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敦煌子部文獻的范圍及分類

2013-01-01 00:00:00許建平
敦煌研究 2013年3期

內容摘要:四部分類法中的子部極為龐雜,凡是其他三部不能容納的,都歸于子部。而敦煌文獻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子部的分類尤為復雜。今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分類為主要依據,參照以《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經典書目的分類,并根據敦煌文獻所存寫卷內容的實際情況,將敦煌文獻所存子部寫卷分成諸子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類書類、藝術類、宗教類七大類,同時對各類所屬第三級類目的設置作了說明與解釋。

關鍵詞:敦煌文獻;子部;分類;解釋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3-0181-07

The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Zi Category among Dunhuang Documents

XU Jianp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unhuang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Abstract: The part of Zi (works of masters, philosophers, and other treatises) in the Four Categories of ancient Chinese book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includes all the books that cannot be classified into the other three parts. Classification of this part among Dunhuang documents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owing to their particular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while consulting the classification of other books of classic catalogues,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se documents into seven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tents: namely, works of masters, medicines, astronomy, and algorithms, horoscopy, reference books, art, and religions. Descriptive texts and explanation about the types of subgroups of each category are also provided.

Keywords: Dunhuang documents; Zi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Explanation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自東晉李充《晉元帝四部書目》確立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以來,到清代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部分類法一直是圖書分類的主流。四部之中,子部最為龐雜,凡是其他三部不能容納的,都歸于子部。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總敘”云:

自六經以外立說者,皆子書也。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區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軋,自董仲舒別而白之,醇駁乃分。其中或佚不傳,或傳而后莫為繼,或古無其目而今增,古各為類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可以自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農家,有醫家,有天文算法,有術數,有藝術,有譜錄,有雜家,有類書,有小說家,其別教則有釋家,有道家,敘而次之,凡十四類。[1]

據其說,則子部十四類之分是根據《七略》以來諸家目錄的各部類目增刪修訂而成①。

敦煌藏經洞文獻的性質是佛教寺院藏書,其中90%以上是佛教文獻,而其他官私文書、儒家經典、道教典籍以及諸子百家、文學作品等等不到總數的10%。而這10%中,屬于《四庫全書總目》所定子部范圍的寫卷約1200號,至多不超過十分之三,而且各類目的內容多寡不一。如果單純選擇某一種傳統的經典書目的分類套用,勢必鑿枘不合。因而,現在我們對敦煌子部文獻的分類主要依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分類,參照以《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經典書目的分類,并根據敦煌文獻所存寫卷內容的實際情況確定。當然,由于敦煌寫卷的特殊性,所存寫卷幾乎全為殘卷,所以有些文書的性質不易判定,我們所做的分類,特別是具體到單個寫卷的歸屬,可能會有不夠準確之處,希望學界同行多多指教。

據敦煌文獻所存子部寫卷,我們將子部分成七大類:諸子類、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數類、類書類、藝術類、宗教類。

一 諸子類

《漢書·藝文志》有“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十類,所收皆先秦至漢諸學術思想流派之著作。到唐初編《五代史志》(即《隋書·經籍志》),將圖書分為經、史、子、集四部,其中“子部”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法、天文、歷數、五行、醫方,《隋書·經籍志》云:“《漢書》有《諸子》、《兵書》、《數術》、《方伎》之略,今合而敘之,為十四種,謂之子部。”[2]將《漢書·藝文志》中的兵書、數術、方技三略并入子部。《漢書》之諸子與《隋書》之子部的性質是不同的,在《隋書》中,諸子成了子部中的一部分內容。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部分,在《隋書·經籍志》中保存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九家,這是因為《漢志》之陰陽家21種,至唐初時已全部佚失,故《隋志》“子部”下不列陰陽家。到《四庫全書總目》中仍保存的就只有儒家、法家、農家、雜家、小說家、道家六家②。《漢書·藝文志》將兵書獨立,為“兵書略”,與“諸子略”并列,梁阮孝緒《七錄》有“子兵錄”,因兵書少,故將之與諸子合為一類。敦煌文獻中兵家寫卷僅四個卷號,如仿阮氏之說,與諸子類合為“子兵類”,內容完全不成比例,故依鄭樵《通志·藝文略》,將之并入諸子。這樣,敦煌子部文獻的諸子類包括儒家、道家、法家、雜家、農家、兵家、小說家七目。

