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間詞人們在作詞技巧、詞作內容、詞品追求上并不是很高,但是《花間集》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詞集,在中國古代詩詞史上的地位仍然不可小覷。《花間集》中有諸多關于女子頭發的描述,不同的法式、不同的發絲描寫都會表達出不同的思想感情。通過對女子發絲、發式的描述,花間詞人們表達出了各種纏綿悱惻的感情。
關鍵詞:《花間集》、愛情、發絲、意象
中圖分類號:I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花間》半千,一言以蔽之,思斷腸。自古以來,柔腸寸斷似乎就是女子的專利。青絲纏繞,指尖悱惻,也伴有女子的淺吟低唱。《花間集》中,有為數可觀的詞作是通過這“三千煩惱絲”來傳遞千千情結。女子發式多樣,一頭綠云傾城傾國間也演繹著絲絲惆悵。不論是釵頭鳳飛,還是云鬢拂面,甚至是髻鬟狼藉,千嬌百媚的如水嬌娘們總能勾勒出一段段纏綿悱惻的相思離愁。而且不論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家閨秀,還是高潔清冷的“檻外人”女道士,抑或是養尊處優的貴家少婦,甚至是風吹日曬的淘金女,在發髻的國度里,沒有身份地位的差別。
“男子作閨音”是詞的一大特色,花間詞人對詞體這一特點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中不少人從女性的角度訴說愛情、別離,有女子的溫婉又有文人的雅趣。《詩經》中就有“首如飛蓬”的描寫,將女子對情郎的思念表現得極盡徹底。《花間集》中的女子雖然沒有“首如飛蓬”那樣夸張,但是發絲松垮不曾梳妝的女子也是有的。
菩薩蠻
溫庭筠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繡帖金羅襦,雙雙金鷓鴣。
一覺醒來,花屏上的水墨山水在晨光中隱隱約約好似女兒靈動的心竅。低頭扶額,鬢間的發絲俏皮的飄過眼簾。懶懶的起床,細心地勾勒出細長精致的蛾眉。挽起青絲,輕撫秀靨。銅鏡中發髻上嬌艷欲滴的盛花裝點著美麗的容顏,分不清哪個是花哪個是人。起身穿上新繡的綾羅短衣,衣裳上的那對金鷓鴣,似乎嬉戲在自己的心田。娘子已紅妝,相公緣何還不歸?溫庭筠的這首詞中不著一個思字,可字里行間卻透露著脈脈的愁情思腸。末句“雙雙金鷓鴣”一語道破天機。而女子那縷寂寞的發絲,更是讓人柔腸寸斷。
溫庭筠在《花間集》中被列于首位,詞集中收錄其作品66首。他是第一個努力作詞的人,長期初入秦樓楚館,“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把詞同南朝宮體與北里倡風結合起來,成為花間派的鼻祖。溫庭筠《菩薩蠻》之下還有一首小詞,描述的甚為慵懶。
菩薩蠻
杏花含露團香雪,綠楊陌上多離別。燈在月朧明,覺來聞曉鶯。玉鉤褰翠幕,妝淺舊眉薄。春夢正關情,鏡中蟬鬢輕。
朦朧之中,仿佛愛人還在身邊。記得分別那天,嬌艷欲滴的杏花上點點的晶瑩晨露,那樣的俏皮可愛,綠楊裝點的古道清爽翠綠……這樣良辰美景,情郎卻離去了。看著寂寞的燈光應和著凄涼的月光,女子似乎聽到了一聲聲破曉的鶯啼。起身,掛玉鉤,連床邊的翠幕都是寂寥的。看著銅鏡中已然殘淺的妝容,回想起夢中的纏綿,一聲嘆息,鬢發如蟬翼。
思念是空氣,無處不在。寂寥的人兒就算是盛裝完畢,也還是逃不過它的纏繞。
薛紹蘊浣溪沙
紅蓼渡頭秋正雨,印沙鷗跡自成行。整鬟飄袖野風香。不語含嚬深浦里,幾回愁煞棹船郎。燕歸帆盡水茫茫。
秋,長滿紅蓼的渡口。雨,印滿沙鷗足跡的沙灘。人,盛裝打扮紅袖飄香。人,粗布短衣掌船嘆息。帆,歸盡。水,茫茫。人,寂寥。
雖然已經是打扮妥當,可還是擔心發絲紛亂。萬一愛人歸家,遠遠看見自己首如飛蓬,多難為情。于是一遍一遍的抬起素手輕抿秀發,以免被俏皮的秋風吹亂。可是她忘了,愛人剛走,怎會馬上回來?
