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在社會急劇變遷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這迫切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一條減壓式道路,以學生為本,在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的基礎上促進其全面發展。近年來,朋輩教育的推廣為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減壓;朋輩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302-03
一、朋輩教育概述
所謂“朋輩”,就是我們說的“朋友和同輩”,指那些年齡相近、生活境遇相似且有共同語言的群體。朋輩教育也叫朋輩輔導、朋輩咨詢,是教育者充分發揮大學生伙伴的作用,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大學生互幫互助,相互傳授學習、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經驗,及時進行思想、心理的交流和溝通,引導伙伴盡自己所能給對方精神上的鼓勵和學習上的幫助,讓彼此充分體驗身邊伙伴的關愛,借以見賢思齊、激發上進,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成長的教育方式[1]。
朋輩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主要是針對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社會震蕩”的回應。20世紀末,朋輩教育在美國的許多中小學校和大學得到廣泛重視與應用,并產生了很好的效果[2]。近年來,在我國朋輩教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很多高校在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基礎上,在不同領域以不同的方式積極開展朋輩教育。例如,杭州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社會工作專業同學在結對互惠模式下,以同伴教育小組的形式開展德育教育[3];內蒙古大學成立“學生職業拓展協會”,以“就業自助”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幫助[4];華南師范大學安排國防生擔任軍訓教官、學生兼職班主任,用朋輩教育幫助新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5]。除此之外,朋輩教育還廣泛應用于大學生心理調適、黨團建設、職業規劃、專業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產生了良好的效果。
實踐表明,朋輩教育作為一種方法,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啟示:它不僅彌補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教育”、“教師教育”、“灌輸教育”的不足,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克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存在問題、轉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理念提供了方法,從而更好地推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朝著符合時代要求的方向不斷前進。
二、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是針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過于強調鼓動和動員的功能而提出的,它主要是指一種能夠幫助人們減輕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的壓力,使人們形成健康心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民大學的劉建軍老師就指出:“以前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前的時期,歷來講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增強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動力??梢哉f,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種精神動力,或給人一種精神動力。”[6]然而,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需求,在過去計劃經濟體制時期,就是要繞開個人利益,從集體利益出發,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鼓動和動員大家以最大的熱情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中。但是,在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物質利益的驅動使人們工作熱情瞬間調動起來,而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使本已精神緊繃的人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時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繼續發揮原來的鼓動和動員功能,那么最后只會適得其反、令人排斥。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呼喚減壓,特別是大學生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之一,正處在由青春后期向成人期的轉變階段,在這個急劇變遷的社會中也承擔著巨大的壓力,更加需要一種減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來幫助這一特殊群體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需要減壓
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健康素質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必須要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
1.重群體目標,輕個體發展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心集中在為“黨的中心工作”和“社會的發展需求”服務上,突出對國家主導意識形態的傳播和群體目標的宣傳,忽視了為大學生個體發展服務的一面,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在不少時候脫離大學生的實際,無法將社會的需要和大學生自身的需要有機結合,最終導致教育內容難以為大學生自覺接受和內化,甚至出現了排斥心理和逆反心理,嚴重削弱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從學生需要和實際出發,切實解決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學生解除心理壓力和生活煩惱,從而更好地發揮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和育人作用。
