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的節骨眼上,Facebook丟掉了通用汽車的千萬美元大單,不管它的廣告系統算法有多精確,廣告商貌似還不夠滿意。
十幾年來,互聯網科技顛覆了我們的生活,如今它也要用科技拯救自己。
互聯網風生水起的十幾年,主要收入來源還是廣告。實時競價系統(以下簡稱RTB)就是要讓廣告變得更“準”——同樣的網頁位置,讓喜歡化妝品的網友看到化妝品廣告;喜歡汽車的看到汽車廣告,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從廣告展示到點擊或購買的效率提升。
從“販賣流量”到“算計人群”,技術將引領一場互聯網廣告業的變革。
艾瑞咨詢集團產業研究部分析師劉大龍表示:“從廣告主的角度而言,傳統展示方式并不能精準地觸及其目標受眾,在實時競價的過程中,廣告主不會買到非其目標受眾觸達的廣告位,每分錢都能花到刀刃上;從媒體方面來說,拋棄原來那種按天賣的搭售方式,價格會透明化,受眾的重要性更為突出,以前那些被浪費的流量也會被更好地利用起來,本身的盈收也會得到提升。”
在美國市場,RTB正在成為互聯網及移動網絡廣告業界的新選擇。到2015年,基于RTB的展示型廣告數額增長將有巨大飛躍,分別為:美國71%、英國114%、法國103%、德國99%。
中國互聯網從業者當然不會錯過這個為產業造福的機會,數月內,阿里巴巴重啟旗下“阿里媽媽”域名和平臺,力圖搭建一個覆蓋全網、支持多種付費模式的廣告交易平臺。這一舉動也刺激了騰訊、百度,甚至京東商城、當當等也紛紛布局互聯網廣告市場。事實上,在尚未全面交鋒的廣告聯盟市場,淘寶2012年已經搶下近四成市場份額。
在互聯網廣告野蠻生長的過程中,引發戰局的導火索總是隱藏在難以察覺的細節之處。如同高價收購DoubleClick曾經被認為是匪夷所思的交易,但憑借Ad Exchange廣告交易系統,谷歌取代了雅虎在顯示廣告領域的多年霸主位置;當Facebook在2011年奪走谷歌的老大頭銜時,谷歌推出全球首個RTB實時競價平臺,讓自己在2012年實現展示廣告收入的反超。
“準”廣告時代的王者之戰,不會像一個火爆的APP那樣奪人耳目,而是一場潛行的暗戰,綿密而持久。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各個互聯網巨頭的興衰、位次,更影響著中國互聯網能否再接再厲奪下中國廣告行業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