當然俠骨也會有柔腸,男子也會有思愁。《花間》中的相思怨情,也并非全部是女子的。
溫庭筠酒泉子
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玉釵斜簪云鬟髻,裙上金縷鳳。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碧波漾漾,春水繞樓。月兒高掛,風兒吹,吹落了絢爛的杏花。我獨居在這美麗的小樓上,每日翹首。可是那頭戴玉簪,身著繡金鳳凰的女子為何還不歸?一封封沾滿相思愁緒的書信,寄托著我每日每夜的思念,燕兒南飛,能否帶給你知道?短短的小詞,首句點出“楚女不歸”。
記得吳越王妃歸家時日已久,吳越王思念非常,又不好催促。于是手書一封,一句“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阡陌邊上的花已經開了,清麗芬芳,愛妃可以一邊欣賞著春花,一邊回來了……沒有說自己有多么的思念愛人,可是催促歸家的想法溢于言表。吳越王也是個癡情人,如同《酒泉子》中的主人公一樣。看啊,這邊的風景多么的美麗,如若你在身邊,良辰美景,繡幌佳人,公子紅妝,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涼風已起,杏花已落,貪玩的你怎還不歸?
南京夫子廟,秦淮河邊上就是江南貢院。江南八艷巡城演出的時候,眾多才子就在邊上觀賞贊嘆。有才子的地方必有佳人,有佳人的地方,怎能沒有片片飄香綠云?
溫庭筠菩薩蠻
蕊黃無限當山額,宿妝隱笑紗窗隔。相見牡丹時,暫來還別離。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心事竟誰知?月明花滿枝。
詞中沒有對發式的描述,甚至沒有透露一點點關于頭發的字句。可是一句“翠釵金作股,釵上蝶雙舞”便使得女子精致的妝容發式躍然眼前。“相見時難別亦難”古詩詞竟有如此大的魅力,一種相思,兩處閑愁,多種表達。女兒家的心事,總是說不明道不清,剪不斷理還亂的紛擾。清晨夢醒,額上紅妝淺沒,茫然地望向窗外。隱隱約約的窗紗隱去了你的微笑。簾外牡丹盛開,如此妖嬈的繁花竟也留不住你匆忙的腳步。起身梳妝,翠釵精細,釵頭的彩蝶振翅欲飛,栩栩如生。看著銅鏡中嬌艷的人兒,啟唇輕嘆,心中愁緒誰人知?簾外卻又繁花似錦,皓月當空,良辰美景,這該如何是好啊!
韋莊思帝鄉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初讀這首小詞時,朗朗上口,竟被詞中女子的大膽震撼了。饒是現在,可能也沒有這樣大膽的女子,敢于這樣表露自己的心聲。古時大膽的女子,卻也并非只有這樣一位。漢樂府詩中,也有這樣一位大膽追求愛情的女子。
上邪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首詩屬于漢樂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辭》,歌辭中的女子不再是柔柔弱弱只知拈花微笑含羞低頭絞衣袖的形象,而是大膽說出自己誓言:山沒有了棱角,江水干涸,寒冬打雷,炎夏飄雪,天地合二為一。當這些都出現的時候,我才能跟你分開!多么熱烈的愛情,多么大膽可愛的女子。
韋莊《思帝鄉》中的女子,與漢樂府《上邪》中的女子,雖然生活的時代不同,甚至連誓言的對象,發誓的情況都不同。一個是尋愛,一個是示愛。可是她們大膽、潑辣以及強烈的感情,不能不讓人動容。而且詞作語言通俗卻又不失美感,春游與女子尋愛相結合,竟是契合的如此貼切。
《花間集》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詞集,詞作并不如后世成熟,其中也有不少的艷詞,還充斥著及時享樂的思想。而且其“在題材內容、風格技巧諸方面尚有一些局限”。用后世的話說,有的詞作“詞品不高”。但這反映出當時士子佳人們的生活,“標志著詞作為一種獨立的文體已走向成熟,為我們認識、研究唐五代詞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他也畢竟在創作風格、表現技巧等方面,為宋詞的繁榮提供了諸多借鑒”。
參考文獻:
[1]五代后蜀趙崇祚編、房開江注、崔黎民譯,花間集全譯[M],貴州人民出版社,2008.9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