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職業教育以學校教育為主,學校與社會、學校與企業聯系不夠緊密,中等職業教育依然存在著制約其發展的困難和問題。通過分析目前中等職業教育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解決思路。
關鍵詞:中職畢業生;就業指導;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270-02
一、做好中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意義
中等職業教育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陣地,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面向基層、面向生產、服務第一線,培養了大量具有專業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和良好教育素質的勞動者,中等職業學校也在為社會輸送基礎性人才的過程中得到了健康發展[1]。
做好中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提高中職畢業生就業率,有利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有利于帶動中職招生,促進中等職業教育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發展階段;也有利于促進政治、經濟的和諧發展。
二、中職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數量大幅度增長,畢業生就業也出現了不少新情況,通過正確的就業指導,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引導學生開拓就業思路,提高認識,掌握可行的求職方法,擺正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正視就業現實,克服好高騖遠、急功近利的思想,實現順利就業。
三、中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解決的方法
從職業學校自身的發展來說,畢業生的就業狀況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因為就業率直接影響學校的招生。因此,各個學校除了狠抓教育質量外,做好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
(一)豐富指導內容,建立“全程化”就業指導體
就業指導工作要貫穿大學生求學的全過程,要指導學生將求學和求職聯系在一起,因此對中職就業指導應實行全程化和多元化,根據學生不同階段的特點有所側重。這有必要將就業指導課納入教學必修課,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要建立從低年級到畢業班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詳細制定各年級學生就業指導方案,對各年級學生的就業指導內容應有側重。一年級開展就業理論培養,幫助大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所學專業與職業發展方向,幫助制定符合個人成長和發展的目標。二年級的就業指導要結合專業學習來進行,主要開展專業知識、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知識能力儲備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完善自我,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三年級就業指導應加強對就業形勢、就業政策的宣傳及求職技巧、撰寫簡歷等方面的指導,著重求職指導和就業服務。
此外,在就業內容方面,改變一些程序化的內容,增加一些對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有益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能力評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活動,盡早幫助學生職業理念和人生理想。
(二)轉變就業觀念,拓寬擇業之路
在當前畢業生劇增,而就業崗位較少的情況下,加強就業觀念教育能幫助求職者運用科學的思想,自覺地把個人理想與社會需求結合起來,最大限度提升各種促進就業工作措施的效果,切實降低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已是當務之急。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發展觀,運用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綜合分析自己所將從事的職業,從而客觀地看待該職業是否有利于發揮自身專長、體現自我能力與價值,是否符合興趣、專業對口和增長自己的知識才干,做好職業發展規劃。另一方面,要引導求職人員的薪酬觀念教育,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薪酬待遇。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可以選擇“先就業后擇業”的路子,在就業實踐中,著力提高自身素質,盡快熟悉用人單位業務,提升自身競爭力,使自己成為單位不可或缺的人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薪酬水準。
(三)根據就業形勢,加強實踐環節
自190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首先提出合作教育以來,這種把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美國已經實施了近100年[2]。美國的合作教育為了增強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密切高校和社會的聯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在目前我國高校的課程設置中有社會實踐和生產實習的環節,但還僅僅是短期的參觀、調研,學生通過實踐能學習到的內容不多。因此,中職院校應該建立實訓基地,或者與企業單位合作,多安排學生到實訓基地學習,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就業技能。
(四)加強校企合作,全方位拓寬就業渠道
