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將汽車搬上工業流水線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還是開啟了汽車外形幾年一變的哈利·厄爾(Harley Earl),這兩位促進了汽車產業兩次變革的巨人,無一可以預計到在他們百年之后,汽車會以一種數字產品的載體形式在另外一個產業的年度展覽會上大放異彩。
汽車誕生百余年后,下一個開始變革的部分輪到了汽車的“內在”,2013年CES展上,“汽車”和人們的食指開始有了親密的接觸。車載APP已經開始“玩心甚重”地在一場電子產品展會中開辟了另一片戰場。幾年后,讓一個有幾十年駕齡的老司機坐進被車載APP全副武裝起來的駕駛室,他或許會大叫一聲:這還是汽車嗎?
但正是這樣的“跨界”,車載電子系統和APP成了汽車廠商和IT巨頭們的目標交集。汽車巨頭們在車載APP尚未形成真正的市場之前,主動開放自己的車載電子平臺進行“卡位”,而IT巨頭也試圖依靠自己在多個平臺通用的操作系統和強大的APP開發生態,對汽車這個巨大的傳統行業進行一次“入侵”。

讓駕駛員與網絡保持連接車企巨頭的APP攻略
1月份剛剛結束的CES展會上,通用和福特向軟件開發者發布了他們的車載軟件平臺,就像智能手機一樣,開發者可以登錄developer.gm.com和developer. ford.com來為這兩家汽車集團的汽車制作APP。
福特早在2012年CES上就展出了可以搭載APP的車載電子平臺,一年后,他們已在與微軟聯合開發的Sync AppLink系統中預置了近20個APP,其中的9個新APP在這次CES展會中首發。這9款APP包括華爾街日報資訊(Wall Street Journal)、今日美國資訊(USA Today)、亞馬遜云播放器(Amazon Cloud Player)以及美國幾個流行的社交網絡平臺、音樂服務和路況信息服務。這其中,還有一款特殊的移動APP,幫助車主在駕車過程中通過簡單的語音操作,將位置所在地隨時發送至指定的電郵、手機或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網站。
很顯然,福特Sync平臺未來將以新聞資訊、音頻娛樂、導航與定位這三類軟件為主——這也與人們日常駕車在路上的需求相符。車主只需要將這些軟件事先裝在自己的智能手機上,進入車內后,Sync平臺就可以與手機同步,替代手機工作。福特已經放話,他們可以免費向其他汽車廠商提供Sync AppLink平臺。
福特想把Sync AppLink變成一個全球化的平臺已是不爭的現實,所以能享受到Sync平臺的并非只有歐美用戶,這個車載平臺的全功能版本已經出現在福特的幾款全球戰略車型上,比如剛剛在中國投產的翼虎(Kuga)和出口到中國的銳界(Edeg),而一些搭載簡化功能Sync平臺的低端車型,也不排除將來出現升級包。更能證明福特的野心的是,在2013年CES展會中,福特宣布他們正與新浪密切合作,不久后新浪微博的APP將出現在Sync平臺上。這絕對是一個APP迅速本土化的信號。
福特并不是最早透露出其車載APP“中國攻略”的車企巨頭,早在去年9月,寶馬中國在北京宣布“BMW互聯駕駛”理念下的一系列科技和服務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據寶馬相關人士介紹,BMW互聯駕駛科技和服務將首先引入實時路況信息和資訊在線,并設立互聯駕駛呼叫中心,為客戶提供實時支持,同時,更加豐富的APP也會投放市場,并陸續接受第三方開發者的提交。如果按照寶馬所述,那么他們的iDrive平臺將脫胎換骨。
福特的老對手通用,則對開發者展開雙臂。被視為敏感機密的更多新車的信息將對開發者開放,比如油耗、車速等技術參數。通用旗下的雪佛蘭新一代車載MyLink系統同時亮相,這套系統從智能手機的界面中吸取靈感,讓車載系統操控更加靈活與個性化,所有圖標都可以像智能手機一樣,在觸摸屏上移動、刪除與添加。它的每屏顯示8個圖標,車主可定制諸如電話號碼、目的地、音樂分類和電臺調頻等60個“喜愛”項目,讓操作更加簡便直接。
這兩家幾乎占去年全球汽車銷量15%的老牌車企在CES上的高調姿態,或許正顯示出汽車工業開始轉變自身的發展思路,敞開懷抱去擁抱移動互聯時代,主動應對IT巨頭們未來的挑戰,進行戰略卡位。與2012CES展會上“網絡連接汽車”被福特、克萊斯勒、通用、奔馳、奧迪這些汽車廠商們簡單展示為汽車的數字連通性能相比,車載APP的出現,顯然開始為汽車與移動互聯網的結合找到了一條更簡單實用的通道,去填補客戶數字化生活中的缺口——正如通用的研究員和投資分析員Tom Alfred所說:“當人們坐進汽車里后,他們就覺得不再與網絡有連接了。所以APP要做的就是使駕駛者感到他們與網絡保持連接。”
將OS和APP“打包植入”IT巨頭“入侵”汽車的夢想
