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鹿原》是一部描述我國清末到建國初期發在生渭河平原50多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庭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話劇;巧取風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本文通過分析書中女人生活的環境,探析《白鹿原》折射出的女人婚俗觀。
關鍵詞:《白鹿原》;女人;婚俗觀
中圖分類號:G1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人類的生存、生活離不開婚姻。儒家經典這樣寫道:婚禮是人倫之始;婚禮是禮的根本;社會婚姻的狀況關涉到社會治亂,婚姻關系是構成尊卑上下關系的基礎。《白鹿原》中我們看到作者對婚姻的描述,尤其是對訂婚和婚禮都以最高形式體現出來。這種外在的描述直接傳遞給讀者,披露女性在當時家庭中的地位和生活環境。
一、婚姻要門當戶對
中國傳統的婚姻觀念一直都注重門當戶對,即男女雙方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情況相當,很適合結親。在《白鹿原》中田小娥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只考慮到“門當戶對”,而不想到女婿的年邁古稀,不顧女兒的幸福和死活,將其嫁到郭舉人家做小妾。通過描寫白嘉軒、白孝文、白孝武、白孝義、鹿兆鵬、黑娃(二婚)等人的婚禮和婚姻情況,更大程度上展示的是門當戶對的婚姻觀。白家長子白孝文的婚禮體面又隆重,作者著力詳細描寫,既有傳統的進祠堂叩祖宗,又有傳統婚俗的介紹,“因為是頭一樁婚事,白嘉軒辦得很認真,也很體面,特意殺了一頭豬做席面。”作者在描寫婚禮實況的同時,又寫出女方的家庭條件與男方一樣殷實,兩家是門當戶對的親家。
二、女方一般都比男方要大
白嘉軒娶的第一個女人比他大兩歲。“娶頭房媳婦時他剛剛過十六歲生日。那是西原上鞏家村大戶鞏增榮的頭生女,比他大兩歲。”“女方比孝文大三歲”,白家選兒媳婦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比男子大幾歲的女子,可以看出白鹿原的婚俗中要求的不僅是門當戶對,更要保證女方懂事、孝順、知道孝敬公婆、能生育、懂得侍奉丈夫等。白家為了延續香火,早得子孫,白家的男子都是在十五六歲就早早娶妻結婚,這樣的女子不僅能夠紡衣織布、生兒育女、洗衣做飯、操持家務、侍候公婆,也能夠在男女之事上有所了解,對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和儒家觀念影響的白家男子來說,性生活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年長的女子又起到了性啟蒙者的作用。
三、男權社會,女人要絕對服從,女人的反抗往往無效。
白鹿原上的男權文化和宗教制度一直影響著白鹿原上的男男女女,延續千年,這種文化在老百姓的思想中根深蒂固。《白鹿原》描寫了一個又一個男人的婚姻生活,在男權社會下,下男人都處于主動的地位,女人永遠卑微和抬不起頭,命運悲慘甚至壓抑致死。秉德老漢認為女人就是一頭驢,而白趙氏卻用糊窗子的紙比喻女人“揭了一層又一層”,在這樣的環境下,女人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生活都依附在男人身上,女人更多的是供差遣和奴役,淪為性欲和生孩子工具,地位卑微,生命被漠視。
田小娥和黑娃原想過上平安的夫妻生活,然而他們的結合一無父母之命、二無媒妁之言,族里人容不下他們。他們的生活悲慘和可憐,最終小娥付出了血的代價。她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幻化成無數小娥給白鹿原帶來一場瘟疫來作為反抗,最終卻被白嘉軒永遠壓在“鎖妖塔”下,僅有的幾只小娥也被白嘉軒一把火燒成灰燼。她的反抗蒼白而無力,在男權社會里,柔弱的女子永遠逃脫不了悲慘的命運。
四、婚姻生活對性的需求
在《白鹿原》中,性愛描寫也是文章的一大亮點,作者堅持“不回避、撕開寫”的原則,把性愛描寫的淋漓盡致。《白鹿原》中多次描寫性生活,然而我們看到的卻總是蒼涼、無助的結局和感受。小娥嫁給爺爺輩的舉人后,性欲望得不到宣泄和釋放,常常死氣沉沉,而黑娃的出現給他帶來了新的生理感受,讓她欲罷不能,寧愿事發后被處死也不后悔自己的出軌事件。對性的需求和白鹿原上談性色變的古板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娥用性來引誘孝文,使其與父親反目,令大伙所不齒;小娥用性的手段引誘多人,并且成功;白嘉軒兩次“執行族規,演習鄉約”,懲罰小娥與狗蛋的奸情及孝文的婚外戀。既是對族人不檢點行為的約束和制止,更是反映出了婚姻生活限制了人的本能欲望,使人的正常需求受到壓抑,得不到宣泄和釋放,只是把這種欲望限制在傳宗接代的范圍之內。
五、新的婚俗觀念的出現
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給白鹿原帶來了新的婚禮觀念。百靈成為白鹿原上第一個走進學堂的女性,雖然道路坎坷和曲折。“白靈說:‘爸!我今年該進城念書了。’白嘉軒第一次對白靈冷下臉來說:‘你的書已經念夠了,城里不去。’十天后,白靈突然失蹤。白嘉軒找到城里皮匠姐夫家,白靈和兩個表姐正挎著書包放學回來。白靈說:‘爸!你要是逼我回去,我就死給你看!’說著就抓起皮匠鉸皮子用的一把大鐵剪子支到脖子上。白嘉軒一句話沒說就回到原上來。”百靈受到新文化教育和新思潮的影響,最終走到了革命的道路上。她勇于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反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反抗以離家出走和休書一封而成功,不斷追求婚姻自由和幸福生活,避免了悲慘的命運和婚姻生活,最終獲得了真摯的愛情。但是這樣的百靈在封建禮教長期影響下的剛正、慈愛的朱白氏眼里卻是違背封建倫理道德的逆子,當她聽到百靈要悔婚時,鄙夷的罵道:“靈靈,你的臉皮真厚。”既是是對她疼愛有加的白嘉軒,面對百靈的反叛也只當她死了。可見即使有全新的、自由的婚俗觀念的出現,長期受封建思想毒害和影響的白鹿原上的人們還是無法直接接受。
參考文獻:
[1]陳忠實.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
[2]張恒.從婚俗看《白鹿原》的女人觀[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08)
[3]薛雙芬.突圍與困斗:白鹿原的女人世界[J].名作欣賞.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