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高校生物類專業紛紛開設《食用菌栽培學》這門課程,面向農村培養既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實用性科技人才。食用菌栽培學是生物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我們對食用菌栽培學的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進行改革,以科研促教學,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食用菌栽培學;教學;改革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239-02
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很高的食藥用價值,被人們稱為“保健食品”,為國內外消費者所青睞。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食用菌的生產和消費都得到了快速發展,食用菌產業呈現出顯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目前,高校生物類專業紛紛開設《食用菌栽培學》這門課程,面向農村培養既具有扎實理論知識又具有熟練操作技能的實用性科技人才。然而,傳統的食用菌栽培學內容相對比較枯燥,實驗內容比較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因此,食用菌栽培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筆者在總結了相關院校教改的基礎上[1-4],對本院食用菌栽培學進行了相關教學改革,旨在與同行交流,共同提高食用菌栽培學教學效果。
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
讓學生了解到從事食用菌行業是很有前景的,我們國家資源豐富、農村閑散勞動力比較多,非常適合發展食用菌行業,尤其我們牡丹江地區生態條件優越,素有“林海雪原”和“天然植物基因庫”之稱,在發展食用菌產業上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緒論的講解對于培養學生興趣非常重要,一定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了解到食用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除了可以炒著吃,拌著吃,還可以將提取出的多糖放入糖果和飲料中,從而發揮保健作用,食用菌還可以做出很多美味,國宴上也經常出現。除了具有食用價值外,食用菌還具有很重要的藥用價值,在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和治療腫瘤方面引起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
教師可以利用假期實踐時間,帶學生參觀食用菌基地,讓學生了解食用菌的種類,生長特性,培養學生興趣,還可以將食用菌企業家、菇農做報告的經典視頻播放給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牡丹江地區定期舉辦黑木耳節,可以帶學生多參與這類活動中,讓學生開闊眼界。
另外,教師要起到表率作用,教師上課一定要有激情,要言之有物,這就需要教師課后多查閱食用菌國內外相關文獻,開闊思路,把握食用菌研究熱點,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食用菌課堂當中,講課內容應通俗、易懂,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把從事的相關科研帶入到課程講解當中,培養學生興趣,同時,積極針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實驗課內容結合理論講授內容進行,然后讓同學們針對實驗遇到的問題進行反思討論。理論課內容比較枯燥,如果純粹由教師講授,學生容易走神,可以采用討論式教學法,課前把要講授的問題布置給同學們,讓大家課后查閱相關資料,課上教師提問,然后針對學生的講解情況,教師進行補充和概括總結,這樣能保證學生全員參與課堂,確實能通過課堂有所收獲。同時,教師應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能解決的問題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積極查閱資料,幫助同學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己的知識儲備量也進行了擴充,并積極進行探索,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課堂。
二、針對不同專業學生,授課內容有所區別
目前,生物類很多專業都開設了《食用菌栽培學》這門課程,我們應通過這門課程的講授和實踐操作,確實讓學生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能,既對理論知識有所掌握,又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授課內容根據專業不同又有所區別。
師范專業的學生,以后從事教師行業會比較多,所以還是應該注重培養其把握課堂的能力,運用討論式教學法,課前給學生多布置思考題,讓學生大量查閱資料,課上以學生講授為主,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并把其回答問題能力、課堂講授清晰度作為平時成績,鼓勵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當中。同時,讓學生大量查閱食用菌相關資料,了解食用菌發展史,食用菌食藥用價值、食用菌美食、食用菌典故等,每次課前10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PPT講解,這對師范專業學生是一種鍛煉。
