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信心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缺乏自信是失敗的主要原因。自信心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作為語文教師,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語文教學培養 學生 自信心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自信心是一種反映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項活動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是一種積極、有效地表達自我價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識特征和心理狀態。它是進取心的支柱,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非常重要。正如愛默生所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如果學生因缺乏自信而感到自卑,就會過低估計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長處,處處感到不如人,不敢大膽地創新進取。缺乏自信是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有效地建立和利用好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尤其是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要責任。
在日常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教學的每一個細微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賞識學生,喚起學生自信心
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于1983年在其著作《智能的結構》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論” :人的智力結構是多方面的,在每個人的智力結構中都具備至少八項智能。只是各種智力在每個人身上的表現程度和發揮程度不同,使得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特色。按照多元智能理論,每個人都有優勢智能。也就是說世界上不存在誰聰明誰不聰明的問題,只是存在誰在哪一方面更聰明的問題。可以說,學校里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差生”的存在,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也是出色的。因此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積極引導,用心去關注每一個孩子,賞識每一位孩子,幫助所有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肯定自己,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作為課堂的主體,孩子們常把我們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學生們得到賞識時,就會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認為自己在老師的心目中是個好學生,從而增強了學習動力。我們教師要盡可能地在學生的課堂行為表現中發現可以肯定的東西,哪怕是對學生答錯的內容,都可用多種手段讓學生自己認識錯誤并糾正錯誤。這樣可以讓學生產生成就感,讓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只要糾正對了老師就要進行贊賞,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優點。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關注每個學生在課內外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努力發現孩子們的閃光點,把握時機,盡可能地表揚每一位學生,以中肯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感覺以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增強學生自信心
當今世界是一個競爭的世界,我們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創造條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語文教學也應該承擔起這個責任。
新課程改革中,每冊語文書上都設置了一個新內容——名著導讀。我們倡導學生閱讀中外名著,開展有益的讀書活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是無可替代的,對學校的素質教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可是學生畢竟時間有限,要把所有名著都認真看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我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完成一本。每組同學選出代表,利用“課前5分鐘”給其他組同學講解本組所讀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小說主題、精彩片段等。該組其他同學則負責收集整理資料,我則負責給每組學生點評。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提高了學生積極參與競爭的心理素質。在點評時要做到重表揚以提高了學生參與競爭的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信心。
三、 激發語文學習興趣,讓自信心轉化為內在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熱烈的學習愿望、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重要的動因。”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對所學知識內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的最大動力。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信心把語文學好,我做了些嘗試——
1、巧妙設置問題,提高教學效果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通過教師的巧妙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思考。所以,問題的設置是否合理十分重要。沒有有趣的課堂提問,恐怕無法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給學生講陶淵明的《歸去來兮》時我的導語就是一連串的發問“誰歸?從哪里歸?為什么歸?歸到哪里去?歸得怎么樣?還會歸去嗎?”以此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究、解決問題的主動性,以提高教學效果。
2、根據教材特點,創設開放性的教學情境
開放性情境教學法適應不同層次及不同個性學生的不同需求,可引導學生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評價,提高學生自我意識水平。在教授辛棄疾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時,講解到“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辛棄疾當時的心境,我叫幾位同學站在講臺上聯系時代背景想象一下當時作者的動作心理,并嘗試“拍”這個動作。同學們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樣使得在課堂上學生都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變被動為主動。
3、有效運用電教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現代教學手段不斷地創新,特別是把計算機技術引進了課堂。多媒體課件,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在上《再別康橋》時,我們可以由多媒體進行圖片視頻展示并播放輕音樂原文伴讀錄音。在輕音樂原文伴讀錄音中,讓學生們體會到文章的音樂美以及繪畫美。我們在上《逍遙游》時,也可以通過課件,讓學生們看看漫畫《逍遙游》,這樣對文章的理解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而且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
課堂的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給學生搭建一個個展示的舞臺,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得到自信心!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教學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使學生在活動中參與思考,在學習中相互討論交流,激發學生最大的學習興趣,讓我們的學生滿懷信心投入到新學習中去,以更好的狀態面對未來的社會。
參考文獻:
[1] 林麗榮,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課堂差錯,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2] 周弘,賞識你的孩子——一個父親對素質教育的感悟,四川少年出版社,2002
[3] 燕國材,論自信心及其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4] (美)加德納,《智能的結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