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CNN總裁特納預言“新聞才是未來電視業(yè)競爭的真正戰(zhàn)場”,如今這個預言已經成為現實:尤其是近幾年來,電視的競爭逐漸由以往的電視劇之間的火拼轉變?yōu)殡娨曅侣劦妮^量,“新聞立臺”成為全國眾多電視臺的一項發(fā)展戰(zhàn)略。因此作為新聞傳播中的守門人的主持人不再是簡簡單單機械師的傳聲筒,也不再是編導控制的一個播報工具,而是以個性化的視角來解讀新聞,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關注時事。而這些都對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業(yè)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此同時記者型節(jié)目主持人應運而生,而在西方廣播電視界,知名度較高、較有成就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大都出身于知名記者,有著豐富的新聞工作經驗和強烈的新聞敏感,以至于在突發(fā)重大事件面前,都能夠迅速地選擇角度,準確地把握分寸,從容地侃侃而談。
然而在中國的電視主持界卻存在著這樣一個怪圈:電視主持人的更新換代速度非???,主持人幾乎就成了一個吃青春飯的職業(yè),到了一定年齡就銷聲匿跡,被一張張年輕新鮮的面孔代替。其實這不僅和一些主持人缺乏自己的主持風格很容易被替換有關,也和很多節(jié)目一味追求年輕化,時尚化有關系,同時也是因為隨著人們審美的提高和精神文化需求的發(fā)展,觀眾對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在這種情形之下集記者、主持人角色于一身的記者型主持人越來越受到觀眾青睞。
作為一名主持人,往往內容比形式更重要。一個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除了具備較好的播音基本功外,還應具備敏銳的政治頭腦,明智的見解和洞察事物的能力,掌握群眾跳動的脈搏,及時向他們傳播最關心的問題,這是取得觀眾信任和認可的必要條件。主持人如果僅限于演播室這個狹窄的工作空間,沒有豐富的采訪經歷和生活閱歷,就沒有對新聞事件深刻而理性的認識,駕馭整個節(jié)目的能力也無從談起。所以,做優(yōu)秀主持人應先從記者做起,去更多地深入生活,以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豐富采編實踐和新聞工作經驗。
記者型主持人有著對新聞事實的獨到看法和見解,更加凸顯個性風采
比較有名的節(jié)目,如美國以前的《黃金時間直播》以及我國的新聞評論性節(jié)目《焦點訪談》,《新聞1+1》他們秉承著一種轉述事實的角度,在發(fā)布了社會事件的真相之后,往往要對事件進行一定的評論。這種評論既遵循客觀事實,又見解獨到,將主持人的個性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出來。如果不是因為主持人有著多年的記者生涯積累下的文化素養(yǎng)和內涵,他們是不能夠針對新聞事件作出如此恰到好處的評論。
記者型主持人具備良好的記者素質
節(jié)目主持人是節(jié)目的靈魂。知識的廣博度決定了主持人表達作品的內涵、深度。節(jié)目主持人能在節(jié)目中出彩,觀眾就愛看,收視率就能提高。如何出彩?最重要的就是主持人必須要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這遠比人們所追求的漂亮的外貌要深刻得多?,F在,各臺都將主持人現場表達能力作為衡量節(jié)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要求主持人即興主持,如果腹內空空,知識不足,很難勝任工作。這就要求必須提高素質,注重自己文化修養(yǎng)的提高和知識的積累,以便能用本色的、能動的即興式語言來主持,讓欄目出新、出彩。豐富的采訪經驗和多讀書是提升文化素養(yǎng)和業(yè)務實力的必經之路。記者每天深入一線采訪,遇到形形色色的新聞人物和新聞事件,無形中促使記者去盡可能多地了解和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經歷是財富,年復一年的積累會使主持人成為一個涉獵廣泛、見多識廣的雜家。“腹有詩書氣自華”,有知識、有閱歷的主持人才能把節(jié)目做得有品位,在主持節(jié)目時才會得心應手,應付自如。所以,職業(yè)的需要使主持人必須成為一個“雜家”。
記者型主持人擁有更敏銳的新聞嗅覺,細致的觀察能力
對新聞工作者來說,觀察力是發(fā)現新聞和事實真相的武器,是主持人個人素質的體現。2005年南京臺在播出菲律賓人質事件的新聞時,主持人在整個新聞的錄像畫面當中單獨截取了一張阿羅約總統(tǒng)的笑容。從這個角度使一個悲劇事件的解決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在節(jié)目的錄播當中,無論正面還是負面的新聞,抓住事實真相的基調,往往就是因為一次細心的發(fā)現。
記者的閱歷能煥發(fā)主持人持久的生命力
有些新主持人,注重的只是外在形象:化妝漂不漂亮、神態(tài)自然否、表情端莊不端莊、服飾好不好看,這樣給觀眾的感覺僅是一個矯揉造作、內存空虛無物的傳聲筒。青春轉瞬即逝,唯有學識會永遠沉淀。而記者的閱歷會豐富主持人的思想和文化內涵,給人以成熟、穩(wěn)定、自信之感,這也是主持人長遠立足的取勝法寶。
大凡成功的節(jié)目主持人,都有多年的記者生涯,具有豐富的閱歷和積蓄深厚的文化底蘊,加之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在美國,幾大電視網新聞主持人無不先是從記者干起。如前CBS“晚間新聞”主持人沃爾特·克朗凱特和丹·拉瑟在成為主持人前曾分別是CBS名記者、CBS駐白宮首席記者,有著10多年記者經歷。美國著名主持人邁克·華萊士年屆80,還活躍在電視熒屏上并深受觀眾喜愛。在國內,央視名主持人白巖松、水均益、崔永元等都有多年記者或編輯工作經歷且具有較強知識儲備:白巖松以犀利準確的采訪和富于理性與感情色彩語言表述的風格,體現了記者型節(jié)目主持人對社會個性化觀察與思考的深度。水均益以他勤奮認真、細致周到、全身心地投入采訪和主持的工作作風贏得同行信賴,并以出色地完成“重大事件”、“國際名人”的采訪報道而著稱。崔永元個性化主持風格使他“一開口就能令受眾有發(fā)笑的欲望”,并征服了億萬觀眾。
因此很多優(yōu)秀的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并不是光靠播一些程式化的新聞就能得到聽眾或觀眾認可的,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節(jié)目主持人首先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記者型主持人,去更多地深入生活,走進第一現場,以獨特的視角觀察社會,豐富采編實踐和新聞工作經驗。在調查過程中,學會機敏而冷靜地梳理現場的信息,深入挖掘事件的內涵和外延;在演播室里,為受眾提供了觀看和思考的線索。使節(jié)目永葆青春,而不是曇花一現。從而更加推動中國新聞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