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在當下的藝術界,已有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重視從文化藝術中汲取營養,在創作中借鑒和繼承傳統,但也有些人投機取巧,對創作不夠認真。倡導藝術工作者創作要真誠、做學問要實在。
關鍵詞:創作;繼承;弘揚;傳統文化藝術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3)03-0028-03
False Learning Resulting in Failure and Practical Learning Leading to Innovation-On How to Truly Inherit and Promote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of China
CHANG Shana
(School of Fine Art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In today’s art circles, more and more artists attach importance to learning from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and creating by innovating in a context of traditional art. However, some people are trying to cut corners, and they are not so serious about creativity that grows from tradi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dvocate sincere creation and real scholarship among artists.
Keywords: Creation; Inheritance; Promo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我們的祖國有著五千年悠久的歷史文化,祖先為我們留下了豐富、輝煌、偉大的文化遺產,作為炎黃子孫,我們的歷史責任是好好保護、繼承、弘揚民族文化和傳統,“古為今用”,傳承文脈。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特別強調了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拔幕敲褡宓难},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文中還提到,要創立“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黨的文化方針和政策為我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作為美術工作者、文物保護與研究者,應該明確我們的歷史責任,以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態度為祖國文化事業的繁榮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當下的藝術創作界,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從傳統文化藝術中汲取營養,在創作中借鑒和繼承傳統,這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的藝術是有著推動作用的,出發點是好的。但藝術創作是艱辛、嚴肅的工作,繼承傳統是需要付出全部心血,甘于清貧寂寞,長期如一,堅持不懈?!氨鶅鋈叻且蝗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和研究非一日之功,更來不得半點投機取巧和做表面文章的心理。但時下藝術界也存在著一定的亂象,實為社會主義文化宏偉樂章中的“不和諧音”。如在國家權威美術報刊《中國美術報》2012年第五屆美術報藝術節(蘭州作品選刊)報道的名為“朝圣敦煌”的某“美術創作工程”,其動機和出發點是“從敦煌文化中獲取靈感和自信,進行學術研究和創作實踐”。這一主旨是非常正確的。但從所創作、展出并大力宣傳的作品本身來看,有部分作品從內容到創作功底、表現形式等諸多方面都沒有真正體現出對敦煌藝術的深入研究和理解。作品造型粗疏、用筆倉促、色彩丑陋,有的甚至“畫不對題”,根本與敦煌藝術毫無關聯。這樣的“美術創作工程”,可以比喻為藝術界的“豆腐渣工程”?!岸垢こ獭苯ㄔ斓拇髽呛蜆蛄?,無論外表多么光鮮亮麗,最終是要坍塌為齏粉,造成重大的生命財產損失。那藝術的“豆腐渣工程”呢?宣傳上的一味浮夸、說大話空話和創作中的不認真、不嚴肅,會對我們的藝術審美和藝術創作風氣形成一種誤導,所浪費的是寶貴的國家資源,更是對傳統文化藝術的曲解和褻瀆,其危害不亞于前者,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還遠遠大于前者。因此,我們的美術工作者和各級藝術創作、宣傳機構,應切實領會“十八大”精神,把繼承弘揚傳統文化當作歷史責任,而非獲取個人名利和政績的渠道。向老一輩藝術家的“篳路藍縷、鍥而不舍、無怨無悔”的精神學習,向歷史上那些真正的藝術文化的“朝圣者”學習。藝術所反映的生活,是“真、善、美”的生活。藝術家的思想與情操,也要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真正的好作品,才能成就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
除了藝術創作之外,另一個需要重視的重要方面是我們的文物保護事業。自新中國建立以來,黨和國家對文物保護事業非常重視,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有一批又一批有志于此、奉獻青春的文物工作者為此做出卓越的貢獻,使得中華大地上眾多的文化瑰寶得到了有效的保護。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斷增強,文化旅游產業應運而生。一方面,文化旅游對民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傳播歷史文化,提高全民素質等方面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另一方面,文化旅游的發展與文化古跡的保護也形成一定的矛盾。這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處理好文物資源利用和文物保護工作之間存在的矛盾,堅決把文物保護工作放在首位,這是我們目前急需重視的一個問題。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旅游等開發建設活動中文物保護工作的意見》這一文件中,國家已經明確指出不可過度開發利用文物資源,導致文物破壞或損毀。要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法律法規,辟為參觀游覽單位的國有文物保護單位,不得交由企業管理;嚴格履行涉及文物的旅游開發建設的審批,堅持文物保護優先,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合理確定文物景區游客承載標準,立足文物安全,科學評估文物資源狀況和游客流量,特別是古遺址、古建筑、石窟寺等易損害的文物資源,要通過預約、錯峰等方式嚴格控制旅游旺季的游客人數,防止背離旅游景區實際,片面追求游客規模;加大文物保護的投入;加強文物旅游的指導和監督;依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以上方針和措施正是針對我們目前所面臨的嚴峻問題而及時制定的。各級政府和文保部門應切實履行。決不能為追求短時的經濟效益,忽視文物保護的根本原則,忽視“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片面追求利益而破壞文化遺產,這是“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不齒之舉,必定成為千古罪人。以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為例,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歷任敦煌研究院領導以及眾多的文物和藝術工作者履行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歷史責任,保護敦煌莫高窟這一中國和世界的文化藝術瑰寶。他們堅持著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堅守這塊陣地。這種精神值得推崇、值得學習。在新時代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條件下,他們面對新形勢,想出新辦法,協調文化旅游和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如敦煌的“虛擬莫高窟暨游客服務中心”工程已經完工,2013年即將竣工投入使用。項目通過數字陳列、數字電影等形式向游人全面展示莫高窟藝術的神奇魅力,滿足參觀需求,緩解洞窟開放給文物保護帶來的壓力。在這一工程中,敦煌研究院配合政府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是新時代文物保護的重要成果。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這樣一個口號:“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备嬲]我們黨的干部和黨員同志,要建設強大的中國,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必須踏實做好各方面的工作,不可弄虛作假,不可自欺欺人。對于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建設和強大,也同樣要摒棄空談,勤奮實干。藝術家、知識分子是國家民族文化的脊梁。應洗去自己身上庸俗、拜金、功利的灰塵與泥垢,用清白、正直、脫俗的心靈去創作,去工作。真如朝圣者一樣,用敬畏和虔誠的態度去學習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并在新時代的藝術創作和文化事業中不斷繼承與發揚?!疤摦嬚`真,實學興新”,創作要真誠,做學問要實在,這兩句話是實現文化事業發展與繁榮的基礎。為了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為了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早日建成,為了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驕傲,我們需要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