盡管汽車廠商們都在不遺余力地將自己已經開發出來的車載電子平臺“移動互聯化”,但對于IT巨頭們來說,將自己的移動OS平臺和APP“植入”汽車,也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夢想——或者,干脆讓手機或平板電腦取代車載電子系統。
畢竟,目前的iOS和Android設備都有著廣泛的分布性和承載能力,眾多開發者團隊更使其在擴展能力上占據很大優勢,許多車主在駕駛途中通過自己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進行導航、尋找目標已經非常普遍。如果考慮到網絡應用、藍牙連接甚至在同步、便捷和智能等方面的優勢,無論是iOS還是Android設備都具備較大優勢——利用手中的iPhone或者iPad可以完成車載系統的功能,這無疑將具有巨大吸引力。
縱觀目前的諸多汽車品牌的車載電子平臺,無非分為硬件平臺、軟件(系統)平臺和服務平臺。硬件平臺上依舊是英特爾與ARM的較量,二者的產品從長遠來看,功耗和性能很可能相當接近,iOS和Android的接口適用寬泛,硬件并不能阻擋二者進入車載電子領域。
在軟件平臺上,目前QNX、Windows、Linux都擁有一定市場,像寶馬的iDrive、奧迪的Mmi、豐田的G-Book、福特的Sync,甚至是國內自主品牌吉利和華泰開發的Auto 7等,都是在這些軟件平臺上融合了很多內容,并不斷擴展應用。
服務平臺是各大汽車廠商最關注且投入巨大的部分。目前幾大成熟的車載系統越來越趨向智能化和服務多樣化,在遠程信息控制和同步、輔助駕駛、多功能娛樂等方面探索頗多,也衍生出了一大批依托于此的初創企業為其服務。
但在后兩個平臺上,各大汽車品牌目前還是各自為戰的態勢,與iOS和Android“開放式”的迅猛開發相比,顯然有些缺乏氣勢。依托iOS和Android的各種應用總數已經突破了百萬,涵蓋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仍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團隊涌現出來,投身到APP的開發之中。可以預見,一旦iOS或者Android成為新車載系統的有機部分,即使并非直接取代,但各類語音、導航、地圖、娛樂、多媒體應用將使傳統汽車智能化模式發生巨大變化。
這種強勢汽車企業們無法阻擋,比如去年6月蘋果的iOS 6發布之后,一個與Siri緊密結合的應用“Eyes Free”,就可以通過在汽車上加裝一個按鈕,使得用戶在開車的時候不需要用眼睛看就可以啟用iPhone的Siri功能。寶馬、通用等9家廠商承諾將在12個月內提供這一功能。同時,通用、豐田、克萊斯勒、本田、奔馳、奧迪、寶馬和捷豹路虎8家車企已經同意整合蘋果Siri語音控制功能。
但事實上,這些廠商對Siri的支持 “心口不一”。美國科技雜志《Fast Company》后來對這9家汽車廠商進行了調查,發現只有少數幾家廠商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真正整合Siri——當然可能是出于對產品本身的疑慮,但也不排除害怕形成被蘋果“綁架”的被動局面。
與蘋果相比,微軟似乎更低調一些,在以Windows Embedded Automotive platform為基礎開發出車用系統、以bing等為基礎的車用地圖服務后,主動向汽車廠商遞出了橄欖枝:它在為福特成功打造出Sync平臺后,又宣布將與豐田合作發展Azure云端汽車通訊。按照計劃,微軟將和豐田一起將汽車通訊系統搬到Windows Azure云端平臺上,利用云端運算,整合GPS、能源管理、娛樂多媒體等多項汽車應用,并計劃在2015年由雙方共同合作建立一個全新的獨立性全球云端服務平臺。
縱觀當下的汽車APP,可歸類成三個類別:汽車內建型、隨身裝置型、網絡云端型。現在車載APP市場還遠未成熟,盡管App Store上汽車相關應用近萬款,需要與汽車相聯系進行服務的占到30%,但眾多廠商之間的適配平臺各不相同,發展程度也較為初級,很多都是營銷服務類應用,下載量大約只有1億出頭,與整個移動市場數百億的銷售量相比之下,比重十分有限。業內分析師認為,汽車APP市場目前成長緩慢,要到2015年之后,才可能逐漸發揮影響力。短期之內,隨身裝置型的汽車APP擁有較大的市場機會。
但隨著對移動終端的依賴,新的購車者可能會對汽車技術的優劣更加無視,他們更感興趣的是車上是否配置好用的電子系統,以及在此基礎上附加和衍生出的各類APP和服務,讓諸多普通用戶在導航、駕駛、違章、交通、車險、保養等問題上,省心省力,享受智能交通。
隨著硬件、軟件、接口等標準的逐步統一,車載APP的通用性也可能越來越好。將來這個市場可能不只是汽車廠商或是IT巨頭的戰場,也是諸多APP開發者和企業的戰場,誰能率先進入這個專業領域的開發并厘清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誰就有可能搶先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