(1)儒家之屬

儒家寫卷,主要有S.1891《家語卷第十》、敦研328《說苑·反質》、P.2872《說苑·辨物》[3]。《四庫全書總目》以司馬光《家范》、袁采《袁氏世范》入儒家類,今仿其例,以家訓類蒙書如《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辯才家教》、《新集嚴父教》、《崔氏夫人訓女文》等入儒家③。

(2)道家之屬

李致忠云:“道家本亦先秦的哲學流派,但由于后世為道教所追宗,故與宗教混在一起……如果我們能在子部單設‘宗教類’,則‘道家’與‘道教’便可分開,還‘道家’之本來面貌和應有地位。”[4]故今于子部設宗教類,將有關神仙道術、符箓章咒等“道教”寫卷歸于宗教類。

道家著作的寫卷主要是先秦道家四大書:《老子》、《莊子》、《列子》、《文子》,其中尤以《老子》、《莊子》寫卷最多{1}。

收藏在日本書道博物館的葛洪《抱樸子》寫卷亦為道家類寫卷{2},存內篇《暢玄》部分。此卷原為孔憲廷藏本,孔氏所藏原有《暢玄》、《論仙》、《對俗》三篇,后來孔憲廷將《暢玄》部分割下送給許承堯,另一部分《論仙》、《對俗》兩篇于1922年賣給了文求堂主人田中慶太郎{3}。而《暢玄》部分許承堯亦于1923至1925年間賣出,到了中村不折手中。但現在只能見到羅振玉的異文錄校本{4},原件不知存于何處。

《漢書·藝文志》將《鹖冠子》入“諸子略”之道家類,《隋書·經籍志》亦入子部道家類。《鹖冠子》寫卷為傅增湘舊藏,《敦煌遺書散錄》著錄為704號,傅增湘以為注文為隋以前人所作[5],王重民將傅跋收到《敦煌古籍敘錄》,葉榮亦承傅氏之說[6]。施萍婷等學者卻認為此是偽卷{5},既然是偽卷,就不在收錄之列。

(3)法家之屬

敦煌寫卷中有編號為S.1440、P.3722的《治道集》殘卷。《治道集》作者李文博,《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皆著錄在子部法家類,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以為然[7]。

(4)雜家之屬

雜家著作所見者有《淮南子》與《劉子》兩種,《隋書·經籍志》歸之于子部“雜家類”。《淮南子》寫卷皆見于俄藏文獻中,有五個殘片:Дх.00236、Дх.03936、Дх.07892、Дх.17463R(兩個殘片)[8]。《劉子》寫卷今所知者有P.2546、P.3562、P.3704、S.6029[9]、S.12024、S.10441[10]及BD14488(新688)與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本(《去情》至《思順》)八種[11]。

(5)農家之屬

農家著作所見者唯一種,P.3303V《五印度用甘蔗造沙糖法》是記載印度制糖法的寫卷,季羨林先生曾作過專題研究[12],李正宇先生定名為《印度甘蔗制糖及甘蔗育苗法》[13]。《隋書·經籍志》云:“農家,所以播五谷,藝桑麻,以供衣食者也。”[2]1010故以此入農家。

(6)兵家之屬

敦煌文獻中兵家寫卷,今所知者只有四個卷號:P.3454《太公六韜殘卷》、P.4837A《兵陣》[14]、俄敦17449《黃石公三略》[15]、S.11507B《吳子》{6}。

(7)小說家之屬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下設有“小說家”類,《隋書·經籍志》在子部下也設“小說家”類,此后的官私書目大多也在子部下設有此類。《漢書·藝文志》在“小說家”的小序中稱:“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涂說者之所造也。孔子曰:‘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然亦弗滅也。閭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綴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16]將小說家入“諸子略”中,說明這一類書的內容亦屬諸子之學問,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據班固注,則諸書大抵或托古人,或記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淺薄,記事者近史而悠繆者也。”[17]到歐陽修編《新唐書·藝文志》,將一些神怪類圖書收入子部小說家類,如戴祚《甄異傳》、干寶《搜神記》、王琰《冥祥記》、王延秀《感應傳》等,蓋以其“似子而淺薄”也,而這些書在《舊唐書·經籍志》中卻是入史部雜傳類的,乃以其“近史而悠繆”也,故屬之史部。以后如《宋史·藝文志》、《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皆承《新唐書》,以神怪類圖書入子部而非史部。

