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國家財政支農視角,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分析方法,通過對農民增收影響因子的灰色關聯度的計算和排序,得出不同因子對提高農民收入影響的定量結果。結果表明,在國家財政的3項主要農業支出中,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對農民收入影響最大,其他依次為四項基本補貼和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
關鍵詞:財政支農;灰色系統理論;農民增收
中圖分類號: D422.7;F126.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3-0727-03
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業的關注程度逐年增強。2004年以來,連續9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在關注“三農”問題;從促進農民增收到保證農民持續增收,從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到積極發展現代農業,2011年和2012年更是細化到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和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具體措施上。可見,我國政府不僅在宏觀戰略上對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做出部署,更在微觀實踐層面上采取了具體措施,為能徹底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支持。在這一過程中,農民自身主觀能動性固然是關鍵因素,而國家財政對農業的支持才是順利達到目標的根本保障。
1 國家財政支農概況
從投入的絕對量來看,2004-2011年我國財政對農業投入呈持續增加態勢。從2004年的2 337.6億元到2011年的10 497.7億元[1],平均年增長率達到24.4%,其中2008年增幅最大,比2007年增長了38.8%(圖1)。從投入的相對量來看,我國財政用于農業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呈穩定上升趨勢,由2005的7.2%上升到2011年的9.6%,提高了2.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不論是從絕對量還是相對量看,國家財政對農業投入的規模都呈現出增加勢頭,突顯出我國政府對“三農”問題關注的持續性。
2 灰色系統理論概述
2.1 灰概念和灰系統
灰概念是“數據少”與“信息不確定”兩個概念的整合。如果一個系統內一部分信息是已知的,另一部分信息是未知的,且系統內各因素間存在不確定的關系,則稱該系統為灰色系統[2]。灰色系統是介于白色系統與黑色系統之間的一個過渡系統,所謂白色系統指的是一個系統的內部信息對外界而言是完全已知的,所謂黑色系統則與白色系統完全相反,其系統內部信息對于外界而言完全未知,必須通過它與外界的聯系來觀測研究。作為實際系統,絕對的白色系統或者黑色系統是很少的,而灰色系統是大量存在的。
2.2 灰色系統理論體系結構
灰色系統理論的體系結構包括以灰色朦朧集為基礎的理論體系、以灰色關聯空間為依托的分析體系、以灰色序列生成為基礎的方法體系,以灰色模型(GM)為核心的模型體系和以系統分析、評估、建模、預測、決策、控制、優化為主體的技術體系。
2.3 灰色系統的主要應用范疇
灰色系統的主要應用范疇包括灰色關聯分析、灰色預測、灰色決策和灰色預測控制四個方面。其中灰色關聯分析和灰色預測在農業科學、經濟管理和環境科學等領域的相關理論和實踐研究中應用非常廣泛。灰色關聯分析是根據各因素之間的發展趨勢的相似或相異程度來衡量因素間關聯程度的方法。灰色預測是用灰色模型[主要是GM(1.1)]進行定量預測。
3 灰色關聯分析思路
3.1 選取參考數列
選取數列X0={X0(k)|k=1,2,…,n}=(X0(1),X0(2),…,X0(n))為參考數列,其中k表示時刻。假設有m個比較數列,則有
Xi={Xi(k)|k=1,2,…,n}
=(Xi(1),Xi(2),…,Xi(n)) i=1,2, …,m
ξi(k)=
4 農民收入影響因素分析
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很多,在這些影響因素中一部分是已知的而另一部分是未知的,且各因素間相互聯系和影響,因此,由這些因素所構成的農民收入影響分析系統是一個灰色系統,可利用灰色模型來分析各影響因素的關聯性,并對其影響程度進行排序。
4.1 農民收入的灰色關聯構建與計算
從財政對農業支出角度看,主要分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糧食、農資、良種、農機具四項補貼和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三大類。本研究選取2004~2011年8年的相關數據,用S表示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用A表示糧食、農資、良種、農機具四項補貼;用D表示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用Y表示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利用灰色關聯分析法分析S、A、D三個指標因素和Y的關聯性,計算其關聯度,并根據關聯度對各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排序。根據《2011中國農村統計年鑒》[3]和《2011中國統計年鑒》[4]整理數據如表1所示。
1)根據灰色關聯分析理論,由表1可得比較數列Xi如下:
X1=(1 693.8,0,0,2 936.4)
X2=(1 792.4,0,0,3 254.9)
X3=(2 161.4,0,0,3 587.0)
X4=(1 801.7,513.0,1 415.8,4 140.4)
X5=(2 260.1,1 030.4,2 072.8,4 760.6)
X6=(2 679.2,1 274.5,2 723.2,5 153.2)
X7=(3 427.3,1 225.9,3 350.3,5 919.0)
X8=(4 089.7,1 406.0,4 381.5,6 977.0)
最優參考數列由各指標里的最優值所組成,因此,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取所有指標數值中的最大值4 089.7;糧食、農資、良種、農機具四項補貼取所有指標數值中的最大值1 406.0;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取所有指標數值中的最大值4 381.5;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取所有指標數值中的最大值6 977.0。則最優參考序列構成如下:
X0=(4 089.7,1 406.0,4 381.5,6 977.0)
4)計算兩級最小差和兩極最大差。
兩級最小差:
5)取ρ=0.5,計算關聯系數ξi(k)和關聯度ri,由公式(1)和公式(2)得關聯系數和關聯度,見表2。
6)排出關聯序。由表3可知:
r1=0.550 1,r2=0.548 8,r3=0.551 7,r4=0.734 2,r5=0.786 5,r6=0.850 6,r7=0.932 6,r8=1
假設各指標權重相同,則有r8>r7>r6>r5>r4>r3>r1>r2
4.2 結果分析
通過關聯系數分析可知,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S)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Y)的影響力最大,其關聯系數達到0.836 6; 糧食、農資、良種、農機具四項補貼(A)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影響次之,達到0.798 5;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D)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影響相對較小,只有0.625 5。由此,對影響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的各因子按其影響程度進行排序,可得S>A>D。
5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在考察國家財政支農投入狀況的基礎上,結合灰色系統理論分析農業投入中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四項基本補貼和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并根據分析結果按照各自影響程度進行排序。研究表明,在國家財政的3項主要農業支出中,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對農民收入影響最大,其他依次為四項基本補貼和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基于以上研究結論,建議:一是繼續加大支援農村生產支出和各項農業事業費的投入,特別是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5];持續加強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農村公路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能源建設、土地整理與耕地保護等資金的投入,為農民增收提供硬件保障。二是繼續加大糧食、農資、良種、農機具四項補貼的補貼力度,擴大補貼范圍,為農民增收提供政策支持[6]。三是繼續加大農業社會事業發展支出投入,重視農民教育資金的投入,提高農民自身的文化素質、生產技術和職業技能,發揮其自身主觀能動性,為增收挖掘內生動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2011中國農業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
[2] 鄧聚龍.灰理論基礎[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2011中國農村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5] 彭克強,陳池波.改革以來中國財政支農能力的實證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1):58-59.
[6] 熊 娜,陳池波,杜 輝.農業補貼對農村金融市場的“擠出效應”——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