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業秘密是人類智力活動的成果,已成為參與市場競爭者在激烈的商戰中保持其競爭優勢的“秘密武器”,但一旦被泄露或被他人盜用,就會給權利人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因此,在法律上給予商業秘密充分有效的保護,是每一個商業秘密持有者都十分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淺析我國法律對商業秘密的保護現狀與不足之處,進而對我國的立法體系的完善及立法模式提出相關建議,以促進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制度完善
中圖分類號:F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我國商業秘密的立法現狀
1.民商法的保護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公民、法人的著作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發明權、發現權和其它科技成果受到剽竊、篡改、假冒等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償損失。”199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六條規定:“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薄斗床徽敻偁幏ā返谑畻l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
2.刑法的保護
1997年刑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明確規定了侵犯商業秘密罪,這是我國用法律保護商業秘密的最強有力的法律制度。該法第二百一十九條明確規定:“以盜竊、利誘、脅迫和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或者違反約定、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單處罰金;造成特別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出的行為,獲得、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以侵犯商業秘密論?!?/p>
3.行政法的保護
行政法保護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部法律法規中,如《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規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秘密事項,科學技術中的秘密事項,屬于國家機密的組成部分,受該法保護?!?986年國務院頒發的《關于促進科技人員流動的通知》第八條規定:”科技人員調離單位不得私自帶走原單位的科技成果資料、設備器材等,不得泄露國家機密或侵犯原單位的技術權益。如有違反,必須嚴肅處理?!?995年11月國家工商局發行的《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的若干問題規定》第七條詳細規定了行為人侵犯商業秘密應承擔的民事責任。
二、我國對商業秘密方面保護的不足
1.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與國際公約的規定尚有差距
我國加入WTO,參加了《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Agreement on Trade - 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簡稱《TRIPS協議》),若將我國的商業秘密立法與《TRIPS協議》作一比較便不難發現,國內商業秘密立法起步較晚,與國際接軌還明顯存在著問題和缺陷。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商業秘密局限于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并將其適用范圍限定在“經營者之間的關系”,在保護范圍上明顯小于TRIPS的規定,與國際上法律所保護的商業秘密的范圍越來越寬泛的不相符。
2.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規定過于分散,操作性差
我國法律對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規定散見于各部門法中,由于這些不同的法律法規在立法主旨和側重點上各有不同,甚至很多調整商業秘密的法律規定為立法空白狀態,因此散見于諸法中的保護商業秘密的法律法規,很難保證其內容上的統一性、協調性和體系的完整性。
3.侵犯商業秘密的主體規定的過于狹窄
《反不正當競爭法》只將侵犯商業秘密的主體限于經營者,將非經營者派出在外,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市場經營資格的公民出于個人利益也可能侵犯其他經營者的商業秘密。這樣的規定既不利于對商業秘密的權利人的保護,也不利于對侵權人的制裁。
三、對我國商業秘密立法保護的幾點建議
1.制定一部專門的商業秘密法
在這部專門的商業秘密法中首先要明確規定商業秘密的具體內容、保護范圍,以彌補目前的空白,避免由于對商業秘密的不同理解而使爭議無法處理的局面。其次,要將其他有關商業秘密保護的基本保護制度一并統一到這部專門法中,使其成為商業秘密保護的基本依據,至于其他法律、法規及規章的規定,應直到其他特別法另行規定的作用。
2.修改和完善相關法律,確保商業秘密法律保護體系的協調性
增設懲罰性賠償金,一方面以彌補單一補償性賠償金制度的不足,以加強對權利人的保護。另一方面,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的積極作用在于它大大加重了對過錯加害人的經濟制裁,使加害方體會到實施商業秘密侵權的成本遠遠高于其所得的經濟效益,從而增強其在競爭中嚴格按市場標準進行商業活動的自覺性,盡可能減少侵權糾紛。與此同時,加大行政處罰力度,增加行政處罰種類。增設懲罰性賠償金,一方面可以補償單一補償金制度的不足,加大對權利人的保護。[12]另一方面,懲罰性賠償金制度的積極作用在于它加重了對侵權人的經濟性制裁。
3.修改相關訴訟法
建議對侵犯商業秘密的案件在必要時可作為自訴案件處理,把起訴權交由當事人,且作為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以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并適用特殊的舉證責任方式,在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由于商業秘密自身的秘密特性,必須堅持“舉證責任倒置”的原則。這種特殊的舉證方式有利于防止商業秘密泄漏的進一步擴大。另外,修改《民事訴訟法》,增加訴前救濟程序。
4.在《新聞法》中應增加保護商業秘密的條款
在《新聞法》中增加保護商業秘密的條款,明確規定報刊、雜志、電臺、電視臺在報道材料中,不得泄露被報道單位的商業秘密。
5.確立科學合理的損害賠償標準
損害賠償是商業秘密侵權行為最主要的民事責任之一,也是商業秘密權利人通過民事訴訟獲得司法救濟上的必然結果。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所規定的商業秘密侵權損害賠償屬于補償式的賠償方法。相比之下,我國相關法律對商業秘密侵權損害賠償的標準規定過于原則,特別是不如美國在這方面規定的那么具體,明確。所以應對現行的有關商業秘密賠償標準的相關法律條款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合理確定商業秘密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參考文獻:
[1] 俞利平,尹顯英.侵犯商業秘密罪的認定及其防范[N].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 2007,(1):15-17.
[2] 張鵬.論商業秘密及其法律保護[N].山西煤碳管理學院學報,2010,(04):22-24.
[3] 董浩潔,羅寶華.對我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問題的再認識[J].商場現代化,2008,(04):42-43.
[4] 陳云良,劉東炎.論我國商業秘密保護的法律完善[J].法制與社會,2008,(12):84-85.
[5] 吳明.論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 [N].安徽工業大學學報,2008,(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