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宿舍作為高校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宿舍生活將會使高校育人導向得以順利地貫徹實施。通過對高校思想政治進宿舍的原因考察和價值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宿舍“在場”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9-0300-02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在世情、國情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從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視角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職責。學生宿舍作為學生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其與學生成長成才中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對宿舍環境的構建,進行文化氛圍的營造,從而展開對學生良好心態的塑造,這將成為高校培養學生的重要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原因探析
近來,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新聞專業學生針對大學生宿舍關系狀況,在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等12所高校做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僅四成大學生對宿舍關系表示滿意,其他選擇更多是抱怨[1],其實,自2004年云南大學馬加爵事件出現之后,高校就把宿舍的教育功能擺到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地步。在復雜的世情、國情、社情影響下,各方面因素摻雜糅合,更需重視高校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一,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繼續深入,要求加強對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塑造。隨著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深刻變化,當今許多高校的教學和后勤已經完全分開,學生住宿已經完全與學校母體“斷奶”,實行社會化大學生公寓管理體制,這種管理體制,與傳統高校學生宿舍相比,具有公寓實體企業化、開發規模大型化、經營服務市場化、管理模式多樣化等特點[2]。市場化的學生宿舍管理模式雖然有校方力量的介入,但由于追求邊際最大效益是社會力量參與學生公寓建設、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引導會因社會商業利益的考量而有所弱化。特別是有些學生宿舍設置在校外,學校的教育力量更難企及。學生在社會化宿舍境遇下與社會的接觸將是全方位的。這對處于價值觀正在形成中的高校學生來說,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規則和負面文化的引導。當前社會化學生公寓大量惡性事件的發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因此,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絕不能以忽略學生的思想政治為代價,而是需要兩者并舉,不可偏廢。
第二,在借鑒外國經驗的過程中,高校學分制的普遍實行與轉專業的規定打破了傳統班級制的教學模式。這種圖式下,在校大學生不一定是按專業居住,跨學院、跨年級、跨專業宿舍的存在成了慣常的現象。同時,90后的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以前,日常生活多由家人料理,沒有集體生活的經歷;進入大學后,需要和多位同學共處一屋,同宿舍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各自生活習慣有很大差異,存在各種各樣的“文化沖突”。在諸種情況交互的情況下,一些學生在宿舍生活中不能換位思考,不愿以積極的心態適應環境,難以處理好同學關系,造成宿舍氣氛緊張,各種沖突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及時處理宿舍糾紛,化解宿舍同學矛盾,保障學生良好的生活環境,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心理。
第三,隨著“網絡進宿舍”工程的開展,各高校的學生宿舍都安裝了寬帶系統,“學生不出門,便知天下事”。據多個調查顯示,大學生平均每天待在宿舍的時間達8小時以上的占到了90%以上,并且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在宿舍生活。網絡成了學生生存的一種方式。面對五光十色的虛擬世界,有的同學能做到為我所用,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工作和休息;有的同學則抵擋不住網絡的誘惑,沉迷虛擬的網絡情感、粘貼不負責任的帖子、瀏覽低級趣味的網站,甚至利用網絡進行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進網絡的力度成為很多高校的普遍做法,通過加強學生宿舍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進行網絡理性選擇,進行正確地信息過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必然要求。
總之,高校后勤化改革引進了社會因素,學分制和轉專業挑戰了傳統學制,網絡廣泛運用交織了現實和虛擬。同時,傳統學生宿舍的“自為”狀態,民辦高校的增多等因素也要求我們對學生宿舍進行更多關注。諸種情況的影響下,如果不因勢利導,新的情況將對學生成長構成極大地挑戰。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既是我們在新形勢下對“如何培養學生,培養什么樣的學生”的新思考,也是應對新形勢對培養學生挑戰的決策。
二、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重要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發揮越來越依賴于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學生作為宿舍生活場域中的人,如果要對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須重視宿舍作為物質因素的重要作用。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有助于彌補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千百年來,學校知識傳承模式主要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模式開展的。這種集中的傳道授業,其本身包含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說,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和協商比較少、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以張揚、學生的心理狀況不能及時為老師所了解等。這些情況在高校擴招的形勢下表現得更為突出。