從就業現狀及發展調查結果來看,畢業生和企業在困擾畢業生求職因素選擇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對企業專業崗位知識缺乏了解”成為畢業生、企業一致都選擇的困擾畢業生求職的首要因素。可見學生和企業都認識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觸、了解的途徑。其中,畢業生對企業專業知識、用人標準、求職方法、企業基本情況欠缺了解排在前幾位。對這種情況,學校應對癥下藥,成為畢業生與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以達到“雙贏”的目的。
(五)對畢業生進行擇業技巧和方法的指導
求職擇業實際上是一門藝術,正確的方法和技巧是擇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內容主要包括畢業生求職擇業資料準備、信息收集和處理、信息聯絡,以及面試的方法和技巧等。
歸納起來,主要有電話求職的方法技巧、舉薦求職的方法和技巧、通過中介求職的方法和技巧、通過廣告求職的方法和技巧、網上求職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自薦求職的方法和技巧。盡管各種求職的方法和技巧有所不同,但他們都有一些共同的原則,如:精心準備、主動出擊,充滿信心、不卑不亢,機智靈活、隨機應變,誠信為上、務實為本,等等。因此,就業指導者應在引導學生根據各種求職擇業的具體方式方法靈活應對,提高求職成功率。求職擇業技巧的方法以模擬招聘和現場參觀、范例演示為主,輔之必要的課堂理論講授。
進行課堂教學和專題講座,讓學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就業形勢和政策、求職擇業的技巧和方法、處理日常矛盾和問題的基本措施和手段等,引導學生調整擇業心態,走出擇業誤區,形成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擇業觀。專題講座主要是邀請教學和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結合學生求職擇業過程中學生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疑難問題進行講解和引導。也可邀請就業指導教育專家、用人單位代表及校友等結合社會發展和單位建設實際,以及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情況開展講座,這些講座往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對學生的教育更具有說服力、感召力、影響力,效果比學校教師單純的理論教育更為顯著。
要加強對學生的就業咨詢和指導工作,在宣傳就業政策、傳遞就業信息、指導擇業技巧的基礎上,逐步開展個性化的咨詢與指導,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能力、志趣的差異,幫助學生對所選擇的工作進行適應程度分析,提高學生的擇業水平。要加強就業工作信息化建設。及時傳遞就業信息既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前提,也是正確引導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關鍵。建立畢業生就業信息網,進行網上信息發布、就業咨詢、職業測評等功能、使就業指導、咨詢、服務工作及時、準確、高效、快捷傳遞給廣大學生,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要強化市場意識,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招生結構,對于就業不好或就業前景堪憂的專業停止或減少招生計劃。要加強畢業生跟蹤調查。走訪用人單位,征求他們的意見,培育并建立廣泛而穩固的畢業生就業市場,這是做好學生就業工作的基礎和核心。
(六)加強就業生涯輔導
在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的基礎上展開就業生涯輔導,隨著全人發展和終身發展理論在西方被廣泛地接受,人們對職業選擇的態度不再停留在“人職匹配”的階段[3]。對于指導學生就業來說,應該要有其前瞻性和系統性,尤其對于中職學生而言,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涯發展教育,對于促進中職畢業生充分就業大有益處。
薩帕的生涯發展性理論認為:在個體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有著職業發展的內容和任務,職業選擇并非僅僅是大學畢業時才面臨的挑戰[4]。中職生正處于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職業成熟度較低,而職業成熟度較高的人比職業成熟度低的人更容易成功。有效的教育和生涯輔導不但有利于學生當前的職業選擇,而且也有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各級學校中應該針對學生所處的發展階段開展職業教育和輔導來促進學生的職業成熟是非常必要的。
生涯輔導的學習理論是以社會學習理論為依據,為大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開發職業發展方案。它能使大學生獲得更準確的自我觀察和環境觀察,有利于擴大中職生的能力和興趣,而不僅是現有專業所需的能力和興趣。必須鼓勵學生探究新活動,發展新興趣,培養新能力。就業輔導者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幫助學生系統確認新機會和新經歷,并幫助學生加工處理這些信息。畢業生準備應對的工作任務是有變化的,因此,就業指導者應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進行技能評價,如何確立新的需要和學習技能。還應幫助學生發展為日益變化的工作領域制定戰略的能力。對畢業生而言,實際從事一個職業要比做一個職業選擇更具挑戰性,因此不僅要幫助學生擇業,還要培養實際工作能力。
作為院校就業指導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僅是就業指導者的身份,而且更應靠近職業咨詢者的身份,因為他們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專業能力,了解環境,了解工作性質,解決所有職業問題中所起的作用,不僅幫助選擇,而且強調技能的養成和培訓,因此在就業指導中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徐永杰.淺談中職教育與就業的重要性[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1,(8).
[2]張煉.美國合作教育最新發展與面臨的問題[J].職業技術教育2004,(16).
[3]吳志功,喬志宏.美國大學生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理論評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4,(6).
[4]謝守成,郎東鵬,等.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