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翻開這本書,讀過十幾頁后,就會驚奇地發現,由人制作的地圖其實一直在有意地或無意地和人的本性呼應著——它們會說謊。當然,它們的說謊,有時是迫不得已,有時是故意為之。
對于普通人來說,我們在書店買到的地圖,課本上看到的地圖,或者汽車導航儀里的地圖,是具有絕對權威性的,很少有人會對它提出質疑。地圖的權威性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就算它出了錯,人們也會很自然地為它開脫。我一個朋友有次外出辦事,在GPS導航儀的指引下,繞著目的地高樓轉了N多圈,導航儀一直顯示差50米,最后還是對方出來接他了事。即便如此,他的不信任票仍未投給地圖制造者,而是給了導航儀生產廠家。
地圖真的那么值得我們信任嗎?
廣告地圖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最多的地圖應該是房地產開發商廣告中的地圖。有個與此相關的笑話是說某國進攻鄰國,拿的是房地產開發商提供的地圖,軍官看地圖指揮,誤以為從進攻地到首都的路程只需要半天時間,沒想到一走竟走了三天,貽誤了戰機。故事旨在諷刺房地產商廣告的虛假不實,那“功勞”其實更多的是地圖立下的,地圖上標注的距離看上去近在咫尺,實際上“謬之千里”。
作者說:廣告與地圖的共通之處在于它們都是有限度地講真話。除了上面例子中講述的夸大距離外,廣告地圖還有很多表述方法。比如:處于偏僻郊區的某個商場,它在制作廣告地圖時不會將整個城區都放在地圖里,而是以商場為中心,制作一張區域圖。在這張區域圖上,商場處于正當中,而城區的某個標志性建筑處于圖上的偏僻位置,從距離上看,兩者還非常近,這就給看的人造成了錯覺。再比如:一個高爾夫球場的地圖廣告,一定會讓自己顯得離城區遠一點,以便使看的人讀出它環境綠色、空氣清新的潛臺詞。它還會忽略掉球場旁邊的村莊、工廠等,讓這個地方看起來更像個世外桃源。規劃地圖上也有很多名堂,在這類地圖上,垃圾箱、社區雜物等通通看不到,而那些剛種下去的樹苗會被描繪成擁有濃蔭的參天大樹。地圖上的假樹越多,給人的感覺越好。但別忘了,在地圖上印制或粘貼樹形符號與實際種樹相比,其耗時費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地圖投影
很多時候,地圖的謊話說得身不由己,比如“地圖投影”。所謂“地圖投影”,說起來專業,其實很簡單。我們平常看到的地球儀是圓的,比例尺也是相同的,它橫向上的緯線,從赤道向南北兩極越來越短,如果把地球儀打開,鋪成一個平面,它肯定不會像我們通常看到的那樣呈正方形,它像從蘋果上削下來的皮,是有弧度的,靠近南北極的線一定比靠近赤道的線短,但反映在平面地圖上,它們卻是一樣長的,這說明它們在轉換過程中會有拉伸和縮短距離的情況出現,距離標準線越遠,比例尺的變化越大,這種情況是不能避免的。所以作者會說:沒有哪種地圖能像地球儀一樣,保持面積、角度、形狀、距離、方向不發生變形,所有地圖都只是折中解決方案的產物。
地圖可以概括
對地圖的概括,最常見的是地鐵地圖。前幾天,我帶著剛上一年級的兒子在北京坐2號線環線地鐵,他指著車門上方的行車路線圖跟我說哪個站離哪個站近,哪個站離哪個站遠。我看了一會兒,想了想這本書里講的,然后很肯定地告訴他,這份地鐵地圖是不準的,是經過概括的。地鐵車門的上方是一個橫向的長方形空間,繪圖者要把環線上的各站都放進去,只能把原本的形狀壓縮成長方形,這就出現了變形。回家后,我翻開這本書,把下面這一段讀給兒子聽,同時也解釋給他在北京新增的很多已經延伸到郊區的地鐵線路是如何進行概括的。
作者說:描繪地鐵和快速轉乘系統的線路圖,是一種更具實效、經過高度概括的地圖……地鐵線在中心城區聚合、連接,這里的比例尺相對較大,因為中心商業區可能相距四五個街區就要設一個站點,故需要采用較大的比例尺以便標注更多的線路和站點名稱。而到了城市外圍,站點可能相距一英里或更遠,這時需要繪制的要素不密集,故采用較小的比例尺……不考慮幾何精度的示意圖可以快速高效地回答地鐵乘客的一些基本問題:我處于地鐵系統的哪個位置?我的目的地在哪里?我需要換乘地鐵嗎?如果需要換乘地鐵,到哪一站換乘哪條線路……一張通常感覺更為“精確”的地圖,不一定能達到這樣的效果。
有過失的地圖
有時候,在地圖上出現過失是故意的。比如,外國一些街區地圖出版商會從其他出版商制作的地圖中搜索新變更的信息,這樣他們就不用親臨現場去繪制,或者支付費用從衛星公司購買。但實際上,這樣做是侵犯知識產權的。為了讓自己贏得官司,進而得到經濟上的補償,有些出版商會在地圖上故意制造一些并不存在的街道,這樣的街道被稱為“陷阱街道”,粗心的抄襲者有時會中招,把“陷阱街道”抄襲進自己的地圖中,如此,打起官司來必輸無疑。還有的故意過失是屬于“彩蛋”性質的,有個名叫理查德的制圖者就曾在一幅地圖上增加了一座名叫理查德的山,而這個惡作劇在兩年后才被發現。
最搞笑的要算前蘇聯的地圖。為了國家安全,為了讓對手沒法根據地圖定向巡航導彈,他們從20世紀30年代后期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地圖上篡改地理位置。河流、村莊、海岸線、公路、建筑,什么都改。以至于到了后來,連他們自己人都搞不清楚實際地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不過后來他們不改了,原因是這樣做不但增加了地圖制作成本,也給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
健康的懷疑意識
講了這么多關于地圖如何說謊的事例,并不是要告訴讀者不要去相信地圖,因噎廢食不可行。正確的做法,應是像序里說的那樣:每個人都熟悉文字中的謊言,無論其有無惡意,人們對玩弄辭藻本有一份警覺……然而在地圖和專題示圖的使用上,我們的教育還相當不夠,存在很多問題;即使那些受過教育的人,也往往對圖形或地圖一無所知……本書的目的在于培養一種對待地圖的健康的懷疑意識,并不是想唆使人們完全不相信地圖或用地圖弄虛作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