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法語言具有具體精確,莊重嚴肅和嚴謹規范的特征。在將中國立法文本英譯的時候,應使譯本達到同樣的法律特征,并且達到同樣的法律功能。連接詞作為構成語篇一個重要的形式,它的翻譯關系到整個譯文的邏輯清晰及準確。本文嘗試運用顯化理論去解釋和規范我國立法文本英譯中連接詞的添加現象。
關鍵詞:連接詞,添加,顯化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2
Abstract: Legislative language is characterized with preciseness,solemnness and rigorousness.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legislative text to English,it is crucial to achie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 in translation.As an important constitution of text,conjunctions affect the logic and clearness of the entire translation.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and standardize the addition of conjunctions in this translation by explicitation
Key words: conjunction,addition,explicitation
一.前言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法制化進程逐步加深,為了更好的與國際接軌,在深圳已出現關于“雙語立法”的提議??梢娫絹碓蕉嗟闹袊鴮W者開始關注法律語言和法律翻譯的研究。這里面不僅包括語言學家也包括律師和法律愛好者。法律語言具有精確性,規范性和嚴肅性。這些鮮明特征不僅把它從普通語言中脫離出來,甚至在特殊語言中也獨樹一幟。換言之,我們在對待法律語言并將其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時候,所應用的翻譯方法、翻譯原則和翻譯策略必須慎重。但是目前關于法律翻譯的研究多停留于詞匯和句法的特征和翻譯。本文嘗試應用顯化理論來探討我國立法文本英譯中連接詞的添加現象。
二.連接詞和顯化
連接詞(conjunction)是Halliday和Hasan提出的五種銜接關系(cohesion)里面的一種,是構成語篇的要素之一。要注意的是,連接本身并沒有任何銜接的意義,而是通過他們自身特定的意義間接地去銜接語篇。也就是說它和它所引導的成分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語篇。這也是組成連貫的文本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Halliday和Hasan根據連接的表達方式和表述意義將其分為增補(additive),轉折(adversative),因果(casual)和時間(temporal)四種。本文以這四種連接作為分類探討立法文本英譯中連接詞的添加現象,以及其形成原因。
近年來,顯化理論受到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重視。顯化在翻譯中既是一種現象也是一種策略,它指的是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將原文隱含的信息或者是讀者因受文化地域影響不能理解的信息顯化出來,從而使譯文更具有可讀性。Klaudy將顯化理論分為四種,強制性顯化、非強制性顯化、語用顯化和翻譯內在顯化。這種將隱含的信息顯化的策略對于立法文本來的特征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三. 立法文本中的連接詞
本文以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為預料庫,以連接詞的四種形式為分類,進行立法文本及其英譯本中連接詞分布的統計,結果如下:
1.增補連接詞
原文本中,以并、且、也、和、以及、或者、也不為例統計,共計出現125次;譯本中以and,also,or,nor進行統計,共出現229次。
2.轉折連接詞
原文本中,以但是,而,除外為例統計,共計出現69次;譯本中以but、yet、however進行統計,共出現74次。
3.因果連接詞
原文本中,以如果,因,為了,致使為例統計,共計出現51次;譯本中以if、where、when、in case of、because、for、thus進行統計,共出現363次。
4.時間連接詞
原文本中,以時、同時、前、后為例統計,共計出現67次;譯本中以when、before、after、at the same time進行統計,共出現73次。
通過四類連接詞的分布統計,我們可以看出,每類連接詞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添加現象。因為研究的文本是隨機選取,可以將其添加現象視為立法文本英譯中普遍存在的。
四.結果與討論
因為連接詞的概念是語言的語義的,并不在語用和翻譯內在顯化的討論范圍之內,所以在顯化分類中,只有強制性和非強制性兩種顯化會進行進一步討論。
1.強制性顯化
因為中英雙語間的結構差異,漢語并沒有英語一樣系統的語法體系。漢語有很多的并列結構,它們之間沒有任何的連接成分。英語,則相反,在語法上和意義上,并列結構之間的連接成分是必要的。所以將立法文本英譯時,為保證譯文語法正確,應將原文本中隱含的增補連接詞顯化出來.
原文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查閱與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有關的資料,有權對勞動場所進行實地檢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當如實提供方有關情況和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六章,第七十五條
譯本:When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of labor of a local peoples government at or above the country level conducts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it shall have the right to check the materials relating to labor contracts and collective contracts and to conduct on-the-spot inspection of the workplaces,and of both the employing units and the workers shall truthfully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materials.
在上述例子的原文本中,兩個并列的動詞“監督檢查” 之間沒有任何的連接詞,這在英語中是不允許的,所以譯者在兩個動詞之間加了“and”,將隱藏的并列關系顯示出來。譯文中所添加的后三個“and”都屬于顯化現象,不過連接的是名詞性短語和從句。
2.非強制性顯化
王力,中國著名語言學家,認為“漢語復合句的分句間的聯系有時候是以意會的,叫做意合法”。英語的分句間的聯系則通常依靠連接詞。非強制性顯化不受語言結構和意義的影響,而是受語篇的建立策略和譯者的個人偏好影響。也就是說,一個語篇,如果沒有非強制性顯化在語法上是無誤的,但看起來會很不自然。這樣的不自然對于立法語篇,通常是滿足不了其交際功能的。立法語篇中轉折、因果和時間連接詞的添加就屬于非強制性顯化。
①原文本:定作人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造成承攬人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腥A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八條
譯文:The client may dissolve the work contract at any time,but shall hold the liability for any loss caused thereby to the contractor.
②原文本: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約定不明確,引發爭議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重新協商?!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章,第十八條
譯文:If a dispute arises because the labor remuneration rate,the standard for working conditions,etc.are not definitely specifiedin the labor contract,the employing unit and the worker may negotiate anew.
③原文本:勞務派遣單位派遣勞動者應當與接收以勞務派遣形式用工的單位訂立勞務派遣協議?!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五章,第五十九條
譯文:When dispatching workers,the labor-dispatching unit shall conclude an agreement on labor dispatch with the unit that receives the workers under the dispatch arrangement.
在例子①中,“可以隨時解除承攬合同” 和“造成承攬人損失” 間隱藏了轉折關系,譯者翻譯時添加“but”,這樣一來,兩個成分間的關系就清晰了。 在例子②③中,譯者以同樣的原則添加了“because”和“when”。
五.結語
通過對我國兩個立法文本中連接詞的英譯情況進行研究,可以看出,在將漢語原文本轉換成英語譯本的時候,為了使譯文準確、自然、可讀,確實存在較多使用各種連接詞的情況。以上情況證明,在翻譯過程中的確存在著連接詞顯化的特征和翻譯策略。
本文只是針對連接詞添加現象研究,連接詞作為銜接理論中的一部分,今后還需要從銜接其他部分的角度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 Blum Kulka,S.Shifts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translation [A].Routledge:LondonandNewYork,2000.
[2] Halliday,M.A.K. R.Hassan1 Cohesion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Newmark,P.1988.
[3] Kinga K.Explicitation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80-84.
[4] 李德鳳、胡牧.2006.法律翻譯研究:現狀與前瞻[J].中國科技翻譯.
[5] 李克興、張新紅.法律文本與法律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220-226.
[6] 王力.漢語史稿[M].中華書局出版,2004.
[7] 閻喜.英漢法律平行文本句內連接詞的明晰化個案研究[J].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志社,1994-2010.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M].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
[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