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以下簡稱《行政強制法》)第十三條的規定,行政強制執行只能由法律設定。包括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在內的法規性文件都不得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強制拆除屬于行政強制執行的一種,作為地方性法規,《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對違規設置戶外廣告設施的行為設定了“強制拆除”這一行政強制執行,沒有上位法的支持,不符合《行政強制法》第十三條的規定。
為此,首都城市環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首環辦”)向北京市政府進行了請示,市政府法制辦于2012年5月25日提出了具體意見,指出“對于違規戶外廣告設施的拆除,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可以依照《城鄉規劃法》、《北京城鄉規劃條例》、《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以及《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依法實施強制拆除”。這一意見具體怎樣理解和操作執行呢?
查處違規戶外廣告設施一般要經過立案、調查取證、限期拆除、強制執行四個環節。立案和調查取證環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和《行政強制法》的有關規定執行,本市設置戶外廣告設施的法律依據是《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一款,違反規定,則要依據《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和《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的規定,限期當事人自行拆除。限期拆除是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決定,應當告知行政相對人救濟權利及途徑。作出限期拆除違規戶外廣告設施的決定,依據《行政強制法》第四十四條規定,應當自公告之日起,當事人無正當理由60日內不申請行政復議、三個月內不起訴,又不拆除的,行政機關才可以依法強制拆除。
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的意見中指出:“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制度僅適用在行政訴訟階段,不適用尚未處于行政訴訟階段的拆除違規戶外廣告設施。”該意見還指出:“依法享有強制執行權的行政機關,應當依據法定條件和程序履行強制執行權,不得放棄法定的強制執行權,一般不能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也就是說,行政機關不能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拆除違規戶外廣告設施,也不能申請法院先予執行非訴的拆除決定。
“依法強制拆除”中的“法”,應當是特指法律,因為只有法律才能設定行政強制執行,只有法律設定了強制拆除,才能做到依法強制執行。此外,這個“法”應當指的是實體法,因為只有實體法才能對具體的違法行為作出強制執行的規定。北京市政府法制辦的意見中,除了《行政強制法》外,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是法律。意見中提出依照城鄉規劃法實施強制拆除,實際上是指適用城鄉規劃法的程序規定,《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規定了“限期改正”、“限期拆除”等措施,第六十八條則規定了“…作出…限期拆除的決定后,當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采取…強制拆除等措施”。《北京市城鄉規劃條例》也有相同規定,是對上位法進行了直接引用和重申。按照北京市政府法制辦引用《城鄉規劃法》的本意,就是對于經責令限期拆除違規戶外廣告設施的,既不復議又不訴訟也不拆除的,經過催告仍不拆除的,依據《城鄉規劃法》規定的程序,報區政府責成有關部門強制拆除。
(責任編輯:趙靜)
北京市聚力治理非法小廣告
本刊訊 日前,北京市制定并下發了《關于開展非法小廣告專項治理行動的實施意見》,本著“統籌協調,屬地負責、突出重點、疏堵結合、深化管理、全民參與”的原則,嚴厲打擊非法張貼、噴涂、散發小廣告的行為,建立治理非法小廣告長效機制,通過1—2年專項治理行動,實現全市范圍內非法張貼、噴涂、散發小廣告現象得到有效控制,社會秩序、市容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非法小廣告作為城市管理的痼疾頑癥,嚴重影響首都形象和社會管理秩序。電線桿、過街天橋上,那些巴掌大小,白底紅字,印著“刻章、辦證、發票”以及一串電話號碼的小紙片,給市容管理帶來很大的不便,讓清潔工、城市管理者和市民們頭疼不已。解決小廣告問題單靠一兩個部門管理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多個部門聯動,才能達到標本兼治。北京市城管、公安、工商、旅游、稅務、衛生、教育、藥監、交管、民政等部門現行有效的法律法規規章中,均有涉及對非法小廣告行為處罰的規定,用足用好現行法律依據,可以有效遏制非法小廣告張貼、散發、噴涂行為。
對此,該意見明確了五項管理措施。一是實施分類打擊,嚴管重罰,規定了公安部門、公安交管部門、工商部門、城管執法部門、民政、旅游、衛生、稅務、教育、藥監、住建等部門的工作任務,同時城管部門會同電信管理部門協調電信運營商,將利用通信工具進行違法犯罪的行為納入電信服務合同違約責任范圍,從違反民事合同角度予以停機。二是落實屬地責任,合理設置公共信息設施,規范疏導便民信息的發布渠道,各區縣政府依據《北京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規定,全面落實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制。三是加強作業保潔,落實專項經費,研發、使用清除小廣告的先進技術和設備,同時發揮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統的監督指揮作用,對發現的非法小廣告實行快速處理。四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監督考核,開展聯合執法工作。五是加強輿論宣傳,推動公眾參與,打壓非法小廣告的生存空間,營造共同打擊非法小廣告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