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筷子溯源
筷子又稱箸,是中國人獨創的進食具,它在世界各國進食具中獨具風采,可謂中國的國粹。筷子既輕巧又靈活,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獨樹一幟,被西方人譽為“東方的文明”。
我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史記·微子世家》中有“紂始有象箸”的記載,紂為商代末期君主,以此推算,我國使用筷子至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
箸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農業的發展和陶器的產生,使人們在烹飪方法和進食方式上有了改進。史前居民隨手找來的野菜,加上水或與肉同煮,或與谷物類同煮,不同于肉類除羹湯外還可以燒烤。食羹用扁平的匙顯然不行,而且早期的匙大都是匕形的,直接用手撈食就更不行了,故而只有用成雙的箸,才能在滾熱的羹湯中夾起菜和肉來。
周代對使用箸還有許多規定,如箸只能專用于夾取羹湯中的菜食,而吃米飯米粥不能用箸,只能用匕。我們現在使用筷子的許多習慣性禮儀,大多在西周禮制社會中就形成了。例如《禮儀》中就有規定,當孩子長到可以自己進食時,要教他學會用右手使用餐具。《禮儀》規定:人們在吃飯時,主食置于人的左邊,羹置于人的右邊,用右手執箸,進食就更方便。而在漢畫像石和畫像磚上,可以看到進食者往往都是用左手執箸。漢代時箸已成為人們飲食中必不可缺的食具,在漢墓壁畫和畫像磚上,常可以見到一些用箸進食的圖像。
就箸的材質和形狀而言,有一個不斷豐富和提高的過程。起初人們用樹枝、竹棍、獸骨制作箸,到商代時不僅已經有了骨箸、銅箸,而且也有了經過琢磨的象牙箸和玉箸。春秋戰國時期的箸,有銅質、木質和象牙的;西漢時又有了鐵箸;漢代開始生產的漆箸,光可鑒人,十分精美;魏晉南北朝時,又開始流行金絲鑲嵌木箸。隋唐時期,上層社會盛行使用白銀打制的食箸,還有名貴的金箸和犀箸。唐玄宗就曾將金箸賜給宰相宋景,并開始在箸的首部有了一些裝飾,如江蘇發現的銅箸,首部鎏金,頂端呈葫蘆形,中部刻有“力士”銘文。“力士”二字非產地質材名稱,也不是工匠名號,而是規格較高的成套酒具的別稱。它與“力士鐺”“力士瓷飲器”一樣應是標榜名牌產品的意思。人們在使用銀質箸時,還發現它遇到強酸等溶液就會迅速變成黑色,因而宮廷中常備銀箸以防不測。
箸筷的演變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筷子出現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經過歲月的磨煉和時間的洗禮,筷子不但沒有被歷史淘汰,反而越發地散發出歷久彌香的氣息,并慢慢以一種實用與文化相結合的形式而存在。歷史上的筷子就有100多款:既有平民使用的木筷、竹筷,也有歷代皇帝使用的金筷、銀筷,還有在佛門圣地制出的佛筷,更有一種很特別的、相傳是濟公和尚用過的重二三斤的鐵筷。如今筷子文化更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許多旅游景點都把筷子作為一種工藝品來銷售,品種多式多樣:有鑲金、鑲銀、鑲玉的,也有雕龍、雕鳳、雕十二生肖頭飾的。其次,武林中人在練內功時,常常用一副幾斤重的鐵筷子,去夾一個個鐵蛋子。收藏家已經把筷子列入文物收藏的一類了。
從現代飲食的角度來看,中國飲食和西方飲食的最大不同,是中國使用筷子,西方使用刀叉。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筷子是中國特有,而刀叉則是西方特有。這樣的觀念,只是對了前面的一半,因為考古發現,在甘肅馬廠文化中,便有不少骨叉的出土,證明在史前時代,原始先民就已經使用叉子進食了。
戰國晚期的墓葬中已很少發現盤、匣禮器。有民俗學者從考古角度來分析,先秦之人因以手抓飯,所以飯前必以盤、匣洗手。隨著時代的進化,先民懂得以箸代替手抓飯后,洗手不再是吃飯必要的禮儀,故用盤、匣陪葬也逐漸減少。盥洗盤、匣陪葬的消失,也可旁證箸在戰國晚期或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已成為華夏民族食菜和飯的主要餐具。
當我們祖先漸漸發現箸不但能夾,還能撥、挑、扒、撮、剝、戳、撕等,也就人人欣喜地讓箸在餐桌上扮演著除盛湯外的一統天下的角色。隨著歷史的發展,烹調技藝的不斷豐富,因為箸這一主要角色的存在,涼拌菜、面條、山撥魚、涮羊肉等適于筷箸的佳肴也應運而生。
筷子與民俗
筷子文化源遠流長,看似平淡無奇的筷子卻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人歷來有討口彩的習俗,筷子就有快生貴子、快快樂樂、五子登科等好意頭。十雙筷子在一起,又有十全十美的意思。有人在香港參加婚宴時,發現在餐桌前面,除了擺有飲宴專用的碗筷之外,還有一雙包裝得非常漂亮的筷子,那是讓客人帶回去的禮物,寓意是祝福,祝福新郎新娘成雙成對、情愛深長,也祝福客人獲得同樣的情愛。
在明代,蘇州、無錫、常州等地人十分講究忌諱,而“箸”同“住”諧音,“住”又有停止的意思。人們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帆風順,不住地向前行進,故改“箸”為“筷”。另一說是“筷子”——快也,傳神地表達了食者進餐時的動作情狀和欣慰之態,所以改“箸”為“快子”。由于“快子”多以竹制成,在“快”字上冠以“竹”頭,就成了“筷子”。筷子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在《中國傳統食俗》一書中還記載了不少筷子的寓意。比如在陜西的一些地方,新娘出嫁離開娘家時,要一邊哭一邊把一雙筷子扔到地上,才隨著迎親隊伍上路。到了婆家之后,新娘要從地上拾起一雙預先放在那里的筷子。這樣一扔一撿,有三重意義:第一,表示新娘從此嫁出去了,不再在娘家吃飯了;第二,新娘從此嫁入婆家,婆家要添加一雙新筷;第三,表示新娘子從此之后,便要挑起在婆家烹煮的責任了。