2.重精神施壓,輕心理調適
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看,主要是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弘揚熱愛祖國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學生創先爭優、開拓進取的意識,為社會塑造精神楷模、道德標兵、國家棟梁。這些目標施加于學生身上,很難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環境下學習和發展,同時有些目標過于宏觀,不利于學生準確定位自身,往往造成心理偏差。一些學生對自己要求過高,為了實現既定目標奮發圖強,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一旦遭遇挫折和打擊,精神崩潰、心理失衡;一些學生對自己認識不足,接觸社會后,發現理想與現實存在巨大差距,產生嚴重的心理負擔,無法再繼續學習;還有一些學生自知無法達到目標,自暴自棄,選擇逃避和放縱自己,甚至破罐子破摔,對自己和社會做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行為。面對上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缺乏必要的調適機制,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可能帶來社會危害。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多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為他們提供一些釋放壓力、緩解壓力的平臺和幫助,在促進大學生健康和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需要減壓
當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主流是健康的,主要表現為成熟自信、務實進取、積極陽光和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我們也看到,在社會大變革中很多大學生承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壓力,表現出焦慮、苦悶、緊張等負面情緒,進而出現很多消極行為。大學生壓力主要來源于以下幾方面:一是來自社會,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壓力加大、矛盾增多,作為半個社會人的大學生必然要受到各種社會現象的影響,加重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二是來自家庭,現代大學生,尤其是城市里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在備受寵愛的同時,父母把全部期望都放在了他們身上,過高過多的期望,往往會使大學生不堪重負;三是來自學校,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而大學畢業生供大于求的局面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得到改變,“畢業就等于失業”的壓力使大學生感到前途一片茫然,喪失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之情,隨之產生了很多心理及社會問題。
1.常見壓力
據一項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顯示:大學生的壓力主要包括家庭及經濟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生活適應壓力、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等五方面,其中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是大學生最主要的壓力[7]。這些壓力是以往大學生面臨的常見壓力,在不同年級大學生中影響也不同。生活適應壓力在大一新生中最為突出,而就業壓力和人際關系(主要是情感)壓力在大四學生中最為普遍。另外,每種壓力也有不同的表現。比如說人際關系壓力,既包括同學之間關系緊張也包括戀人之間情感矛盾,又如家庭及經濟壓力,既包括貧困問題產生的壓力也包括家庭要求過高帶來的壓力。總之,幾乎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壓力,而且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壓力有加大加重的趨勢。
2.新型壓力
隨著社會矛盾的增多和媒體時代的到來,大學生除了上述常見壓力之外,還存在許多新型壓力。近年來,出現了一大批“富二代”和“官二代”現象,整個社會進入了一個“拼爹”的時代,社會階層的固化使許多優秀人才因為沒錢沒背景而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感嘆社會分配的不公,在社會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精神上無所寄托,物質上缺乏保障,喪失了基本的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了悲觀的心態。與此同時,媒體對大學生的負面報道不斷增多,特別是“馬加爵”、“藥家鑫”等事件發生后,有關大學生人格缺失、道德淪喪的評論甚囂塵上,還有諸如“啃老族”、“90后”等名號也籠罩在大學生身上,這些譴責和輿論也使大學生備感壓力,甚至給大學生帶來了一種身份焦慮。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很大隱患,如果無法得到有效調整和緩解,就會導致心理變態、精神崩潰和行為失常,不僅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會給自身與家庭造成悲劇,也會給社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是時代的新要求,也是現實地迫切需求。
三、朋輩教育在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優勢及意義
朋輩教育作為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能夠有效地深入到大學生當中,了解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清楚他們所面臨的壓力,并且能夠以一種輕松的、互動的形式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心理問題,從而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支持和幫助,引導他們健康而全面的發展。
(一)朋輩教育主體的相似性,有利于大學生傾訴壓力
