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已成為廣大語文教師共同關注的焦點,但有不少的語文教師卻在進行著無效地解讀,甚至是有害的解讀。筆者認為,“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于是,本文提出了有效進行文本多元解讀的方法與對策,切實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其對策有:(1)發揚民主教學,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2)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3)做到“多元有界”,切實提高多元解讀效果。
關鍵詞:文本;多元解讀;有效;個性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發揚民主教學,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要想讓學生在多元解讀文本過程中彰顯個性的風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建構文本多元解讀平臺。
然而由于我國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觀念,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往往呈現出一種不平等性和距離感。這種師生固化的師生關系不僅桎梏了學生的個性,而且還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高。
現代教育觀念和教學實踐強調教師要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教學民主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尊重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健全和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實施民主教學,做學生“主體的守護者”,呵護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敢想,敢說,敢為。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改變以往支配者的角色,以一個指引者的身份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氣氛中與引導和組織學生研究探討,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只有在這樣的一層關系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受到激勵,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文本多元解讀才得以真正開展。
二、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有效進行多元解讀。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點”,似乎也都可以作為教學的著力點,但我們在處理教材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個教師教學水平如何,還可在處理教材上見功夫。我們應該在處理教材時,善于抓住文本切入點,牽一發而動全身,有效進行文本解讀。筆者認為文本多元解讀可從以下“五點”進行切入:
1、抓住文本內容。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嘔心瀝血的結晶,而對其內容的把握則是理解和解讀的基本。筆者認為,只有在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之后,我們才有可能進行進一步的解讀,那些脫離了原文整體內容的解讀,在筆者看來無異于天馬行空。
2、抓住文本語言。
此外,對文章的解讀也可以從具體的文本語言入手。例如,在對某些具有多義性、模糊性的文本進行品味和揣摩時,就可引導學生進行多元理解。例如,《我的第一本書》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這里指什么?教師可以通過對“本”字的解讀引導學生概括出:父親的教育,父親的希望,友情的重要,親情的溫馨,生活的艱辛等不同意義。
3、抓住文本主旨。
對文學作品主旨的詮釋,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甚至可以說是作品鑒賞和閱讀教學的必然歸宿。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使學生對課文達到本質性的理解,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和閱讀思維的健全;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認識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學作品的主題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讀者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認識到種種具有個體差異性的主題。
4、抓住人物形象。
文學作品的人物形象具有立體化的特質,加之閱讀活動個體化的特征,學生理解中的藝術人物理應不同,這給我們鑒賞人物提供了求異和創新的可能。我們不應也不能用一種統一的模式界定學生的理解。我們在分析文學形象時,應以一種辯證的理性面對學生有創性的思考爭鳴。
5、補充文本“空白”。
“接受美學”認為,作品的意義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發掘出來的,作品未經閱讀前,只是向讀者提供了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框架,其間匿藏著許許多多的“空白”,有待于讀者去發現、填補和闡析。而這些“空白”的填補正是讀者閱讀活動中不可缺的動力機制之一,它能夠驅遣讀者的想象,激活讀者的思維,從而建立起與作品和作者溝通的橋梁,使讀者對作品的意義達到個性鮮明的深刻理解。在我們中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學生對作品“空白”帶有個性色彩的填補,更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語文課也變得空靈和鮮活。
三、做到“多元有界”,切實提高多元解讀效果。
任何事情,物極必反。個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也不是絕對地學生化,更不是普遍化、隨意化。無論怎么“多元”總有一個界限。作為閱讀客體的文本雖然存在著“空白”和“不確定性”,但必然會有許多顯性的、鮮明的“規定性”,總會有個“作品視界”范圍。“多元解讀”也只能在這個范圍內進行。因此,“多元解讀”并不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地亂解亂讀,并不意味著可以有絕對的“彈性”,而必須有一定的“規范”,必須有一定的價值取向和解讀范圍的引導。
“多元解讀”是真實的閱讀,是孕育創造性品質的閱讀,理應受到格外的重視和尊重。我們應把文本多元解讀真正落到實處,讓閱讀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行為,使學生在多元化的解讀過程中,張揚個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我們期待著,在學生閱讀的枝頭上綴滿富有個性的花朵,鮮艷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