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舞蹈是一種文化現象,它植根于人民生活,代代相傳演變,每個民族都用自身特有的原生態舞蹈動作和思想情感來表現社會生活,反映出各民族的習俗文化、風土人情、民族精神、審美心理、宗教信仰、圖騰崇拜等歷史文化內涵。此外,在整個民族民間舞教學課堂中,教師的語言刺激也是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的重要因素。專業語言是基石,感覺語言起領航作用,而形象性語言賦予前兩者以活力和生命力,它們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關鍵詞:舞蹈文化風格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前言
56個兄第民族在廣大地區生活繁衍,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傳統文化背景和在人民群眾中廣泛并直接流傳,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各民族民間舞蹈由于歷史傳統文化、地域、自然環境、生活方式等多重影響,使得各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中積淀著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精神、審美心理、宗教信仰、傳統觀念、風俗習慣等文化現象。因此,各民族舞蹈特有的風格特點和情感表現都與他們本民族的民間文化息息相關的。而把民間舞蹈文化融入到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更能體現大學民間舞教學的文化性,所以我認為作為一名民間舞蹈老師必須對民間舞蹈文化有更深的認識并運用至課堂教學中來啟發學生的內在表演形式,這樣能使學生更好的區別和掌握各民族不同的風格及韻律,并對民間舞產生濃厚的興趣。總的說我認為在民間舞蹈課堂教學中是離不開民間舞蹈文化做基奠的。
二、民間舞蹈文化的潛在認識
羅雄巖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劃分為農耕文化、草原文化、農牧文化、綠洲文化、海洋文化等五種文化類型,這是由于各民族地域、自然環境和民俗文化的不同而形成的。農耕文化型—主要是分布在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等三大平原區,以及西南云貴高原的丘陵河谷地帶的少數民族,他們以耕作勞動為主,多信仰佛教、道教,以及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企盼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觀念。舞蹈形式豐富多樣,舞姿動律優美、和諧、安詳。如漢族、朝鮮族、傣族等。草原文化型—主要是居住在遼闊草原、駿馬馳騁的蒙古族,他們以從事狩獵、游牧與畜牧業為主,普遍信仰薩滿教,而且他們把翱翔于藍天自由的雄鷹和馳騁草原的駿馬作為本民族的象征。使得蒙古族舞蹈動作獨具瀟灑、豪放的風格,并在舞蹈中體現出有著“天之驕子”之稱的蒙古族人民心胸開闊、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農牧文化型—主要是居住在青藏高原、云貴高原上的山區或河谷地帶,以從事農業、牧業、林業的勞動生活為主的民族,如藏族、羌族、納西族等。在藏族舞蹈中由于地勢、自然環境、勞動生活的關系,形成藏族舞蹈前傾、懈胯、松弛的體態風格。他們的舞蹈文化與宗教文化密不可分,他們信仰藏傳佛教、崇奉多神,如神鳥“孔雀”(吉祥的象征),在舞蹈中人們用舞姿來模仿神鳥的形態,充分體現出藏族人民虔誠的宗教心理,對美好愿望的憧憬。
三、民間舞蹈文化的滲透和啟發
通過上述我們對民間舞蹈文化的潛在認識,使我們更深的了解各民族民間舞蹈由于歷史傳統文化、地域、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不同而導致各民族的民族心理、傳統觀念、舞蹈形式也有很大差異,所以說各民族的傳統舞蹈形式與他們本民族的文化是緊密聯系的。而回歸于民間舞課堂教學,我認為把民間舞蹈文化融入其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現今還有大部分學生只是純粹的模仿和復制老師的動作,而對于各民族特有的風格、內在情感卻很難把握,這是由于老師在教習過程中忽略了民間舞蹈文化性的導致的結果。所以,要想使學生更好的把握各民族舞蹈風格就必須先讓他們了解各民族舞蹈的傳統文化。
