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觀動力,是學好各科的基本前提,語文也不例外。本文就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進行論述。
關鍵詞:語文;學習動機;激發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動機是學生取得良好學習結果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動力,有了恰當的學習動機,學生可以更加努力有效地學習。對于語文教師來說,在教學中無論是進行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還是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如果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就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而,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調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
一、學習動機的含義
動機,是指引發并維持活動的心理傾向。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并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因素。學習動機具有激活、指向和強化的功能,對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學習動機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
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受語文學習動機的制約。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就能把語文學習變成一種自覺的行動,努力去完成各項語文學習任務,并能在學習中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語文學習效果。相反,如果沒有明確的語文學習動機,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語文學習可能就成了在外界壓力下的被迫行為,成為一種沉重的負擔,學生甚至會想方設法地逃避學習。因此,教師要針對語文學科的特點,并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三、語文學習動機的激發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動機維持在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上,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增強學習的效果,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下面我就如何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1.讓學生充分認識和體會語文的價值,激發語文學習動機。
語文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語文學科是基礎的基礎,是百科之母,學好語文具有難以估量的重要價值。語文教師應設法讓學生明確語文的價值,讓學生體會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使學生對語文產生初步的求知欲,從而激發學習動機。例如,語文教師在講課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傳遞觀點:語文學科所包含的廣闊知識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有巨大作用;語文中“聽說讀寫”的能力對生活實踐有巨大作用;語文中那些經典性文章對陶冶情感、啟迪心智、健全人格有巨大作用,等等。這樣能夠讓學生自覺地意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從而激發起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2.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基礎。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直接制約著學生的情感和意志,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行為。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情感基礎。要想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教師轉變在教學中的傳統角色,從高高的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來,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尤其語文教師,可以利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閱歷,在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及時給予幫助,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并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尊重和理解之下輕松愉快地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
3.利用目標的作用。
學習目標是學習者要達到的結果,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就有了方向。制定合理、明確的目標是促進學生學習動機形成與發展的有效措施。在教學活動開始前教師應向學生講明學習的目標及意圖,這樣能讓學生知道一堂課應該學什么,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完成什么樣的目標。學生做到 “心中有數”,更明確地知道該學習哪些內容,該朝什么方向努力,就能少走不少冤枉路,學習也就更有效,學起來也會更有勁。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制定出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目標。如,考試之后讓學生分析自己取得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明確下一階段學習時努力的方向和重點,并讓學生合理地設定下一階段的目標,時刻提醒自己為既定目標而努力。鼓勵和幫助學生為自己設定目標,不斷監控目標的完成情況并提出改進措施,這增強了學生作為學習主人翁的意識,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4.創設問題情境,進行啟發式教學。
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情境。創設問題情境是進行啟發式教學的關鍵,而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它可以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采用啟發式教學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就是孔子所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道理。
5.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來激發學習動機。
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實驗證明,反饋學習結果對學生學習具有激勵的作用。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結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效果、解答問題的正誤以及成績的好壞,都能使學生看到自己進步與不足,從而使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得到加強,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倘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不置可否,學生就會感到無所適從,因而教師應該及時具體、多渠道、多形式地將反饋信息傳遞給學生。
6.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自信。
人們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重要。學習方法正確,學習就會事半功倍,學生也就會越學越高興,越來越自信。反之,沒有掌握方法或方法不對,學習就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學生也就會越學越沒勁,甚至喪失信心。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責無旁貸地向學生介紹科學的學習方法,尤其對學習努力但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更需要這方面的幫助。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具體地、有針對性地介紹不同的學習方法,使其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能更好地完成語文學習任務。
7.教學中正確使用評價,妥善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表揚、獎勵比批評、懲罰能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因為表揚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而批評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但一味地表揚、激勵,會讓學生心浮氣躁,不能客觀認識自己,不能自我反省。所以,適當的表揚要優于批評,教學中要以積極評價為主,消極批評為輔。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正確使用評價,妥善進行獎懲,強化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
綜上所述,學習動機是學好各科的前提和動力,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語文,必須要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語文教師應不斷鉆研,遵循語文學科的一般規律,并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才能找到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有效方法,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4.
[2] 郭瑜.淺談語文學習動機的激發[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02).
[3] 陳鴻秀.試論語文學習動機的激發和維持[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02,(06).
[4] 曹會容.關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動機的幾點看法[J].考試周刊,20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