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主要培養其動手能力,讓其全程參與到食用菌栽培和管理過程中,從菇房進行消毒處理,母種、原種、栽培種培養基制備及接種,野生食用菌馴化,及栽培過程溫濕度管理,食用菌病蟲害防治,以及食用菌子實體采收,讓學生全程都參與其中,并對學生進行分組,3-4人一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栽培的食用菌種類,然后查閱文獻,了解其生長所需的生理條件,以小組為單位撰寫開題報告,教師通過后可以開始實驗,整個過程要學生自己準備實驗材料,教師全程參與指導,在這個過程中,既鍛煉了學生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
園林專業的學生除了要培養其動手能力外,可以結合其所學知識,讓學生參與到靈芝等食用菌盆景制作當中,讓其發揮想象力,做成不同形態的靈芝盆景,并為其取名字,既能美化環境還能幫助我院創收,除了靈芝以外,其他品種像金針菇、白靈菇、平菇、榆黃菇也可以制作盆景,把菌袋放入花盆中,食用菌盆景放在家里除了可以美化環境,還可以食用,只要每天注意噴水,注意溫濕度,幾天就可以種出一盆食用菌,可以采收食用,然后繼續進行管理還可以多次采收食用。在進行小區綠化設計時,可以結合食用菌覆土栽培,將食用菌引入到小區部分規劃當中,形成一個新的特色。
生物制藥專業的學生除了培養其動手能力,讓其學會栽培食用菌外,還要進行食用菌藥用價值的研發,提取制備食用菌代謝物,如木耳多糖等,研究其在預防腫瘤、治療高血壓等疾病方面的應用。
生物檢驗專業的學生除了培養其動手能力,讓其學會栽培食用菌外,還要進行食用菌子實體重金屬殘留,藥物殘留等檢測分析,以及生物抑菌劑研發,解決藥物殘留的問題,確實保證食用菌無公害栽培。
三、開放實驗室,鼓勵有興趣的學生課外參與食用菌科研活動
學校食用菌基地將不同食用菌分在不同區域內種植,這樣可以對每種食用菌單獨控制溫濕度,讓其在最適宜溫度下生長,同時,可以實現反季節栽培,食用菌基地從菌種制作、病蟲害防治、溫濕度控制、出菇管理到后期食用菌子實體銷售、子實體烘干壓縮包裝,以及多糖等代謝物提取制藥,學生可以全過程參與,并給學生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這樣學生不僅對專業知識進行了鞏固,鍛煉了動手能力,還賺取了生活費,尤其現在就業形勢不好,如果學生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能,對于以后自己創業也提供了一定條件。
鼓勵學生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對于考研的學生,鼓勵其參與大學生創新活動,比如從食用菌發酵產物中提取抑菌物質,制作生物農藥,或生物抑菌劑,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積極思考,既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查閱了文獻,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對于考研,開展科研活動都是很好的鍛煉。對于打算就業的學生,鼓勵其參與到大學生創業活動中,讓學生真正掌握食用菌栽培技術,并形成體系,從產到銷,學生過程參與管理,老師可給予指導,這對于培養學生能力,及畢業后就業和創業都是一種鍛煉。
四、改變考核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過程考核
考核方式變更為全過程考核,成績分為幾部分:課堂表現20%,根據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回答問題情況給分,不參加課堂活動的這項沒有成績,鼓勵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論文20%,給學生布置任務,查閱相關食用菌文獻,尤其是英文文獻,讓學生自己撰寫論文,老師幫助修改,如果能發表的話,對提高學生自信心,調動學生積極性都有很大的幫助。理論考試30%,根據理論課學習,教師布置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實驗考核30%,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考核,先給學生分組,3-4人一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從查閱資料準備實驗,開題報告,整個食用菌栽培管理環節到最后出菇采收,包括后期根據專業不同設置的不同實驗。通過全過程考核,讓學生真正學會栽培食用菌,并有所收獲。
五、結語
在食用菌栽培學教學過程中,通過認真探索和改革實踐,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都有明顯進步。隨著科學技術不斷進步,食用菌栽培學還要不斷進行改革和完善,這樣才能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黃守印.《食用菌栽培》教學中的幾點做法[J]承德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
[2]高小朋,賀曉龍,竇娟,等.《食用菌栽培學》教改初探[J].延安大學學報,2009,28(1).
[3]李月梅.食用《菌栽培學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實踐和體會[J].云南農業教育研究,1997,(2).
[4]馬瑞霞.高校《食用菌栽培學》教學改革的思考與探索[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