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人喜歡變則通,喜歡將變通視為生存法則。找關系、托熟人、走后門是變通規則;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是變通執行;找漏洞、鉆空子是變通管理。國人認為,變通是才能中的才能,智慧中的智慧。變通可以進退、可以方圓、可以黑白、可以取舍、可以虛實,可以緩急。所以,規則出臺時,人們習慣性地思考如何規避規則,如何變通規則,如何繞道行之。
國人找漏洞、鉆空子何以如此嫻熟呢?
首先,一個國家的國民性或國民性格,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國家形成過程中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歷史經驗。中國歷朝歷代皇權至上,形成的是權力意識和權力階層。權力就是規則,特權就是法令。為了活命,民眾學會了一套獨特的生存法則,即在夾縫中求生存,在漏洞中求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鑄就了中國人尋找規則漏洞的智慧,也促使人們天生與規則對著干、頂著干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陽奉陰違的逆反心理。
另外,中國人注重人際關系、禮尚往來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聯,這是凌駕于規則之上的。規則冰冷,人情溫暖。因而,歷史上的中國沒有健全的法治管理,也缺乏有約束力的機制管理。人們靠的不是剛性制度,而是彈性關系,在社會變遷中,一直找不到規則的價值和遵守的理由。
“聰明人”太多,社會會被腐蝕,社會會集體失范。漏洞智慧和空子哲學破壞了秩序,喪失了原則,毀掉了平等和公平。正因為人們普遍認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才有太多“活思想”的人,最終導致規則和制度的陣亡。變通和堅持并非一對矛盾體,變通才不僵化,但規則要堅持、制度要堅守,否則就聰明反被聰明誤。制度漏洞可以完善,政策漏洞能夠彌補,若是意識上出現漏洞,心理上出現空子,是最具危害性的。
(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