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引下,面對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資源,教師要科學選擇教材資源,充分開發教材資源價值,使其為教學目標服務。通過個案研究,實踐探索,我歸納整合教材資源的主要策略有以下幾點。
一、圍繞教學目標,整合教材資源
教材是能夠與兒童進行對話、需要兒童進行創造的文本。面對這最基本的教學資源,我們必須好好體會與使用。在把握整個課程目標的基礎上,設計單元或課的教學目標,處理好長期形成的目標和短期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突出每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注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盡可能根據本校和本班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求進行設計,避免大而空。例如,“熱愛祖國”這個目標需要一個長期養成的過程,并要在實踐中通過不斷踐行逐步達成目標,不宜作為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將目標具體化。執教《可愛的祖國》時,教師就圍繞教材“熱愛祖國”的主題,選取了有關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自然風貌和偉大創造的有關知識,以豐富的感性材料把祖國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學生體會到祖國的可親可愛。課堂設置有“您的名字叫中國”“您的土地真神奇”“您的文明很燦爛”“您的兒女勇創造”等教學板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欣賞”“探究”“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祖國的偉大與美麗,感受到“做中國人,真好!”如此一來,就為學生鋪設了“熱愛祖國”的思想基石。
二、依據學生實際,整合教材資源
組織教育活動的整個過程都要關照學生、關照孩子,要科學地進行資源整合,讓學生在豐富的資源中走近生活。教師在課程資源整合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多樣化情境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豐富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例如《我發現》一課中,要在二年級小學生心中播下“發現是可貴的”種子,進而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就必須依據學生實際整合教材資源。在教學活動中補充一些發現的方法,而且將其當做一個教學要點。通過設計源于學生生活實際的“分辨液體”的實踐活動,在學生現實生活能力中捕捉具有教育價值的現象生成主題,引導學生自覺向課程目標的方向發展。教師的執教過程如下。
師:看,老師這兒有三杯不同的液體,它們分別是醋、醬油、可樂。誰能很快地分辨出來?大家都很有信心,我們就請三位代表上來!
(生上臺辨認。)
師:我們請這三位代表說說他們是用什么方法分辨的。
(生回答。)
師:剛才三位同學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辨別了三杯不同的液體。看來,我們在觀察發現時,只要善于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巴嘗,用手感受,是能很快地辨認出一些事物的。當然這里我有個溫馨提示,在生活中發現的不明液體可不能隨意嘗試。
這樣的課程、教材是基于兒童生活的;這樣的生成是開放的、動態的、因地制宜的;這樣的教學更加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滿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
三、挖掘生活意義,整合教材資源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為習慣,積累了一些社會生活經驗,形成了相應的態度和能力。教學前,教師應對學生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有所了解,并通過觀察、聊天等調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根據學生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提供多樣化的生活體驗和社會實踐的機會。如《我發現》教學中就努力體現了教學必須回到兒童生活、實踐并提升兒童生活這一理念。
師: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其實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我們就可以有許多新的發現,讓我們張開慧眼,好好發現,比比看,誰的發現最多。
生:老師的衣服和昨天不一樣。
生:課件不一樣了。
生:大家的表現比昨天好。
……
師:你們的眼睛真亮啊,小小的教室都能發現這么多有趣的發現,讓我們把眼光放到生活中去!太陽每天都升起來,可是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中,你們有哪些發現,跟大家說說吧!
(學生之間交流。)
師:你們都有一雙慧眼,的確,發現無處不在。許多偉大的發明、發現都是從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開始的。大自然是一個寶庫,用上發現這把金鑰匙,我們就可以獲得無窮無盡的寶藏。
教師可在課后通過實踐活動,將學生的課堂學習與他們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指導他們的生活,提升他們的品格。
四、關注體驗社會,整合教材資源
本地區的民風民俗、傳說故事、傳統節日、文化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學生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例,國家和地區的一些重要事件或突發事件等,也是需要教師關注并加以整理開發的資源。在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要注重利用網絡、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志等信息媒體。我們以為我國地區差異大,學生感知生活的基礎不同,教材不可能窮盡所有地方兒童的生活。雖然同樣是關于家庭生活的學習,雖然絕大多數孩子們都能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但留守兒童的家庭和普通孩子的家庭生活會有不同,單親家庭的孩子也會有不同;同樣講校園生活,城市重點小學和貧困地區小學的學生的感受也會有巨大的差別,這都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差異做出適當的選擇。如在《我發現》的實踐中,教師結合南方的氣候與落葉多樣的特點,通過“貼一貼,掛一掛,分享發現”的環節,讓學生在“收集我身邊的樹葉”“摸摸樹葉”“做樹葉貼畫”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發現的過程,獲取最真實的感受,真正激發起他們發現的樂趣。讓學生通過自身的觀察、了解等活動和互相交流,深化他們對自身經驗的體驗。這樣的教學,正是把教材上表現出的地區差異視為本土教學資源。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晉光小學責任編輯:林彥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