;新梢增粗生長到7月下旬,直徑從2.1 mm增長到6.8 mm,生長期達119 d。
由圖1可以看出, 湘南梨新梢的生長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4~5次生長高峰,新梢伸長生長出現4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16日、4月16日至5月14日、5月14日至6月4日和6月4日至6月25日;新梢葉片生長出現5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9日、4月9日至4月30日、4月30日至5月7日、5月7日至5月21日和5月21日至6月4日;新梢直徑生長出現4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9日、4月9日至4月30日、4月30日至5月7日和5月7日至7月30日。
對新梢的生長曲線做二次曲線和直線回歸分析,從表1可以看出,湘南梨的新梢伸長生長、葉片生長和新梢直徑生長規律都符合二次曲線。
2.1.2 新梢的凈生長量變化 從圖2可以看出,湘南梨新梢的凈生長量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3~5次生長高峰, 新梢伸長生長出現3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9日、4月16日至4月23日和5月7日至5月14日,平均日增長量分別為0.91、1.27和2.10 cm;新梢葉片生長出現3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9日、4月30日至5月7日和5月21日至5月28日,平均日增長量分別為0.53、0.78和0.54片;新梢直徑生長出現5次,分別出現在4月2日至4月9日、4月30日至5月7日、5月21日至5月28日、6月4日至6月11日和6月18日至6月25日,平均日增長量分別為0.11、0.17、0.03、0.03、0.04 mm。
2.2 湘南梨果實生長發育動態
2.2.1 果實縱橫徑的生長量變化 湘南梨4月上旬為花謝幼果期, 果實一直長到8月下旬出現明顯的停長期,以后果實成熟,果實生長期達126~133 d。果實的生長從4月9日開始到8月25日停止,其中果實的縱徑從7.8 mm增長到67.7 mm,增長了7.68倍;果實的橫徑從8.1 mm增長到70.3 mm,增長了7.68倍。
由圖3可以看出,湘南梨果實縱橫徑的生長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4次生長高峰,分別出現在4月9日至4月16日、4月16日至5月7日、5月21日至6月18日和6月18日至7月30日,最后隨果實成熟期的到來,其生長曲線漸漸與時間軸平行。對湘南梨果實縱橫徑生長曲線做二次曲線和直線回歸分析,從表2可以看出,湘南梨的果實縱橫徑生長規律都符合二次曲線。
2.2.2 果實縱橫徑的凈生長變化 從圖4可以看出,湘南梨果實縱徑和橫徑的凈增長量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4~7次生長高峰,其中果實縱徑出現7次,分別為4月16日至4月23日、4月30日至5月7日、5月21日至5月28日、6月4日至6月11日、6月18日至6月25日、7月9日至7月16日和7月23日至7月30日,平均日增長量分別為0.10、0.10、0.06、0.06、0.07、0.09和0.05 cm;而果實橫徑出現4次,分別出現在4月16日至4月23日、4月30日至5月7日、5月21日至5月28日和6月25日至7月2日,平均日增長量分別為0.09、0.08、0.04和0.08 cm。生長高峰過后,生長速度迅速下降,直到8月20日以后接近停止生長。湘南梨果實縱橫徑的前3次生長高峰是同時出現的。
2.3 果實生長發育與新梢生長發育的相關性
2.3.1 果實縱橫徑生長量與新梢生長量的相關性 由圖1和圖3可以看出,湘南梨果實生長量曲線和新梢生長量曲線都是逐步升高的單曲線,在整個生長期中,只有在6月25日之前新梢生長與果實生長曲線是一致的,尤其是在4月2日至6月4日這段時間內新梢的生長速度遠遠大于果實的生長速度,而在6月25日至8月6日,新梢的加粗生長曲線與果實生長曲線是一致的,以后新梢停止生長,而果實繼續生長。
2.3.2 果實縱橫徑凈增長量與新梢凈增長量的相關性 由圖2和圖4可以看出,湘南梨新梢伸長生長和加粗生長的凈生長量第一次生長高峰出現在4月9日,比果實縱徑提前兩周到達,表明新梢生長需要大量的養分,此期養分主要由樹體貯藏養分供給;新梢伸長生長凈生長量的第二次高峰出現在4月23日,而果實縱橫徑的第一次生長高峰出現時間一致,新梢和果實縱橫徑的日增量均達到生長高峰期,表明新梢生長與果實生長存在激烈的養分競爭,此期養分主要也由樹體貯藏養分供給;新梢伸長生長的凈生長量第三次生長高峰出現在5月14日,且生長量最大,比果實縱橫徑的第二次生長高峰推遲一周到達;新梢3次生長高峰期過后,果實縱橫徑生長繼續出現第三次生長高峰及以后的生長高峰。表明新梢生長與和果實生長的養分來源于樹體本身儲藏的養分和葉片光合作用制造的養分,由于養分來源充足,新梢和果實生長對養分的競爭減弱,此后,新梢日增長量逐漸下降,至6月25日新梢停止生長,果實縱橫徑在此期間的日增量呈逐漸上升趨勢,此期間養分主要靠新梢上葉片的光合作用提供。因此,保證一定數量的葉片對果實的膨大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3 小結與討論
