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在理解幾何直觀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幾何直觀指的是通過“幾何”的手段,達到“直觀”的目的,實現“描述和分析問題”的目標。這里的“幾何”手段主要是指“利用圖形”,“直觀”的目的主要是將“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因此,幾何直觀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它是數形結合思想的體現,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第二,幾何直觀所利用的“圖形”主要是指點、線、面、體以及由以上四要素組成的其他幾何圖形,在小學階段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圓,以及線段、直線、射線等。幾何直觀所要描述和分析的問題,不僅可以是生活問題,而且可以是數學問題。第三,幾何直觀的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助于把復雜、抽象的問題變得簡明、形象,二是有助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并預測結果,三是有助于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
一、合情推理,計算教學中幾何直觀的運用
小學的數學內容中,有相當部分的內容是計算問題,借助圖形的直觀性將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算等形象化、簡單化,給學生以直觀感,讓學生以多種感官充分感知,讓學生對幾何直觀的“威力”多一些感性的體驗。
【案例一】速算中的十位相同的兩位數乘法,如“15×17”,其口訣為:1. 首數相乘10×10;2. 尾數相加的和乘首數(5+7)×10;3. 尾數相乘5×7;4. 三個得數相加。許多學生只是在背口訣,或者跟列豎式對照,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用求長方形面積的方法輔助理解那么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方形a的面積:10×10=100;
長方形b+c的面積:(5+7)×10=120;
長方形d的面積:5×7=35;
所以,總的面積:100+120+35=255。
這種方法體現了在形成表象的基礎上理解數學計算的本質,體現了知識間是相通的,把計算和空間形式聯系起來,不但縮短了知識間的距離,而且還減少記憶容量?!霸趥鹘y領域之間界限的日趨消失是現代數學的特性之一,而幾何直觀在其間起著聯絡作用。”某些問題的信息之間,某個知識塊之間,代數與幾何之間,幾何直觀使復雜多樣的知識變得簡單明了。
【案例二】比較下面兩個積的大?。篈=987654321×123456789,B=987654322×123456788。
大多數學生都是利用乘法分配律來解答的,過程很繁瑣:A=123456789×987654321=(123456788+1)×987654321=123456788×987654321+987654321;B=123456788×987654322=123456788×(987654321+1)=123456788×987654321+123456788,所以,A>B。
如果我們能夠從幾何的角度出發,大膽進行合情推理,把這幾個數想成長方形的長和寬,積就是面積,那么,當長方形的周長一樣時,形狀越接近正方形,它的面積就越大。則有:因為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又987654321-123456789<987654322-123456788(前差比后差小2)所以,A>B。
這種思維就體現出了整體性、跳躍性和創造性。在這里,幾何直觀顯示了強大的思維力量,通過類比和聯想,將數學的不同領域聯系在一起,體現了差異與統一的轉化。數學是抽象的、形式化的,學生學習數學更多的是根據數據進行精確的計算。而幾何直觀可以跳開計算,直接獲得答案。本質上,幾何直觀塑造的是學生認識外界的思維品質和多元的認知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合情推理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以形助數,解決問題中幾何直觀的運用
借助“形”的直觀,能促進學生形成從“數”和“形”的角度把“數和形”結合起來考慮問題的意識,有機滲透數形結合這一重要的數學思想。
【案例三】甲乙兩人從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按預定速度他們將在下午5時在途中相遇,如果他們每人每小時都比預定速度快1千米,則可在下午4時相遇,如果他們每人每小時都比預定速度慢1.5千米,則要在下午7時相遇,A、B兩地的距離是()千米。
分析:這道行程問題數量關系隱蔽,用算術法解答不容易理解。我們分析:用長方形圖幫助分析。
黑色(中)長方形面積(C+D+B+F)表示按原速度行走的路程,紅色長方形面積(C+D+E)表示以每小時加快2千米的速度行走的路程,藍色長方形面積(A+B+C)表示以每小時少走3千米的速度行走的路程,由于黑色長方形面積=紅色長方形面積=藍色長方形面積,則C+D+B+F=C+D+E=A+B+C,可得A+B=D+E=D+B+F,又得B+F=E,D+F=A。
解:設準時到達的時間為x小時,依據原速度減3千米等于減速后的速度,則:
2(x-1)-3=3x÷2
解得x=10
所以路程是(3×10÷2)×(10+2)=180(千米)
通過圖形的直觀性質將抽象的數量關系形象化、簡單化,實現數學問題與圖形之間的互相轉化,相互滲透,不僅使解題過程簡捷明了,還開拓解題思路,為研究和探求數學問題開辟了一條重要的途徑。借助幾何直觀進行教學,可以形象生動地展現問題的本質,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理解。在有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幾何直觀圖形的使用,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發現并理解數學結論,而且有利于掌握數學發現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觀念。
三、想象和頓悟,數學廣角中幾何直觀的運用
【案例四】五(1)班舉行一次數學競賽,共有15道題。做對一題得10分,做錯一題倒扣4分。小明15道題全做了,但只得了94分,他做對了幾題?
我們可以畫這樣一個面積圖:用A表示做對題所得總分,用B表示做錯題所扣總分。
這樣,就可知道A-B=94,(A+C)-(B+C)=94。B+C=15×4=60,所以A+C=154,A+C所組成的長方形寬是14,則長為154÷14=11,即為做對題數。
利用直觀的圖形,學生能積極地思考圖中正方形的面積的變化和數量之間的聯系。在此基礎上用數學式子表達它的規律。
幾何通常被喻為“心智的磨刀石”,幾何在數學研究中起著聯絡、理解,甚至提供方法的作用。數學中的許多問題,其靈感往往來自于幾何直觀。借助幾何直觀、幾何解釋,能啟迪思路,幫助我們理解和接受抽象的內容和方法;抽象觀念、形式化語言的直觀背景和幾何形象,都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自己主動思考的機會,揭示經驗的策略。創設不同的數學情境,使學生從洞察和想象的內部源泉入手,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和再創造,經歷反思性循環,體驗和感受數學發現的過程。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四小學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