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作為世界領先的高等教育出口國,國際教育服務已成為其第三大出口產業, 澳大利亞高校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其教學中所體現出的多樣性、靈活性、便捷性、時效性等特點,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澳大利亞高校的教學模式
1. 教學方式。澳大利亞高校的教學方式多樣,主要包括講授、輔導、研習會、研討會等多種教學形式。(1)講授。它與我國的講課類似,主要是教師以PPT為基礎,講授某一主題的主要內容。某些講授上,教師會用幾分鐘時間在開始上課時或下課前提幾個關于課程內容的小問題,以明確學生是否理解所學的概念。為避免一些學生逃課,一些學校的做法是課前只給學生不完整的講義,給學生一個框架內容以供其在課前閱讀, 至于細節則要求學生自己在上課間或課后補充。(2)輔導或指導。其宗旨是幫助學生澄清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并且學會運用基本概念解決一些問題。實際操作中主要是進行作業題尤其是疑難問題、較普遍出錯問題及案例的講解。(3)座談會、研習會、專題討論會。其主要功能是提供一個相互交流、討論和做實驗、實際練習或實踐,將技術技能進行運用的場所。如教授學生如何寫論文、如何做研究報告、如何做PPT演示等。(4)研討會。主要是圍繞一個主題,有演講者、發言者給予專題演講及演示,之后演講者與聽者之間溝通交流反饋信息。(5)作業。在澳大利亞高校,一般一學期教師會收4次作業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進行信息反饋。給學生的作業多為老師在課程指南中給出的組合型作業,可能包括問題、論文、PPT演示、報告、辯論、討論、在線問題等。以上所述的幾種教學形式中,除了講授仍偏向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外,其他幾種形式基本上是以學生為中心,并且更多地脫離教材,以解決某一具體任務為目標,更具有以任務為基礎的特點,且多為合作性的學習。此外,還采用協作教學等方式。協作教學是指兩個或以上不同專長的老師組成小組,共同教授一門課,其主要優點是能夠充分發揮幾位老師自身的不同特點與優勢,使每位教師能發揮其專長,提升教學的效果,并且在某位教師講授時,其他參與協作教學的老師也來參與聆聽,從而促進教師間的彼此交流,共同進步。
2. 考核方法。在澳大利亞高校,老師通常采用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小測驗、個人作業、小組作業、PPT演示、論文、研究報告、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的綜合考核方式。并且每個老師在考核方式的選擇上有較大靈活性、自由度,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課程目標特點等自由決定其考核方式的組合。
3. 教學支持體系。對教學支持體系的評價包括教學資源的易獲得性或師生信息溝通便利性。在澳大利亞,高校一般都建立了對于教師和學生非常方便的教學網上資源系統,在網站上,老師和學生通過用戶名和密碼登陸其所教或學課程的網站,查看相關PPT、課程指南。一般在學期開始之前,在教學網上資源系統上,學生通過查閱其中的課程指南,可以了解某課程的學習目標、課程介紹、主講老師的聯系方式、上課時間地點、課程評價及考核辦法、學習和講授方法、教材及相關參考資料、詳細的作業安排、上課的進度表及一些作業上交規定等非常詳盡的信息,這對于增進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了解、充分準備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4. 教學體系設計。在澳大利亞,多數高校具有較完善的教學體系設計,內容由人才培養規劃,講授、輔導、研習會、研討會等多種形式的學習方法,多樣化的作業設計,合理靈活的評價體系,便捷豐富的教學支持資源系統,及時的教學及就業反饋機制,教學改進機制等共同構成。它能夠更大程度地開發學生潛能,增強其學習積極性及提升學習績效。
二、對改進我國高校教學模式的啟示
1. 應積極推廣座談會、研習會、專題討論會、研討會等能夠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中心的教學形式。這些教學形式更能給學生以鞏固知識、交流互動、激發興趣的機會,更能體現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2. 應加強協作教學,以充分發揮不同老師在同一門課程上的知識優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教學效果。
3. 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中心,系統設計每門課程學生作業的內容和形式。如分別采用論文、PPT演示、研究報告、辯論、討論、市場調查、項目研究等形式。
4.完善教學體系設計。應以多元化、靈活的教學模式及作業考核方法、便捷的教學支持資源系統、快速的教學效果反饋機制與教學改進機制等共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3-13
作者簡介:王冉冉(1972-),女,博士,武漢紡織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