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對外經濟貿易急劇增長,隨之而來帶動了我國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業在給我國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問題。生態的嚴重破壞,給我們生存的環境帶來的不只是污染、垃圾,還有身體的損害。本文擬通過論述我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問題,力求促進二者的和諧共存,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旅游業;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世界旅游業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取得了飛速的、蓬勃的發展,各個國家為了追求經濟的發展,都在大力發展旅游業。歐洲很多國家率先發展,建立了許多風景名勝之地,包括自然的、人文的、歷史的、地理的等等。而我國發展旅游業則是自改革開放以后的創舉,中國以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美麗的自然環境和友好的人民而為世界各國所向往。與此同時,由于來華的旅游人數不斷增加,而且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再加上我國本國的旅游消費人群的暴漲,給我國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和破壞。
一、 我國旅游業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源
(一) 單純追逐經濟利益、忽視環境保護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單純追求經濟的片面性增長,一味開發、攫取自然資源,后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多,隨之讀書、旅游成為人民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國家大力開發旅游業,而此時我國對于旅游業的發展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規劃,從而導致我國的旅游業也是片面追求了經濟效益、而而忽視了環境保護和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問題。
(二) 旅游資源的掠奪性開發利用
自從旅游可以創造經濟利益這一觀念深入人心之后,人們對于旅游資源的攫取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也一刻沒有停歇過。為何說掠奪性開發攫取?根據我國法律相關規定,自然資源保護區只有實驗區可供游人參觀玩耍,但實際上,為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來華旅游,我國很多旅游區都將緩沖區、核心區也作為開放景區,供游人觀賞參觀。這說明在巨大利益的驅使之下,放棄道德觀念和法律法規于不顧,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勢必對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三) 旅游業相關管理主體缺位
經濟利益至上的理論往往導致其他主體與旅游景點競相開發旅游資源,對旅游資源造成了更大的壓力和破壞。眾所周知,旅游業的主管單位是國家旅游總局,但國家旅游總局的主要任務是制定和規劃各旅游區的等級評定,綜合開發。實際上就是只管開發,不管保護,而旅游離不開森林樹木、花鳥魚蟲,這些東西又歸在環保、漁業、林業、畜牧等部門的主管之下,造成了開發者不保護、保護者不開發的混亂局面,這是我國旅游管理法律制度的缺失和錯位。
(四) 游客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
我國風景名勝眾多,每年吸引大批中外游客來華參觀旅游。但少部分中外游客環保意識淡薄,道德素質低下。在我國各大景區肆意妄為、毫不檢點的情況時有發生。我們在景區中到處可以看見隨地大小便、垃圾滿地、任意涂鴉。將我國的法律法規、道德意識置于腦后,這不僅不利于我國旅游資源的長足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凸顯了我國部分國民素質亟待提高的殘酷事實。
(五) 旅游立法不完善,各層級法律法規相互沖突
我國目前關于旅游業的法律法規繁多,包括現行的《旅游社管理條例》、《旅行安全管理暫行辦法》、《自然保護區條例》、《自然保護區土地管理辦法》、《風景名勝區管理辦法》以及《環境保護法》、《文物保護法》、《礦產資源法》等一大批法律法規,但是各個法律法規之間相互沖突、內容繁雜凌亂,層次低下,沒有統一實施的可操作性。
二、 實現我國旅游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對策
(一) 合理規劃,杜絕盲目開發利用
一切旅游景區、旅游產業在開發利用之前,都要由環境保護和旅游開發主管部門進行合理規劃。旅游產業的規劃是一個工程浩大的工作,也是一項相當復雜的經濟工程,涉及園林、建筑、地理、環保、法學、經濟、管理、旅游、社會學、美學等學科和領域。因此,有關主管部門應組織專家學者在其各個專屬領域進行全面地、綜合地科學論證,并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進行專門的環境影響評價,得出綜合評估報告。
(二) 提高旅游從業者的環保意識
旅游從業者雖然不比旅游的人數多,但其作為旅游業的主要從事人員,應當嚴格遵守旅游業的從業規則。對此,國家可以專門為此對旅游從業者進行培訓,加強其環保意識、增強其環保觀念。在此基礎之上,由旅游從業者引導和規范旅游人員的行為。比如,可以在游客買門票時為其免費發放環保垃圾袋,杜絕其隨地亂扔果皮紙屑的機會。對于亂扔的游客,對其可以采取懲罰措施;對于保護景區環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表彰其環保行為。對于拒不悔改者,應毫不客氣的予以重罰。同時加大對于環保的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環保意識和水平。
(三) 建立一個綜合協調指揮的機構和部門
前面的敘述中已經說過,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旅游業的開發管理部門是國家旅游總局,而我國對于環境的保護則是由環保、農業、林業、畜牧、漁業等其他部門分別執法,沒有一個協調統一的執法環境。筆者在此建議,由國務院主管部門牽頭,成立一個有環保、農業、林業、畜牧、漁業等多部門的綜合執法機構,在遇到重大決策和重大事件時,由此綜合協調機構統一研究決策,既能充分體現出其科學性、民主性、又能有利于各部門綜合規劃、協調指揮、權衡利弊、以防執法不統一、決策不科學的事情出現。
(四)確立公眾參與原則在環境保護中的地位
確立公眾參與原則,提高公眾參與保護環境的意識。保護環境是全社會的行動,只有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此特別強調,旅游是每個人的權利,同時保護環境也是旅游者的義務和責任。在學校正規教育之外,包括各級環保部門的宣傳機構在內的有關部門還要重視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等傳播媒介進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普及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強化人們對環保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做出保護環境的實際行動。
(五)統一旅游立法、加強旅游執法
如前所述,世界各國為了規范旅游業,都制定了旅游業的專門法律法規。我國亦應順應世界的發展趨勢,制定專門的旅游立法。在此筆者建議制定專門的《旅游法》,在制定《旅游法》過程中,應該對旅游業和環鏡保護的關系加以重點論述,對于整個旅游業做出科學統一的規定,綜合評定,以促進我國旅游業的長足和可持續發展。與此同時,國家立法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對于有法不依者嚴厲懲戒,絕不姑息縱容,嚴格追究其刑事和行政責任,使以身試法者得到應有的代價,從而保證我國旅游業法律法規的順利貫徹實施,為我國的旅游事業創造更加有利的發展環境,為中國旅游業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法制辦農業資源環保法制司.風景名勝區條例釋義[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7:144~151.
[2] 楊富斌,韓玉靈.旅游法論叢[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5:146~154.
[3] 張堅鐘,張天平.旅游法律法規案例精選與解析[M].中國旅游出版社,2004.3月第一版.
[4] 陳常優,沈娟.試論國土規劃與生態環境的保護[D].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第37卷第二期.34~38.
[5] 董紅梅.論旅游者合法權益的保護[D].吉首大學學報,2007: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