湘南梨新梢生長從3月中旬開始,新梢一直生長到停止,伸長生長從3月下旬開始,直至6月下旬停長;加粗生長到7月下旬,生長期達119 d。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3~5次生長高峰,伸長生長高峰3~4次,生長高峰4次,凈生長量高峰3次;葉片生長高峰3~5次,生長高峰5次,凈增數量高峰3次;加粗生長高峰4~5次,生長高峰4次,凈生長量高峰5次。
湘南梨3月中下旬為開花期,果實生長從4月上旬花謝幼果期開始,一直長到8月下旬出現明顯的停長, 以后果實成熟, 整個果實生長期長達126~133 d。果實縱橫徑的生長在年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次4次生長高峰;凈增長量出現4~7次生長高峰,果實縱徑生長出現7次高峰,果實橫徑生長出現4次高峰。
果實生長曲線和新梢生長曲線都是逐步升高的單曲線,其生長曲線都有4次生長高峰,呈雙“S”曲線,其中在6月25日之前新梢生長與果實生長曲線是一致的,而在6月25日至8月6日這段時間內,新梢的加粗生長曲線與果實生長曲線是一致的,以后新梢停止生長,而果實繼續生長;湘南梨果實凈生長量有明顯的4~7次生長高峰,其生長曲線是雙“S”或多“S”曲線,而新梢伸長生長的凈生長量有3次生長高峰,其生長曲線呈“S”曲線,加粗生長的凈生長量有5次生長高峰,其生長曲線呈多“S”曲線;湘南梨果實和新梢的生長在生長期內表現為早期兩周協同,前期4周內競爭突出,中后期存在協同,說明大部分生長期可以避免梢果生長之間的養分競爭矛盾。
湘南梨果實縱徑、橫徑的年生長量與新梢生長量時快時慢的內外因及其他品種的變化還需進一步研究。
梨的新梢生長表現為初期生長較快、中期生長快,后期又緩慢,其有4次生長高峰,生長曲線呈雙“S”曲線;而果實生長表現為初期生長慢,中期生長最快,后期生長較快,以后生長緩慢直至停長,其有4次生長高峰,生長曲線呈雙“S”曲線,在前期兩周果實生長較慢,縱徑與橫徑生長一致,這是由于這一時期果實的細胞處于旺盛分裂期,細胞體積增長較慢,以后縱徑生長超過橫徑生長,導致果實的膨大,主要原因是細胞數目在增加,再后縱徑生長小于橫徑生長,表現為橫徑增長速率大于縱徑增長速率,果實細胞分裂停止,細胞迅速膨大,使梨果實體積膨大,此期應是果實鮮重和體積增加以及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最后果實體積與鮮重增加緩慢,此期主要是果實內含物的變化,尤其是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使果實進入完熟時期。可見新梢生長與果實發育關系密切,表現為前期兩周協同,以后4周內存在競爭突出,后期存在協同。
分析湘南梨果實和新梢生長發育及其相關性,說明對梨樹的管理應該在頭年加強水肥管理,使樹體儲備有足夠的養分,以滿足次年新梢生長和果實生長發育的養分需求。同時要求在新梢生長和果實生長發育時期,通過包括加強疏果方法和肥水管理等栽培技術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動態平衡,控制養分的分配,可為新梢和果實的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營養條件。建議在當地條件下,在施好催芽肥的基礎上,選擇施壯果肥的最佳時期為4月下旬,增加速效氮肥和復合肥,以滿足果實增大的需要,以后在果實緩慢生長期再增施一次以鉀肥為主的復合肥,起到壯果的作用,同時要求在新梢生長和果實膨大競爭激烈時,加強根外追肥2~3次緩解養分的競爭,同時選擇合理的采收期,它影響果實的質量和耐貯性。在當地條件下,湘南梨果實的采收期應在8月下旬,這時果實停止生長,風味也比較好,要注意采收不能過遲,因為采收過遲果實的品質有所下降。
參考文獻:
[1] 趙彩平,張紹鈴,徐國華.世界與中國的梨生產、貿易及流通現狀[J].柑桔與亞熱帶果樹,2005,21(2):5-7.
[2] 張 強,祁春節,彭抒昂.中國梨果國際競爭力的研究[J].世界農業,2006(8):34-37.
[3] 金方倫,馮世華,向青云,等. 七個砂梨新品種引進篩選研究[J]. 北方園藝,2011(14):9-15.
[4] 王 琳,樸一龍,呂 賀,等.TDZ對延邊小香水梨坐果和果實生長發育的影響[J].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09,31(3):176-179.
[5] 楊曉平,胡紅菊,田 瑞,等.翠冠梨果實、新梢生長動態及相關性觀察[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10,7(1):6-9.
[6] 呂金海,朱榮林,周書偉. 金秋梨葉、梢和果實的生長動態及相關性[J]. 西南園藝,2006,34(1):20-21.
[7] 姜 喜,張 琦,吳 剛,等.新梨7號和早酥梨果實發育過程中主要營養成分的變化[J].中國農學通報,2009,25(12):181-184.
[8] 韓苗苗,張 先,李范洙.蘋果梨果實生長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的變化[J]. 延邊大學農學學報,2009,31(2):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