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口譯的即時性,使得口譯不像筆譯那樣能從容地準備,只能靠事前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口譯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口譯的準備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一下口譯前的準備工作。
關鍵詞:會議口譯 譯前準備 主題 術語 語言 生理心理現場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引言
在人類歷史上,口譯活動加速了人類社會的相互交流。隨著全球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我國對外開放的日趨深化,我國在世界舞臺上日益活躍,對外交流日益頻繁,各種國際性的會議越來越多,市場對翻譯的需求也日益擴大。會議口譯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口譯,顧名思義,就是口頭翻譯。口譯的即時性和現場性的特點,使得口譯不像筆譯那樣能從容地準備,可以在翻譯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查資料,反復研究考證。口譯只能靠事前大量的準備工作,才能保證口譯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說,會議口譯的準備工作很大程度決定了會議的成敗。譯前準備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平日背景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另一類則是專門針對某一次會議的準備。二者相輔相成,各有各的優勢。
一、平時背景知識的積累和儲備
背景知識的積累和儲備對口譯員來說至關重要。當今的國際會議涉及的領域復雜多樣,日新月異,對譯員的知識要求自然也越來越高。各行各業的知識,譯員都應該略知一二,甚至小有研究。如果譯員與世界脫節,閉門造車,根本不可能應對各種會議上的新觀點、新詞匯。但增加背景知識,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學習。一名優秀的譯員,知識要相當廣博,既要有一般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歷史、環境、科學方面的知識,也要熟悉當今國內國外的熱點問題,因為國際會議探討的問題往往處于社會的最前沿,是一流的專家、政治家、企業家會聚一堂,發布高端信息的地方。因此譯員要關心時事,關注媒體的報道,特別是分析、評論性的節目和文章,從而了解各方面對同一個問題的不同立場。
當今世界,國際會議的主題基本與媒體的宣傳保持同步。口譯員只要有心,完全可以在報紙、雜志、互聯網上找到充足有效的信息來源。另外,各個專題的研討會之間的交叉現象日益明顯。討論世貿組織的會議可能會涉及國企改革、民營經濟的崛起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討論西部大開發的專業會議也可能會談及人才培養、環境保護和外國投資。知識廣博對口譯員的最大好處就是使譯員更容易吸收新知識,掌握翻譯的主動權。知識底蘊的深厚與否決定了厚積薄發是否可能,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衡量一個口譯員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
二、針對一次會議的準備
除了注重日常的背景知識的積累外,譯員還應學會自己調配和食用“知識快餐”(張維為1999:23)。也就是說,在接觸某一個會議專題的時候,自己能夠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力求在最短的時間里熟悉該專題,即有針對性地做準備。有針對性的準備又可以分為:主題準備、術語準備、語言準備、生理心理準備、現場準備。
2.1 主題準備
一次具體的會議口譯活動往往只會涉及一個比較明確的主題,因此,在口譯活動中,對會議主題的了解是決定口譯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作為口譯員,會遇到無數次的、涉及人類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生活領域的口譯工作,如政府接待、政策宣講、司法研討、商貿洽談、文學研究、科學技術、文體交流等等,可以說是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如果譯員不了解會議的主題,不熟悉會議要討論的內容和基本原理的來龍去脈,就不會有高質量的口譯,甚至會導致口譯活動的失敗。因此,譯員一定要做到盡可能了解會議的主題,這樣才能掌握主動權。
譯員可以向會議主辦方或聯絡人索要會議主題、會議宣傳資料、議程安排、參會人員名單、發言稿、會議論文、圖片等。如果由于種種原因無法一一收集到以上資料,那就可以依據會議名稱、日程和名單上的關鍵詞上因特網查詢,這是一個高效快捷的查詢方式。因特網搜索功能強大、包含時間段長、內容覆蓋面廣,是譯員查詢資料、提高翻譯質量的不二選擇。
2.2 術語準備
譯員在準備主題的過程中也要同時注重術語的準備。既然會議主題已定,那么圍繞這個主題的那些大量的專業術語和專有名詞對譯員也是一項很大的挑戰。有經驗的譯員通常在準備主題的時候把出現的相關術語也一并整理出來,在主題準備完以后還會再搜集更多的術語,并找到另一種工作語言的語義等值。最主要的是,譯員還要對這些術語進行匯總,以字母排序整理好并打印出來,一方面有利于“術語強記”,另一方面口譯時放在手邊以備隨時查看。術語準備的越全、強記的越多,口譯的質量就會越高,口譯工作就會進行的越順暢。
2.3 語言準備
口譯員在做了主題和術語準備后,也要做好語言準備,即了解發言人和嘉賓的語言特點,包括其口音特點、語速、吐字清晰度等。我們學習時聽得都是標準的英式或美式英語,但在口譯工作中,幾乎很少碰到標準的英語,因為參加國際會議的參會者都是來自世界各地,口音千奇百怪,給口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比如,印巴口音就常常將[t]、[k]、[p]這幾個輕輔音分別讀成濁輔音[d] 、[g] 、[b],非洲英語也經常讀不準[θ],譬如他們會將three 讀成[dri:]。因此,口譯員最好能找到發言人所在國的語音資料做熱身,比如聯合國大會上各國的發言就很有參考價值。
2.4 生理心理準備
口譯是一項兼具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活動,譯員必須要有健康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才能保證口譯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在接受一項口譯任務時,尤其是上場前,要有充足的睡眠保障,足夠的能量進補,才能把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調至最佳。此外,還要注意預防感冒,不吃過辣或刺激性過大的食品,保護好嗓子,保證最好的翻譯效果。
口譯即時性、現場性和一次性的特點也決定了口譯工作是一項強度高、壓力大的工作,因此心理方面的準備和訓練,尤其是對新譯員尤為重要。譯員一旦接受了任務,就要全力以赴地準備,充分地準備之后,要時刻告誡自己“沉著、冷靜”、“我是最好的”,要有一種“舍我其誰”的信心。
2.5 現場準備
現場準備包括會議現場的技術性準備和會議中的準備。
會議現場的技術性準備應熟悉口譯現場,口譯設備的位置和性能,話筒、控制臺等設備的操作,譯員服飾發型的選擇要端莊得體整潔大方,口譯用具(筆記本、按壓式圓珠筆、術語表)要隨身攜帶。
會議中的準備指的是譯員在口譯中不斷地接受同一個主題的熏陶,加深記憶,從而為后面的翻譯積累經驗的過程。譯員在連續多天的翻譯中,表現應該日趨完善。另外,部分發言人會在講話前幾分鐘主動將演講稿、提綱或幻燈片交給譯員,因此譯員必須學會在極短的時間里瀏覽完資料,標出基本概念和關鍵詞語并把握大意。在現場請教發言人和專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譯員應當抓住會議休息的間隙,主動與發言人或專家攀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結語
“沒有一種會議對口譯員來說是不需要準備的。”當今世界,譯員面臨的是紛繁復雜、保羅萬象的各種各樣的國際會議,這就需要譯員不但平時要注重背景知識的積累和儲備,也要學會“臨時抱佛腳”,一旦接受任務,就要全力以赴做好每一次會議口譯的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成竹在胸,有備無患,滿懷信心地應對復雜多變的口譯活動,達到最佳的口譯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超倫,實戰口譯,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2] 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3] 張吉良,論譯員的口譯準備工作,中國科技翻譯,2003,(3).
[4] 張維為,英漢同聲傳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