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日益增多,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也備受關注。作為一名教師,看到不少留守學生學習觀念淡薄,有些甚至經常出入網吧,或是因父母的離開而心情不好,我對此感到深深地憂慮。于是我在日常的工作中,總是有意或無意地給留守孩子多偏點心眼,讓他們感到更多的溫暖和關愛,是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他還是個好孩子
我曾經擔任一個77人大班的班主任,其中留守學生就有17人。大部分留守學生沉默孤僻、不易溝通,普遍存在遲到、曠課的情況,甚至出現了泡網吧、抽煙等不良現象。王俊龍同學就是其中的典型。
由于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由爺爺、奶奶照看。王俊龍同學本來充滿朝氣、活潑可愛、積極上進、勤奮好學,學習成績是班級前五名。自從父母外出打工后,他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不僅勞動上不積極主動,而且學習上不思進取,經常上課遲到、早退,常常出入游戲廳,成績成績直線下降。于是我對他尤其關注。
有一天下午,發現王俊龍同學又沒有來學校,我立刻去家里詢問他的奶奶,才知道他今天生病了。我想,“老人家年齡大了,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嗎,功課落下來怎么辦?”于是我馬上帶他到學校醫務室看病。還一邊輸液一邊給他補習功課,他聽的非常認真。午飯的時間到了,我給他做了一碗雞蛋面條,他吃的津津有味。當時,我對他說,“你什么也別想,好好吃吧,吃飽了,精神就好了,病也會好得快些”。這時候,我發現他的眼睛濕潤了……
后來,通過進一步了解,我發現王俊龍同學是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王俊龍同學的爺爺、奶奶認為他缺少母愛,就對他過分寵愛,學習上從不過問,導致自己都管不住他自己。于是,我就給他講解父母生活的艱辛,爺爺、奶奶心中對他的希望,農村的孩子早當家等等一些淺顯的道理,告訴他把學校、班級當成他的家,把老師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學好知識作為自己的努力目標,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以回報師長和社會對自己的培養和關愛。他深深地點了兩下頭,我知道他還將是一個好孩子。
我在學習上也給予王俊龍同學幫助。我組織協調課任老師在學習上對他進行輔導,增強學習興趣,讓他從學習中獲得快樂,體驗成就感,以此沖淡不良情緒。
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王俊龍同學的性格變得開朗起來,學習也刻苦多了,還主動與別人交談。他有什么事情都跟我講,看到他這么大的變化,我從心里感到很欣慰。
可見,對于王俊龍這樣的留守學生,我們除了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加強學習上的指導和生活上的照顧,還需要在心理上進行疏導,及時幫助他們走出誤區以外,在思想上加強引導,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其獨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質。
二、像家長一樣愛她
肖攀同學的父母也在外地打工,她的年齡較小,這個從小習慣依賴父母的小女孩,在突然之間離開了父母,心理上失去了依靠,一下子變得少言寡語,心情越來越不好。
記得剛開學不久,一位瘦小的小女孩站到我面前,說,“劉老師,我存80塊錢”,她的聲音很小,眼睛里也充滿著迷惘。“怎么這么多?”我問。她立刻淚流滿面,說:“爸媽在外地打工,我每次多帶的錢就存在你這里,免得下次從家里再帶,可以嗎?”她哽咽了。“當然可以,隨時用隨時取。別哭了,有什么困難和想法,就找我!”我答道。
從這以后我經常找肖攀同學談心,談生活的經驗,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我發動全班師生一起從生活和學習上幫助她,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幫助留守學生”志愿隊,讓同學們經常找她談心,一起探討學習,探討生活,一起做游戲,讓她感覺到了家的溫暖。
通過親身感觸,我在生活上進行對她進行關心。我向學校建議,將肖攀同學納入“兩免一補”政策享受范圍,解決她的書本費及生活費,并及時了解她的生活狀況,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有一次,天氣突然轉涼,別的學生家長都來給孩子送衣服,而肖攀同學的家人在外地,沒有送衣服來,看著她那瘦弱的身體裹著一件薄薄的外套,我立即回家給她拿了一件羊毛衫。同學們知道以后,你5毛、我1元的爭先恐后為她捐款。看到大家的熱情,雖然父母沒有在身邊,卻得到了勝似父母的愛,肖攀同學熱淚盈眶。
在調查留守學生問卷中,肖攀同學說:“目前,雖然我父母不在我身邊,不能照顧我,可我卻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特別是我的班主任劉老師,她就像自己的爸爸媽媽一樣呵護著我,我感到自己很幸福很滿足,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報答劉老師。”后來,肖攀同學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被評為學校文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