因此,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沒有得到合理而全面的關照。宿舍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如果把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擴展到學生宿舍,情況則會有所改觀。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需要深入細致地進行,需要保證學生長期處于良好風氣之中,受其感染而逐漸提高個人修養。把宿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載體,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一個良好的宿舍環境能為學生的大學生涯提供較好的客觀條件。筆者接觸過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學院2012年的一個女生明星宿舍,宿舍成員共8人,百分之百擔任了學生干部,百分之百獲得過獎學金(大學四年共獲得了十余萬元的獎學金),有6人被保送為研究生。在介紹經驗的時候,這個宿舍的同學就講到了氛圍的重要性。她們將成績的取得歸功于同學之間的理解和日常生活的相互監督。相反,有的宿舍則遜色很多,一個宿舍沒有一個優秀學生。“要好好一屋,要差差一舍”,宿舍對于學生大學生活的作用十分巨大,甚至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在宿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促進同學之間良好習慣的養成。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有助于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及時解決學生中發生的危機事件。近年來,隨著社會環境的巨大變化,高校宿舍危機事件時有發生,并呈逐步增加趨勢。這些危機事件的發生往往會對師生員工的安全和學校教學秩序造成較大影響。因為危機事件具有突發性、難以預防的特點,學校管理部門不能及時了解,一旦發生往往使學校相關部門應對困難,周圍同學安全和情緒也會因此受到影響,進而影響到學校的整體利益。在此情況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須首先介入和激活,通過建立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和責任人制度,爭取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處理,穩定學生思想、共渡危機難關,為學校應急機制的有效發揮做好思想準備。
三、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途徑方法
第一,建立以學生黨員為主的宿舍負責制。“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團組織和學生組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3]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將學生黨組織建立到宿舍,倡導學生進行自治教育。這一方面,中國礦業大學的做法可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鑒,根據中國礦業大學《關于在學生黨建工作中實施黨的先進性建設系統工程的意見》規定,每位學生黨員至少聯系一個學生宿舍,要具體了解和掌握所聯系宿舍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情況,指導和幫助所聯系的學生宿舍營造和諧、文明的氛圍,積極主動地幫助所聯系宿舍的學生解決各種問題,真正成為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學生的知情人、知心人。并且規定,在每棟宿舍樓都設置學生黨員工作站,其主要任務是:組織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開展各種健康有意義的宣傳教育和公益服務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在思想上和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及時了解和反映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協助學生工作干部和其他管理人員做好對學生的有關管理工作等。自該項制度實施以來,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起到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第二,優化學生宿舍區思想政治教育軟環境。一首小詩、一段散文、一個故事、甚至一句話,都可以起到啟發引導學生的作用。我們要充分地利用各種宣傳方法和宣傳陣地,以名人事跡、國家大事、歷史典故、形勢政策充實宿舍樓宣傳板、樓道公告欄、宣傳櫥窗;要以花草美化宿舍環境,以一些雕塑、手工藝品等特色設施增加宿舍人文氣息;要在每棟宿舍樓設置學生活動室,配備電視、音響,給學生提供觀看時事新聞、欣賞電視節目的場所;要定期在舉辦與宿舍有關的思想政治知識競賽,使大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關知識。通過這些直觀方式讓同學感受“至真至善至美”。正如江澤民所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著眼點一定要放在緊貼群眾利益、為群眾所歡迎的事情上”,通過營造高品位的文化環境,運用潛在的方法影響學生的價值選擇。
第三,利用互聯網平臺促進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當一切都在“網事”之中的情況,互聯網已經成為并將繼續成為改變傳統教育方式的重要載體,網絡陣地的捍衛已成為思想政治進宿舍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積極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爭取把網絡建成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紅色陣地,正如十八大報告所講:“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我們要利用網絡普及、便捷、即時、廣泛的特點,通過優秀影片上傳,理論學習論壇、心理咨詢援助、在線解難答疑等網絡欄目來教育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目前,我國的一些做法已初顯成效,比如一些網上評議作風、網上評選優秀人物,大學生踴躍參與,取得了極大成功。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服務育人和環境育人的協調,課堂教育與宿舍功用的博弈,生活觀念與價值觀念的沖突促使當今很多高校已經開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宿舍的探討和研究。當我們把高校宿舍的“硬環境”改善之后,也要對與之配套的“軟環境”進行研究探討,使學生宿舍發揮最大邊際效益,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成為學生成才的重要舞臺。
參考文獻:
[1]唐湘岳.透視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多重因素制約友誼[N].光明日報2013-01-15.
[2]王觀龍.社會化大學公寓的特點與管理對策[J].江蘇高教,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