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眾彩紛紜的動畫世界里,美國的動畫產業無疑是其中扛旗老大,而合并于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卻一直走著平民大片的路程,關注小群體,關注那些不被人重視的角落成為了皮克斯的選材特色。本文通過對于皮克斯公司的藝術風格以及商業產業的分析,找尋到商業與藝術的最好結合典范,從而促進我國動畫產業的積極發展。
關鍵詞:皮克斯,藝術特色,商業元素,關注兒童,成人世界
中圖分類號:J9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一、皮克斯的歷史與發展
縱觀皮克斯從成立到現在的作品年表,不難發現,作為一個世界頂端的動畫制作公司,其產量不算巨大,但會發現一個問題,它的作品多數都是耳熟能詳的,甚至影響到我們的身邊,我們的談論話題,周邊的相關產業,在一種無聲無息中,皮克斯滲透入我們的生活,那盞蹦蹦跳跳的小燈成為了一個關于動漫世界悲歡離合的標志燈塔。
回溯故事,皮克斯原本是喬治·盧卡斯遺棄的孩子。在喬布斯購買皮克斯之后,他本來是想依靠這個公司先發展電腦特效事業,即順勢走上喬治·盧卡斯的成功之路。就在這1986年,剛剛加盟的約翰·拉斯特執導了皮克斯的第一部動畫短片《跳跳燈》,這本身就是一部3D動畫,驚奇的視覺效果,讓同行們看的瞠目結舌。第二年,《跳跳燈》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皮克斯由此聲名大振。正是《跳跳燈》的大獲成功,才堅定喬布斯大力發展電腦動畫事業的決心。為了紀念那盞挽救皮克斯命運的小臺燈,皮克斯把它作為了自己的片頭標志,這就是皮克斯公司片頭標志的來歷。
一切都在95年產生歷史性的轉折,在《玩具總動員》推出之前,皮克斯只是在業內小有名氣,世界上很多人還不懂三維動畫為何物,這些在《玩具總動員》上映之后都改變了。《玩具總動員》在95年一經問世,不僅奪得北美年度票房總冠軍,全球3.6億美元的票房狂收,直接促使皮克斯公司在紐約華爾街上市,公司幾位主管一夜之間成為千萬富豪。《玩具總動員》不僅開創一個新的動畫電影紀元,也直接威脅到迪斯尼的霸主地位。傳統二維動畫和三維立體動畫開始了正面交鋒,而這個傳統的衛道士恰恰由迪斯尼自己來充當。一方面,要捍衛二維動畫的江湖地位;另一方面,還要和皮克斯繼續簽約合作。在多次的較量中,迪斯尼主打的二維動畫敗給了皮克斯的三維動畫事業。于是美國二維動畫事業,就這樣被皮克斯給無意中埋葬了。就在人心浮動之時,由迪斯尼新掌門人羅伯特·伊格爾在06年1月一錘定音,正式對外界宣布,斥資74億美元收購皮克斯,從此,皮克斯將成為迪斯尼旗下的一個王牌企業。
此時距喬治·盧卡斯1986年出售他的動畫部門已有20年整。當年僅僅要價1000萬美元的部門,現而今,這家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74億美元。
二、 皮克斯成功的商業與藝術元素
2010年,皮克斯迎擊重磅火力,走重現經典棋,時隔多年拍攝《玩具總動員3》,兵行險招,卻也霸氣十足。皮克斯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其故事敘述。皮克斯是一位敘事高手,言情妙招一籮筐。它在故事里,反復探索情質,皆大歡喜糾葛著永恒哀傷。悲劇底線適時抬頭,卻不過度聲張,是以總能維持觀者一定的蓄淚度,也小包袱不斷,維持高頻笑聲。《玩具總動員3》中與時間拔河、痛失我愛、苦苦追尋這樣的戲劇張力不減,溫情與鼓勵一類主題重現,關乎成長之中必然蛻變、割舍、告別,道具不乏泛黃相片、回憶錄影,此情只待成追憶的去路,無可挽回。這一點上,皮克斯依然滄桑得實際,其悲劇底線做的不那么突兀顯眼卻又讓人感懷。
皮克斯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不動聲色在商業大片里透露出的人文關懷。皮克斯在其商業巨制中向人講著一個個關于夢與追求的故事,用其高超的科技特效在光影變幻中透露出信念與希望。《海底總動員》中則顯示出主創們渲染每一種光照下海域光影的勇氣和本領。百分百真實、甚至超越真實的視效,是皮克斯里程碑式的金字招牌。
