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品名稱:龍紋穿帶扣
時代:清代
藏品特征:直徑5.6厘米,背面扣帶內高0.9厘米,內長4.1厘米,內寬1厘米。帶扣為圓形,青白玉,正面浮雕一龍,口吐龍珠,龍腿和龍腳均有長須,雕如意云頭紋和一只蝙蝠伏在兩側作如意狀,帶扣兩側對稱刻有鏤空翻卷的海水如意紋;背面為扣帶,上雕一龍頭紋,龍嘴有一須至前端,兩邊均為云頭式。整個帶扣為一塊玉料雕刻而成。
相關背景資料:龍是中國古代的神化與傳說中神異動物,是具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神物,傳說能顯能隱,能短能長,能上天入海,興云布雨,利益萬物,無所不能。早期龍的題材是用來祭祀用的神,(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稱四神獸,是帝王權力的象征,后來也指帝王的東西,龍袍、龍冠等。明代以前玉制龍佩還為帝王專用,到了清代,民間達官貴人也用起了玉龍,龍象征順風得利,為人上之人也。
藏品名稱:龍帶鉤
時代:清代
藏品特征:青白玉龍帶鉤,長8.3厘米,寬2.2厘米,為和田青白玉,玉質細膩溫潤。龍首無發,角突出,額頭光滑無飾紋,嘴窄,眼神偏向兩旁;腹上有一螭爬行,發向后飄拂,但須卻在頜下撐起螭頭,面對龍首,造型優美。整件帶鉤線條剛柔相濟,清晰流暢。明清時期帶鉤多有花草動物立雕,以龍螭組合較多,螭是龍的九子之一,故這件龍帶鉤有“蒼龍教子”的含義。
相關背景資料:早在曾侯乙墓就曾出土過三組比較典型的西周末至東周時期的帶鉤。帶鉤是我國古代衣服上的扣接,用來束腰或別在腰帶上。外形有條狀、棒狀、鏟形、琵琶形、鳥獸形等,大的有近50厘米,小的僅有2厘米左右。材質有青銅、錯金銀、鐵、玉、石、木等多種材料。紋飾有蟠螭紋、鳥紋、獸紋、龍紋、虎紋、云龍紋、幾何紋、渦紋、連勾雷紋等。明清以前的帶鉤,頭、身大多光潔,少突起浮雕。龍帶鉤經過漫長時期發展,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其實用性才逐漸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