在過去揚州的婚禮中,也有丟筷子的習俗,稱為“麒麟送子”,因為“筷”和“快”同音,所以在婚禮舉辦完畢,新娘被送進洞房之后,賀客要將一雙紅色的筷子,戮破新娘房間的窗紙,把筷子丟進房里,祝福新郎新娘“快快誕下貴子”,然后是拿一雙紅筷和一個碗到房里高唱“筷子筷子,快快生子”,鬧完洞房便把筷子交給新郎,碗交給新娘,寓意他們要早早交合了。
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用筷有許多忌諱,比如在宴會上只有主人先動筷后,客人方可舉筷;在古代祭祖時,不能把筷子頭朝上,而要朝下。在吃飯的時候不要敲打碗,或者盆。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有人以為這種禮儀規范是跟乞討的忌諱有關的。就是說,只有乞丐討食時才會用筷子敲打碗盆。平常生活中如果將筷子豎插在碗或盆上,就算是犯了忌諱,因為只有祭品的碗或盆上面才豎插筷子。所以不少孩子都為了這個動作挨過祖父母的巴掌。孩子拿筷子的姿勢,如果緊靠最前方,母親說這個小孩長大后是依靠父母的;如果緊靠后端,母親說這個小孩長大后會離他們遠去。還有就是筷子不能分開兩根來擺,一定要并攏,表示婚姻才不會分開。
中國是筷子的故鄉,筷子是中國歷代人民每天必須使用的飲食器具。小小的兩根筷子,國人運用自如,從孩童開始就遵循父母的教導學會用筷子。許多落戶于異域的老華僑,為了讓子女留住中華民族的根,除了中秋吃月餅、端午包粽子、除夕吃餃子年飯外,要求合家都要會使用筷子。為此,唐人街內的筷子店貨如輪轉,生意紅人興旺,經久不衰。
中國人在飲食方式上是聚食制,聚食制的長期流傳是中國重視血緣親屬關系和家族家庭觀念在飲食方式上的反映。許多歐美人看到東方人使用筷子,嘆為觀止,稱贊這是一種藝術創造。實際上,東方各國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國。中國人的祖先發明筷子,確實是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
筷子與倫理
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古老國度,其筷子文化以其不朽的品格、獨特的魅力,成為華夏文化大花園里的一朵奇葩。我們的祖先進食也曾經使用過刀、叉和匙,而最后選擇筷子,是因為使用筷子方便,有助于品嘗食物的千般滋味,更衍生出豐富的文化寓意。
筷子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一根為陽,從動的那根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就是兩儀之象。陰陽互動,可得用矣;陰陽分離,此太極不存。這就是對立統一,陰陽互根。兩根筷子可以互換,主動的不是永遠主動,在下的不是永遠在下,此為陰陽可變。
看筷子,一頭方一頭圓。方的象征著地,圓的象征著天。方形屬坤卦,圓形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現矣。坤卦有柄象,柄,把手的意思;乾卦象征著天,象征著第一,常言民以食為天,大概言由此出。手拿筷柄,用筷頭夾菜,坤在上而乾在下,這就是《地天泰》卦,和順暢達,當然吉祥;手拿筷頭,用筷柄夾菜,乾在上而坤在下,這就是《天地否(pǐ)》卦。
用筷子,人生哲理溢指間。用筷子時筷子很自然地把我們的五指分成三部分,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這樣天、地、人三才之象成矣,天、地、人三才之道存于中矣。
無名指、小指在下象征著地道。無名指、小指較弱,其位又在下,須相互依倚,象征著廣大民眾,無職無權,須互敬互愛,彼此扶持,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同時象征著為人處世,孤木難支,人無輔助難以成功。
拇指、食指在上象征著天道。五指之中食指為要,曲伸開合屬它最巧,把握方向屬它最妙。其象征著官、長,發號施令,作威作福,然肆意妄為,終招大禍,須拇指管之方可成事。拇指象征著監管,象征著法律,象征著民心,象征著自然規律……這是從不同層面講的,不可執之一理。食指靈巧,拇指粗笨,靈巧為用,粗笨制約。故天道尚變,但不可亂變。天本健行,但天道不言。
五指之中中指最長,其在人位,象征著人為主體,為萬物之靈長。然居于兩筷之間其位尷尬,象征著中層領導,下有民怨,上有官威;象征著人在中年,上有高堂應盡孝,下有弱子要撫養……總歸一句話:做人難!但只有做人才最長。中年雖不易,中年最輝煌。
使用筷子的禁忌
在世界各國的餐具中,我國的筷子絕對是獨樹一幟。使用筷子是大家從小都會的技能,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的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后則一定要整齊地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在民間,還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地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后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后,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后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
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方人眼里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地指別人,北方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于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被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忌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來回去嘬,并不時地發出咝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被允許。