朋輩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來自于學生之中,成長于同學之間,具有年齡相近、興趣想近、背景相似、經歷相似等特點,他們在同樣的社會條件下成長,關注過同樣的問題,相互間的聯系點和共鳴點比較多,所以朋輩之間自然性的鴻溝小、防御性低、共通性大、互動性高,能夠建立起一種融洽、平等、互信的關系,具有增強教育感染力和說服力的先天優勢。因此,對于大學生而言,能有與自己相似且值得信賴的人在一旁積極地傾聽、支持,并能夠現身說法,切實地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他們就會愿意敞開心扉、傾訴自己的壓力,而朋輩的幫助也更有助于他們坦誠自己的問題和困惑。這樣大學生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從源頭入手,通過朋輩之間情感上的溝通、學習上的互幫、生活上的互助,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展開教育和引導。
(二)朋輩教育實施的可行性,有利于大學生釋放壓力
朋輩教育相對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更具有可行性。在時間上,當大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可以隨時找朋友或學姐、學長傾訴,向他們尋求幫助,朋輩之間也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調適或解決;在空間上,從校園到圖書館、教室到寢室、公眾場合到私密空間,朋輩之間可以在任何適合自己的地方實施教育或溝通想法,不用為找不到教室或者影響他人而擔憂;從形式上,可以是一對一的朋輩咨詢,也可以是以社團為中心的朋輩互助,可以選擇對話、問答這類輕松的交流形式,也可以選擇辯論、宣泄這類激進的表達形式,總之,將自己心中的疑問、困惑、不滿和煩惱釋放出來,才能使心里面的壓力得到有效的緩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網絡、現代傳媒技術與通信工具的發展(如QQ、MSN、E-mail和手機上網等聊天工具),使朋輩教育的時間、空間、形式更進一步開闊和延展,實施起來更加及時、便利和通暢,為大學生開展心理方面的引導和支持提供了條件。
(三)朋輩教育內容的實用性,有利于大學生消除壓力
朋輩教育區別于任何傳統教育,在內容上不再是整齊劃一的、偏重理論的,而是針對不同對象的實際需求,區別對待、有的放矢。同時,朋輩教育大多是經驗的傳授,是接受過實踐檢驗的,其內容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因此,朋輩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切實解決學習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消除大學生心理上的壓力。在步入大學校園后,每個大學生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迷茫、缺失,特別是許多大學生對所學專業或缺乏興趣、或理解片面,或多或少存在某些盲然和失措。大學生朋輩教育通過教育者用自己的“前車之鑒”現身說法,作為低年級和其他大學生的“后世之師”,具有更強的說服力,使得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找到方向,樹立榜樣,使四年的大學生活變得充實、豐富,也為未來做好準備。而針對大學生最為關心的就業問題,也開展了朋輩職業生涯輔導和朋輩就業自助等朋輩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樹立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認識現階段就業狀況,了解社會需要和企業標準,制訂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從而從源頭上解決就業難問題。其中朋輩職業生涯輔導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特點各有側重:一年級,主要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和生活,側重幫助學生制定四年學習計劃,通過朋輩榜樣示范引導學生初步制定職業生涯規劃;二、三年級,主要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側重分享社會需求,分享培養專業技能和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途徑和心得;四年級,主要幫助學生求職面試,側重分享求職面試過程的心得[8]。通過職業生涯的朋輩輔導,很多大學生在準確定位自身的前提下,了解了許多有關就業方面的信息和情況,從心理上接受了就業難的現實,不再擔心以后找不到工作,也不再害怕面對社會競爭和就業壓力無所適從,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客觀辯證的思維去直面生活中的矛盾,思想上、精神上、心理上增強了抵抗力和承受力,壓力也自然而然地緩解了。
綜上所述,通過朋輩教育的方式幫助大學生釋放和排解了思想、精神以及心理方面的壓力,縮小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距離感,促進了大學生群體的優勢互補和個體的全面發展,使減壓式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大學生社會化的內在訴求,借助大學生自身隊伍引導和規范大學生行為,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培養優秀人才,創造安定、祥和、繁榮的局面。
參考文獻:
[1]姚斌,劉茹.高校朋輩心理咨詢實踐中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探索,2008,(9).
[2]耿柳娜,高純清.朋輩咨詢我們在一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3]張超,鄭蓉.互惠模式下大學生德育同伴教育小組的實踐及反思[J].高教論壇,2008,(4).
[4]郝文婷.內蒙古大學:學生社團幫助畢業生“就業自助”[J].中國教育報,2007,(2).
[5]王英才.朋輩教育在高校貧困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應用的探討[J].科技信息,2010,(24).
[6]劉建軍.“減壓”:現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職責和功能[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3).
[7]袁魯寧.大學生面臨的壓力現狀及緩釋對策[J].華商,2008,(4).
[8]潘愛華.朋輩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探索和思考[J].職業時空,2011,(7).
[9]沈娟.高職院校朋輩心理輔導探討[J].文教資料,2010,(11).
[10]彭文英.大學生健康社會心態的培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11]左凱旋,單亞.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大學生朋輩教育[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6).
[12]朱小茼,陳曉美,劉楠.高校大學生朋輩教育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J].黑龍江教育,2010,(8).
[13]姜家生.朋輩教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教育,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