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彤受聘于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并與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中約定:正式聘用李彤為公司的技術總監,合同期為五年。合同同時約定:李彤每月的稅前工資是12000元。前兩個月,李彤如數拿到了合同約定的工資。第三個月,公司以李彤工作業績下滑為由,以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第5條的規定“李彤的薪酬由公司董事會予以審定,同時按照公司董事會的意見,根據其業績對其薪酬水平進行修改”為依據,將李彤的工資降為稅前工資8000元。兩個月后,公司又以李彤不能完成正常業務為由,決定按待崗處理,工資5000元。李彤認為自己的合同工資為12000元,公司所發的工資一再下降,多次找公司交涉要求補發所欠的工資。公司則認為,降低李彤工資的決定是根據李彤的工作業績的評定、公司的章程作出的,完全符合李彤與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第5 條約定,不同意李彤補發工資的要求。雙方協商不成,李彤便就此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了申訴。
勞動仲裁委員會經過審理發現,公司沒有對李彤的工作業績進行記載和考核,對其業績大幅度下滑所出示的證據只能反映出該公司的業績情況,不能證實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業務情況,更沒有證據證明李彤不能從事正常的業務工作。同時,公司也沒有對李彤的業績進行書面的考證結論,沒有經過董事會研究決定,只是由公司經理以口頭形式作出降薪決定,通知李彤本人。經調解無效,仲裁委員會根據《勞動法》第50條的規定,裁決公司補發李彤所欠工資,同時,由于公司未能按時足額支付李彤的以上工資,公司還要加罰25%的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29條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各自的義務?!秳趧臃ā返?7條第2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勞動合同規定的義務。在沒有法定的變更情形出現也沒有雙方當事人協商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不得隨意變更合同的內容。本案中,李彤與公司簽訂了一份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并就工作內容、勞動報酬等作出了約定。該公司在與李彤簽訂勞動合同并明確約定權利義務后,就應該認真、完整地履行合同的內容,否則就構成了違反勞動合同的行為。
《勞動合同法》對勞動合同的變更也作出了規定,只有經過雙方當事人的協商或出現法定情形后,勞動合同才可以變更。即使李彤確實存在業績下滑、不能勝任公司本職工作的問題,公司變更勞動合同中勞動報酬等內容,也必須按照規定的程序辦理。本案中,公司經理口頭通知李彤本人,明顯違反合同的約定。
這正是:
履行合同是法律,
任何一方莫隨意。
即使情形出問題,
更改也要講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