有學者認為神怪類小說并非嚴格意義上《漢書·藝文志》所言之小說,而是“后人所說的文學小說的小說一類,是文學小說早期作品的一種”[18],不應該歸入子部小說家類,而應入集部小說類,其說亦頗有見地。然《太平廣記》是按類收錄歷代小說的一部類書,《甄異傳》、《搜神記》、《冥祥記》等相關材料亦收入其中。《四庫全書總目》以《太平廣記》入小說家類,而不入類書類,據此可知四庫館臣之看法。所以我們還是主張將神怪類小說歸入子部而不是集部。

竇懷永、張涌泉《敦煌小說合集》將敦煌本小說分為古體小說與通俗小說兩部分,古體小說分為志人類、志怪類,通俗小說分為傳奇類與話本類{1}。古體小說應歸入子部小說家類,自無異議。而傳奇小說、話本小說至李唐時期始蔚為大觀,這些小說,“虛擬人物,虛構故事,虛設情節,虛飾環境場景,完全成了文學作品”[4]386,所以應該歸入集部小說類。《敦煌小說合集》是敦煌小說類作品匯輯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自應兼收子部與集部的兩類小說。而《敦煌文獻合集》是按傳統四部分類法的,且《敦煌子部文獻合集》只是其中子部寫卷的總匯,所以不應將作為文學作品的傳奇小說、話本小說收入其中,這些應該納入《敦煌集部文獻合集》。

二 醫家類

《漢書·藝文志》“方技略”收錄有關醫學之典籍,《隋志》將它并入子部,以為“醫方”類,《四庫全書總目》將“醫方”改為“醫家”,今據《總目》,設醫家類。

馬繼興《敦煌古醫籍考釋》將敦煌醫籍寫卷分為十一類:醫經、五臟論、診法、傷寒論、醫術、醫方、本草、針灸、辟谷服石及雜禁方、佛家醫方及道家醫方、醫史資料[19]。

敦煌寫本中關于“五藏論”的文獻計有四種:張仲景五藏論、明堂五藏論、五藏脈候陰陽相乘法、占五藏聲色源候。《五藏論》是論述藏象的醫書{2},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以《五藏論》入“藏象”類,今承之,設藏象之屬。

馬繼興謂醫術類是指以臨床為主的醫籍,其內容既有醫論,又有醫方[19]115,敦煌寫本中唯《輔行訣臟腑用藥法要》一種。敦煌寫本中關于“傷寒論”的文獻也只有《傷寒論辨脈法》一種。丹波元胤《中國醫籍考》有“方論”類,所收者為傷寒以及醫論、醫方諸書,故今亦承之,設方論之屬。

《敦煌古醫籍考釋》是從醫籍的角度來考慮的,現在從目錄學的角度來考慮,其中“佛家醫方及道家醫方”,本為佛經與道經中的內容,應該分別歸入佛經類與道經類。“醫史資料”是從非醫學著作中收集的有關醫學史料,應該歸入相應的目錄類別中去,如“《類書·醫卜》醫家郭玉傳”是從S.2072《琱玉集》中選來,《琱玉集》當入類書類;“《伍子胥變文》的中‘藥名詩’”是從《伍子胥變文》中選出來的,《伍子胥變文》應歸集部。這兩類均不應收入子部醫家類。

“辟谷服石及雜禁方”這一類,《隋書·經籍志》、《舊唐書·經籍志》歸入醫方類,《新唐書·藝文志》入醫術類,但《敦煌古醫籍考釋》所列諸種方書,其實有些并非方書,乃是定名錯誤,如“辟谷諸方第一種”,法藏編號P.2637、P.2703,實即《佛說三亭廚經》[20];“陵陽禁方”,英藏編號S.6030,則是道士召神役鬼經訣,而非古巫醫禁方,所以王卡擬名為《陵陽子說黃金秘法》[21]。如果將此類一概歸入醫方,恐有魚目混珠之譏。至于《敦煌古醫籍考釋》所列其他諸種方書,如“辟谷諸方第二種”,乃是道教的服藥養生方“道教太清部缺佚經書”[21]50,216;“王宗雜忌單方”,法藏編號P.2635V,實亦道教醫書[22];“雜方術”,法藏編號P.2635V,其內容為煉丹服食方法,王卡擬名為《道教煉丹服食法訣》[21]216。此皆道教養生服餌之術,非治病救人之醫方也。而且《四庫全書總目》于子部醫家類“小序”中說:“《漢志》醫經、經方兩家后有房中、神仙二家,后人誤讀為一,故服餌導引,歧涂頗雜,今悉刪除。”[1]856今凡此類,亦據其內容分別歸入佛經類與宗教類道經之屬。

