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維迎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主要著作有《企業的企業家——契約理論》《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
在現實中,企業家會犯錯,也面臨很多誘惑。比如,做這個生意能賺錢,做那個生意也能賺錢,有些人就經受不住這種短期誘惑,賺了大錢,卻忘了長遠目標,有很多企業都是這樣火一陣子就沒了。但柳傳志他就把握住了方向,我們是干什么的?是做電腦的,是高科技行業,別忘了,這是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與他同時代的很多人經受不住誘惑,紅了一陣子,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企業要創造價值,但也有企業被誘惑著去分配別人的價值。我們把這種行為叫尋租,它會使企業家的精力和時間發生偏離。
如果社會體制和法律比較健全和完善,那企業要成功、企業家要賺錢的唯一辦法,就是為別人創造價值。消費者認可你,買你的東西,你才能發財,企業才成長。如果體制不完善,有很多漏洞,特別是政府有很多權力的情況下,可能有些人就會覺得賺錢的最好辦法不是給別人創造價值,而是搞關系。中國的情況是,個人行為不僅和自己的理想、理念有關,又與社會環境有關。我們看待企業家的行為,一定要放在整個中國變革這樣一個歷史當中。在政府管得多的情況下,企業家不得不花很多精力去和政府周旋,否則沒有辦法生存。這其實是企業家最大的痛苦。
所幸我們越來越往市場方向走,所以,企業必須將精力轉向怎么做好產品、使客戶滿意上。如果僅僅讓政府滿意,那企業無法活下去。 這個群體本身是否一定要具備深刻思想,這要看他做的是什么企業,如果只是開一個飯館,可能不需要多少深刻思想,他能讓客人滿意就行。但如果要做一個世界級企業,做一個在全球化市場上有競爭力的企業,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未來的判斷和預期。因為他面對的客戶來自五湖四海,他們的興趣、口味都不同,那么,怎么去把握未來,就變得非常重要了。一個人要想把握未來,沒有相當深刻的思想,那是很難的。
中國有思想的企業家非常多。比如我接觸的中國企業家論壇的一些理事會成員,相當一批都很有思想。他們的思想有的體現于對整個宏觀經濟的預測,有的體現于對行業走勢的判斷,有的體現于很高的人文素養、管理智慧和對中國特殊的發展道路的把握上,比如中國企業怎么在西方企業主導的世界中成長起來等。中國的環境給企業家帶來的挑戰確實很大,對他們來說,不是有思想就能成功,任何時候都離不開踏踏實實實地干。企業家可以有思想,但企業家畢竟不是思想家,他的主要職責還是做企業。所以我們有時會看到,有些人談起來頭頭是道,但企業做得并不很好。
作為企業領導者,企業家不能只是被動地適應環境,還要努力改變環境。同樣做房地產,萬科為什么能成功?它一開始就沒有獲得低價土地,這使它必須將重點放在提高客戶滿意度上,所以它把精力花在設計上。
對有些企業來說,摧毀它們的反而是自身的優越條件。長期生活在溫室,對突然變化的環境總是難以在短期內很快適應,這是中國企業家最大的脆弱。要成為有思想的企業家,這種脆弱是首先要看到并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