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結識金中海先生已有二十多年,只知精通《易經》,樂于助人,隨著交往的深入,知其不喜自詡,但感之人品美德高尚,書法精湛,善寫榜書。當今文壇,大家云集,各領風騷,金中海先生在古稀之年躋身中國書壇之林,他以大器晚成的后期積累,獨具匠心的題材設計,別出心裁的藝術創意,大膽創新榜書的傳統書法,以筆靜紙動的顛覆思維,將“劍”、“虎”、“佛”字一筆直達8米和“福”字作品連續四次榮獲世界紀錄證書,創出了書壇的奇跡。在2012年12月召開的兩岸四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大會上,獨領風騷,各媒體爭相做了專題宣傳報道。2013年1月16日上海書法大賽中,其作品受到中外各界人士的認可,很多知名專家認為金中海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中國(香港)文物協會常務理事盛昶硯先生的極力邀請,金先生在韓國參加2013年1月30號濟州文化交流研討會,會上盛昶硯理事向中韓名家力薦金中海先生的書法,當場就以38萬元人民幣成交。
眾所周知,書法中,字越大越難寫。榜書的點畫結構比小字直觀,藏不了拙,如果筆畫結構或章法有問題,很容易一下子顯露出來;除了腕、肘、臂膀在使勁外,還需要配合腰部的力量,氣出丹田才能寫好作品;榜書字大,不易表達感情,要寫出氣勢和韻味,尤需要很深的度量修養,只有如此,方能把那種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神”、“道”、“氣”、“韻”之類的東西凝聚到筆端,自然生發。看到金中海先生榜書,感到其作品每副都很有寓意,透出了一種精神、一種哲理、一種希望、一種文化,使人產生無窮聯想,給人精神上之鼓勵和情感上的共鳴,賞后有種觸目驚心、心靈震撼之感。
如其作品“福”字,長2米,寬1米,由日、月、長、多、子、女、壽、田8字組合而成,寓意多子多女有長福。如此寫“福”,不但契合了人們的精神需求,也使字有了某種意境,有了韻味,有了看頭,令人回味無窮。
端詳起作品“佛”字,字的左部和“弗”字中的一撇恍如兩名虔誠的童子,“弗”字中的長豎恰是菩薩,形態端方,自在安詳,慈念殷殷,威儀俱足。整幅字如栩栩如生的二童拜佛,字畫合一,渾然天成,充滿了靈性和魅力。看此字,猶如梵音飄飄通五韻,佛聲陣陣達九霄,空靈之感油然而生,虔誠之心足以讓觀者雙手合十,醍醐灌頂,淡泊棲心。
再如其作品“劍”字,左邊好似一人跪地磨劍,右邊書寫的宛若十年磨一劍,寓意只要功夫深,功到自然成。若再細品,整幅“劍”字,左邊七個筆畫,也猶如七把短劍,右邊的利刃就像一把帶著劍穗的長劍,劍光閃爍,劍氣縱橫,古樸凌厲,大有橫掃千軍如席卷之氣勢。其“劍”字寫得蒼勁有力,氣韻穆穆,細密精巧,意境悠悠。
“書法只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一點新意,哪怕只有一厘米,就算成功了。”這是中國書協主席對金先生的真實評價。他創作的“虎”的作品,虎頭十分硬朗、虎尾顯得伸長,寫出了虎的精神氣,展現了虎的大無畏精神。觀其“虎”,虎之威風、虎之靈氣,躍然紙上,盡顯王者之風,確有虎臥山岡之勢。藝術只有創新,才能永葆活力。觀金中海先生的榜書作品,感到其在傳統的基礎上創出了一種意境,使觀賞者心靈上受到啟迪,精神上產生聯想,視覺上得到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