醫家類得如下六目:醫經、藏象、診法、方論、本草、針灸。

三 天文算法類

《漢書·藝文志》“數術略”下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隋書·經籍志》將“數術略”并入子部,并且分為三類,以“天文”為天文類,“歷譜”為歷數類,“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合為五行類。《四庫全書總目》又將天文、歷數合為天文算法類,下分推步、算數兩目。《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亦作天文算法類,下分天文、歷法、算書三目,今承之。

四 術數類

《漢書·藝文志》“數術略”下分天文、歷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六類。《隋書·經籍志》將“數術略”并入子部,把“五行”、“蓍龜”、“雜占”、“形法”合為五行類。《隋書·經籍志》子部中,以五行類圖書最多,共272部1022卷,可見這類文獻在當時的流行程度。《四庫全書總目》將《隋志》子部五行類、兵家類中的兵陰陽與天文類中的星占、云氣占統歸于“術數類”,今承其名,亦設術數類。至于其目,則依黃正建《敦煌占卜文書與唐五代占卜研究》的分類,分為以下十二目:卜法、式法、占候、相書、夢書、宅經、葬書、時日宜忌、祿命、事項占、雜占、其他,各目的具體解釋及內容可參該書。

五 類書類

魏文帝時王象、劉劭編《皇覽》,這是我國第一部類書,荀勗《中經新簿》將它收入《丙部》(史部)[2]906,《隋書·經籍志》把類書歸入雜家,當是因類書乃雜纂眾書而成之書。唐時,修類書之風大盛,如《藝文類聚》、《文思博要》、《三教珠英》等都是規模超過百卷甚至一千多卷的大類書,《舊唐書·經籍志》遂將類書從雜家類分出,專門設置“類事”,作為子部的一類。歐陽修主修《新唐書》,將“類事”改名為“類書”,以后諸家目錄皆承用之。《四庫全書總目》認為類書兼收四部內容,無類可歸,于是“仍舊貫”,還是放在子部[1]114。雖然有學者提出,應把類書與叢書從四部析出,單獨設立一個“類叢部”[4]362。但考慮到敦煌文獻中類書的量并不大,不適合單獨設立“類書部”,故仍舊貫,于子部設類書類。

類書是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有關的資料,把它分門別類加以整理,編次排比于從屬類目之下,以供人們檢閱的工具書[23]。《修文殿御覽》、《勵忠節抄》、《類林》等屬于類書,自無疑義。但敦煌文獻中的不少蒙書,在體例、功能上與類書極為相似,對于它們的歸屬,學術界的看法頗有分歧。類書的最主要特點是“采輯或雜抄各種古籍中有關的資料”,《俗務要名林》這樣的識字類蒙書,雖然像類書一樣分別部居、標舉名目,但其重點在于解釋名物詞,并非雜抄古籍資料,故應入之經部小學類。德行類蒙書如《太公家教》、《百行章》等,我們據《四庫全書總目》的做法已歸入諸子類的儒家之屬。《敦煌蒙書研究》將《蒙求》、《古賢集》均作為歷史知識類蒙書[24],《蒙求》為類書自無疑義{1},《古賢集》的內容雖似類書,但卻非完整摘抄古籍資料,而且其形式是詩,應歸入集部詩類{2}。《兔園策府》以駢體為文,故《宋史·藝文志》于集部別集類、文史類兩見,尤袤《遂初堂書目》入類書類,《文獻通考》入子部類書考,因為其注皆引典籍,故今亦入類書類。