盡管皮克斯的故事也是道德故事,但它御用的主角,往往卻由人們所忽視的所謂“邊角料”擔任,比如一攤舊棄的玩具、一對相依為命的小丑魚、臟兮兮的蟲蟲、獨眼和長毛怪物、其貌不揚又不服管的超人、孤獨小孩等。這些邊緣角色,和迪斯尼為首、那種方正傳統痕跡顯揚的圓潤人物及其身上的道德背負是很不一樣的,甚至有些對立。它們能給人以最直接而迅猛的眼球沖擊力,預示著即將被搓圓捏扁、命運叵測的不是這幫離經叛道的小家伙,而恰鎖定為一瞬不瞬、忘了飲可樂咬爆米花的影院觀眾。而小朋友才是動畫制作最應當關懷的人群,皮克斯早就用其精準的商業敏銳性留心并高度尊重了。
皮克斯就是有這樣的力量,讓我們在麻木了這個世界的時候,忽然喚起我們的溫情,去思考那些關于被我們遺忘的角落,被我們遺忘掉的人們。如同一個歷久彌新的經典品牌,不論是哪個行當,總有個為其努力奮斗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下,其作品才富有意義,萬分引人。
回顧一下皮克斯的成長、以及它貢獻給全球大小觀眾的溫馨時間,就不難發現它天才般地平衡了技術與人性化的不同需求,比如《超人總動員》、《機器人總動員》等,它就不厭其煩地解答了技術與人之間相輔相生而非你死我亡的雙生關聯。訴諸于電影制作本身,清楚定位技術力量、盡力講好故事,也許是皮克斯成功的秘訣之一。
孩子們通常與一個玩具能相處良久,他們真誠地熱愛和對待他的玩具,賦予了這樣的玩具自己的生命特色,他們全神貫注地給玩具安排各種各樣的背景,身份和故事,拿他們當作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來相處而不僅僅是塑膠,電動或毛絨的材質。這種可貴的孩子氣同樣也凝聚在了皮克斯的設計師們身上,那些生機勃勃的動畫形象,對他們來說不是簡單的工作成果,待售商品而是珍貴的朋友。一切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件都有可能發生在它們身上,因為它們也是鮮活的個體。皮克斯人對動畫形象的這份尊重,透過影片濃濃地彌漫開來,蕩滌著我們每一個觀影者的靈魂,提示我們,萬物皆靈,尊重生命。
皮克斯就這樣拾起被我們忘掉的角落,塑造出一個又一個小人物的形象,傳達著平民英雄主義的主題理想。通常迫使一個片子主角踏上輾轉的拯救之旅的原動力不是戲劇概念中傳統的命運悲劇,抑或性格悲劇,而是他自己馬虎犯下的彌天大錯。
顯然,皮克斯的故事的開端已經在昭示我們,他們的故事并不同于一般的英雄主義構架方式,甚至是對傳統拯救者形象的一次徹底的顛覆。在這里,只有小人物才會有大作為,故事中處處充滿了象征的符號。意味著一個英雄群體的生命征程再度起航。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小人物完成了大任務之后,皮克斯并沒有像迪斯尼傳統的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式的結尾一樣,把我們的平民英雄定位在花團錦簇的高價海洋中,而是把曾經淡定而幸福的平民小日子重新歸還給了他們,讓他們真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向我們傳達了平民生活的理想,為我們樹立了平民生活的信念。
三、 尾聲
從玩具總動員的集體尋人到孤寂老人的棋盤穿梭;從怪物世界的另類拯救到曲折蟻巢的團結奮戰;從澳洲洋流的萬里尋子到超人領域的迷朦陰影。我們伴隨著每秒鐘24格的畫面,一起游歷了奇妙的三維動畫世界。動畫片為我們推倒了一面閉塞心靈疆界的墻,開啟了一扇澎湃心靈城堡的窗,轟轟的汽笛鳴響載著我們向著異趣世界啟航,這次列車唯一需要的票據便是我們永不磨滅的童心。皮克斯的動畫,關注的是孩子們的心靈,也是成人們的世界。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皮克斯
[2] 《皮克斯總動員——動畫帝國全接觸》,大衛·A.普萊斯·著·吳怡娜·等 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