(1) 從體態、動律中體現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我們就以東北秧歌基本體態、動律來說,形成這種體態、動律也是根他們本土傳統文化、地域和生活方式等密切聯系的。因為他們居住在遼闊的東北平原,地勢平坦、寒暑分明,生活在這里的漢族人民,多是從事墾荒、開礦、搬運的勞動者,他們受大自然與勞動生活的陶冶培養,而形成了東北人民樸實、堅韌、直率、樂觀的性格以及喜歡氛圍濃郁、線條粗獷的審美情趣。還有每逢年節、廟會時,人們都敲鑼打鼓,舞動秧歌,熱熱鬧鬧的來求神保佑故土新居兩地平安和共同娛樂、消除鄉愁、增進團結,充分體現出東北人民那種奔放、熱情的心理。其中由高蹺秧歌表演最受眾人歡迎,并逐漸在東北等地區形成了才高蹺舞動的傳統舞蹈形式,踩高蹺的由來跟原始圖騰崇拜、宗教信仰有著密切聯系,踩著高蹺舞動也是其民族的獨特風格體現。
(2)從心態把握中體現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在所有的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朝鮮族舞蹈是最難跳的舞種,特別是其心態表現部分是學生們最難把握的一環。朝鮮族舞蹈主體是沉穩、典雅、含蓄的風格特征,講求“內韻”,是用心里的氣息和感覺帶動肢體運動。鮮族舞的心態特征是貫穿于所有的鮮族舞蹈動律及動作中。而在課堂中學生們主要是對鮮族心態的理解不深,所以只是外在訓練動作而缺乏鮮族獨特的內在韻味,并體現不出鮮族人民沉著堅韌、典雅、含蓄的性格。所以在教習鮮族的心態過程中運用本民族的歷史背景、民族思想觀念等文化知識顯得尤為重要。朝鮮族具有濃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內涵。它是勤奮團結、勇于抗暴的民族,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侵略,抗暴斗爭層出不窮。長期的抗暴斗爭形成了朝鮮人民沉著堅韌的心理。另外,中國儒家文化傳入朝鮮,人們有意無意識的接受儒家文化思想,其中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精髓即“義”、“禮”、“孝”道德觀念,成為朝鮮人民的主要思想觀念,在這種思想影響熏陶下,形成朝鮮人民質樸、內斂、典雅的性格。只有這種歷史文化背景、傳統思想觀念在學生們腦中根深蒂固,學生們才能更容易的把握朝鮮族舞蹈的心態特征,在舞蹈動作中心態把握準確了才能跳出鮮族獨特的內在韻味及沉穩、含蓄、典雅的風格特征。
(3)從動作形態特征中體現民間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在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每個民族都有著不同的動作形態特征,這也與各民族的民間舞蹈文化不同息息相關。主要是因為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圖騰崇拜觀念不同所導致。
1、通過要學生模仿各種民間舞的姿態與動律,并介紹學生了解這種舞姿的成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想象,更好地理會民間舞蹈中的動作,才能更好的根據這種動作展開豐富的想象。
2、在民族民間舞課堂上還可以通過不同民族的不同節奏特點啟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各個民族舞蹈的風格,學習好民族民間舞。
通過對不同民族的節奏特點展開想象,深刻了解不同動作的節奏特點,開發與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學習好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舞蹈。
結束語
通過以上所述,真的可以使我們了解到,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課堂教學是緊密聯系的,各民族特有的舞蹈風格都是受各民族傳統舞蹈文化的影響而來的。而回歸于民間舞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是僅僅停留于模仿和復制動作而缺少對各民族舞蹈文化性的了解導致不管跳什么民族都是一種韻味,沒有特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不管是某個民族的任何一方面的訓練,要想使學生更容易、更準確的掌握各民族的風格特點和民族心理,并使學生對民間舞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么作為老師運用民間舞蹈文化知識融入到課堂中來啟發和指導學生是十分重要的。總的來說我認為民間舞蹈文化對民間舞蹈課堂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