至于佛教類書《法苑珠林》等,應入佛經類;道教類書《無上秘要》等,則入宗教類道教之屬。

至于敦煌類書寫本的進一步分類,至今尚無一個相對合適的說法。敦煌本類書中大多數是通俗性質的小類書,且多殘頭去尾,無以知其本名。王三慶先生《敦煌類書》把類書分為書名冠首之類書、人名冠首之類書、類語體之類書、類句體之類書等九目,不僅繁復,而且不符合圖書分類原則。白化文先生《敦煌遺書中的類書簡述》分為已知名類書、代擬書名之類書、不知名類書三目,雖然極具操作性,但也不符合圖書分類原則。而且“代擬書名之類書”部分的三種類書,作者并不贊同前人的擬名,還是等于不知名類書。所以任麗鑫《敦煌類書敘錄》直接分為“知名類書”與“未知名類書”二目{1},但她把“代擬書名之類書”中的三種類書歸入“知名類書”,卻是將未定看作已定。我們決定不再把敦煌本類書細分,只是在編排順序時將有明確題名的類書放在前面,不知名類書放在后面。

六 藝術類

《隋書·經籍志》以前諸家目錄均無藝術類一項,《舊唐書·經籍志》始于子部下設“雜藝術”類,收博戲書及棋書。《新唐書·藝文志》亦設雜藝術類,收關于博、棋、繪畫之書。《崇文總目》改名為“藝術類”,《明史》亦于子部下設藝術類,收錄書畫、琴譜。《四庫全書總目》子部藝術類下分書畫、琴譜、篆刻、雜技四目。今據敦煌文獻之實際情況,分為五目,曰書法,曰繪畫,曰舞譜,曰曲譜,曰雜技。

(1)書法之屬

書法之屬包含書論及書法作品兩種:書論者,是關于書法理論的著作,如S.3287《王羲之書論》是也;書法作品乃指名家作品或是能進入名家譜系的書法作品,以及以此為學習對象的習字作品,如S.3753《王羲之十七帖臨本》、P.4510《歐陽詢書化度寺邕禪師塔銘拓本》以及P.2544《王羲之蘭亭序習字》等{2}。

(2)繪畫之屬

繪畫之屬收敦煌文獻中的白描畫,如S.259的《耕種收獲圖》、P.2002的《白畫金剛像》。但官府文書中的鳥形押不收,官府文書應歸入史部,如P.3975《僧保興路證》{3}。

(3)舞譜之屬

舞譜是用漢字記錄唐、五代部分舞蹈曲名、動作、節奏的字譜{4}。已知敦煌舞譜寫卷有P.3501、S.5643、S.5613、S.785、BD10691、Дx.10264、羽49,共七種[25]。

(4)曲譜之屬

曲譜即樂譜,是用符號來記錄音樂的方法。對于敦煌曲譜的性質,學術界尚未形成統一的看法{5}。敦煌曲譜寫卷主要有P.3080V、P.3539、P.3719、S.7111。

(5)雜技之屬

雜技之屬其實只有一個寫本,即S.5574《棋經》。《隋書·經籍志》將棋書入兵家,如《圍棋品》、《棋法》、《象經》等。《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均將棋書入雜藝術類,今從《四庫全書總目》。

七 宗教類

南朝齊王儉撰《七志》,將佛道經作為附錄;梁阮孝緒著《七錄》,將佛道經附于外篇。《隋書·經籍志》亦將佛道經作為附錄,沒有納入四部之內。《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將道釋諸說附于“道家類”下。北宋官修《崇文總目》把道書類、釋書類歸入子部,是第一部在子部中將釋、道作為獨立部類的書目。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釋家類小序云:

梁阮孝緒作七錄,以二氏之文別錄于末,《隋書》遵用其例,亦附于志末,有部數卷數而無書名。《舊唐書》以古無釋家,遂并佛書于道家,頗乖名實。然惟錄諸家之書為二氏作者,而不錄二氏之經典,則其義可從。今錄二氏于子部末,用阮孝緒例;不錄經典,用劉昫例也。[1]1236

敦煌文獻中宗教類的文獻有佛教、道教及摩尼教、景教。因佛經占全部敦煌寫卷的將近百分之九十,數量龐大,與子部其他類目的內容極不相稱,故不納入子部,可以單獨編為《敦煌佛經集成》。今將宗教類分為道教、摩尼教、景教三目。