4.擊盞敲盅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給予施舍。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這種做法是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翻找,不知從哪里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執箸刨墳這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地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一般。這種做法同“執箸巡城”相近,都屬于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法不利落,將菜湯滴落到其他菜里或桌子上的做法。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這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饑不擇食,以至于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倒使,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在用餐時,用一根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被認為是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
10.當眾上香往往是出于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會被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方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為給死人上香,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里是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因為北方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作業本上打叉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
12.落地驚神所謂“落地驚神”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方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于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還有說法,一旦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后再拿起筷子,嘴里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使用筷子的禁忌,有一部分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其深厚的文化積淀。
用筷子的科學
許多家庭買來一把筷子,直到筷子越來越少,變得破舊不堪,才會想起再到超市去買一把新的回家。而超市貨柜上的筷子又是五花八門,有純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銀質的;有一對的、一把的……該挑哪種好呢?
首先,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為涂料中的重金屬鉛以及有機溶劑苯等物質具有致癌性,而且,隨著使用中的磨損,筷子上的涂料一旦脫落,隨食物進入人體,會嚴重危害人的健康。尤其有些家庭喜歡給孩子使用顏色亮麗的彩漆筷子,孩子對鉛、苯等的承受力很低,一定要避免使用。其次,塑料筷子質感較脆,受熱后容易變形、熔化,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骨筷質感好,但容易變色,而且價格也比較昂貴;銀質、不銹鋼等金屬筷子太重,手感不好,而且導熱性強,進食過熱的食物時,容易燙傷嘴。
建議大家選用天然材質的筷子,竹筷是首選,它無毒無害,而且非常環保。還可以選擇本色的木筷。但是,由于材質的原因,竹筷、木筷不容易清洗,會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所以應注意經常消毒,保持清潔。
除了筷子材質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筷子的正確使用和保養也非常重要。首先,一家人盡量不要混用筷子,因為混用的話,容易造成一些疾病的交叉傳染。研究表明,將近一半人的體內存在有導致胃病的幽門螺旋桿菌,而這些細菌大多是通過家庭傳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傳播介質之一。因此,家里的筷子最好做到專人專用。其次,清洗筷子要徹底。許多中國家庭洗筷子都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之后往筷子簡里一插就算洗好了。殊不知,這樣筷子上很容易滋生細菌,并隨食物進入人體,危害人的健康。
正確的洗法應該是:用清水仔細搓洗筷子,瀝干水后,再放進筷子筒。而且,筷子簡應該選擇鏤空、底部不積水的,并做到經常清洗、消毒。最后,筷子要勤更換。在不少家庭中,一雙筷子使用兩三年是常有的事。但筷子一旦用久了,表面就不再光滑,而且經常搓洗也容易使筷子變粗糙,出現許多細小的凹槽,非常容易殘留細菌。因此,筷子最好每半年就更換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