(1)道教之屬

大淵忍爾《敦煌道經目錄編》把敦煌道教文獻分為靈寶經類、上清經類、道德經類、雜道經類、道教類書類、失題道經類六目。

道德經類即《老子》之經注,《道藏》入《太玄部》,今依四部分類法,皆入諸子類的道家之屬。大淵“雜道經類”中的“抱樸子內篇”亦應歸諸子類的道家之屬;“靈棋卜法”則應入術數類的卜法之屬。

道教之屬分為如下五目:靈寶經、上清經、雜道經、道教類書、失題道經。

(2)摩尼教之屬

摩尼教是3世紀中期波斯人摩尼創立的,隋唐時曾在敦煌一帶流行,敦煌文獻中也保存有數種摩尼教殘經,如S.3969+P.3884《摩尼光佛教法儀略》、S.2659《下部贊》等。

(3)景教之屬

景教是基督教的一個支派,唐朝時也在敦煌地區流傳過,敦煌遺書中也保存有多種景教文獻[26],如P.3847《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贊》、P.3807《尊經》、羽13《志玄安樂經》等。

參考文獻:

[1]永镕.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65:769.

[2]魏徵.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1051.

[3]王繼如.伯2872號考證——敦煌文獻新發現《說苑》殘卷[J].敦煌研究,2007(3):61.

[4]李致忠.四部分類法的應用及其類表的調整[J].國學研究:第10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381.

[5]傅增湘.跋唐人寫鹖冠子上卷卷子[J].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3卷,1929(6):7194.

[6]葉榮.《鹖冠子》考辨[J].陜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1輯.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97.

[7]王重民.敦煌古籍敘錄[M].北京:中華書局,1979:97.

[8]藤井律之.西陲發現淮南子時則訓小考[J].敦煌寫本研究年報:第3號.京都: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2009:133-145

[9]屈直敏.敦煌寫本S.6029《劉子》殘卷校考[J].敦煌學輯刊,2012(3):61.

[10]許建平.殘卷定名正補[C]//2000年敦煌學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歷史文化卷.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3:307.

[11]榮新江.兩種流散的敦煌《劉子》寫本下落[G]//鳴沙集:敦煌學學術史和方法論的探討.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9:295-300.

[12]季羨林.一張有關印度制糖法傳入中國的敦煌殘卷[G]//季羨林全集:第19卷.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495-516

[13]李正宇.敦煌學導論[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325.

[14]鄭炳林.敦煌碑銘贊輯釋[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2:98.

[15]劉景云.西涼劉昞注《黃石公三略》的發現[J].敦煌研究,2009(2):82.

[16]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1745.

[17]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魯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8.

[18]李萬健.四部法“小說家”類目淺論[G]//國家圖書館同人文選:第4輯.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9:367.

[19]馬繼興.敦煌古醫籍考釋[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115.

[20]曹凌.三廚經[M].藏外佛教文獻:第14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249-253.

[21]王卡.敦煌道教文獻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152.

[22]李應存,史正剛.敦煌佛儒道相關醫書釋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272.

[23]吳楓.中國古典文獻學[M].濟南:齊魯書社,2005:117.

[24]鄭阿財,朱鳳玉.敦煌蒙書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227.

[25]蔡淵迪.杏雨書屋藏敦煌舞譜卷子校錄并研究[J].敦煌研究,2012(1):100.

[26]顏廷亮.敦煌文化中的祆教、摩尼教和景教[G]//敦煌學與中國史研究論集——紀念孫修身先生逝世一周年.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42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97se亚洲综合在线天天|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中文纯内无码H|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 亚洲三级影院|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欧美亚洲国产日韩电影在线|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1丝袜|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翘臀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香蕉久久|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va| 久久国语对白|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本欧美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白浆视频|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成人第一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在线视频|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青青草一区二区免费精品|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首页系列人妻| 另类专区亚洲|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114级毛片免费观看| 3p叠罗汉国产精品久久|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网| 日韩视频免费| 97狠狠操| 国产精品视频久| 日本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密蕾丝视频|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 青青青国产视频手机|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毛片a级毛片免费观看免下载| 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在线播放 | 任我操在线视频| 精品人妻AV区| 爆操波多野结衣| 婷婷丁香色| 青青青草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天堂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