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影是一種擁有無限表現可能性的媒體,但百年前在它發明伊始,還僅僅是一種技術現象。當盧米埃爾兄弟把處于運動狀態中的具體對象再現為視覺形象,并投影到銀幕上讓觀眾看到它們的時候,曾引起了人們從未有過的好奇心。但轟動過后,人們又鄙夷地把電影看作是粗俗的 “雜耍”、“技術玩意兒”。
關鍵詞:蒙太奇 美學 類型
中圖分類號:J905.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法國電影學家莫蘭曾說過這樣的話:格里菲斯時代的電影處于“靈性”階段,愛森斯坦時代的電影則達到了“理性”階段,這一概括是有說服力的。
蘇聯蒙太奇學派在20年代初出現于剛剛建立起來的蘇聯決不是偶然的。1917年那場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初期真的為藝術革命運動開辟了空前廣闊的天地。馬雅可夫斯基的未來派詩歌、康定斯基的未來派繪畫、梅耶荷德的自然主義戲劇以及隨著機械化工業化高潮而來的以鐵和玻璃為素材的構成主義,不斷掀起藝壇上一個接連一個的革新波瀾。電影也不例外。在革命與藝術空前一致的大背景下,電影同樣擁有一個自由馳騁的創作空間。剛剛建立起來的蘇聯國家也很快意識到電影的認識的、宣傳的功能,因而對電影予以格外重視,對它進行了根本性改造并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下。在經濟極度困難、戰亂的條件下,很快就恢復了電影生產,1919年就建立了國立蘇聯電影學校以培養專業人才。在蘇聯,電影已不再是好萊塢式的大眾娛樂品、商品,而是傳達社會信息的媒體。為了準確而有效地進行宣傳,電影無疑是最得力的工具。于是,如何使電影能像語言那樣發揮作用,就成為迫切的課題。這樣,探索電影表現的規律性的工作,探索電影語言的工作,仿佛已成為社會的、時代的需要。而在這期間投身電影事業的一批年輕藝術家們,不管是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普多夫金或愛森斯坦等許多人,他們也都在被革命的熱情、電影的熱情所激蕩著,一心要在舊電影的廢墟上大顯身手,仿佛非把電影翻個個兒不可。
除了蘇聯國內的條件之外,蘇聯電影學派出現于20年代初的另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當然是當時世界電影發展所達到的總體水平。電影問世后,經由盧米埃爾、梅里愛、鮑特直至格里菲斯,己在蒙太奇作為一種電影表現手段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一切構成了蘇聯蒙太奇派開展其創作實踐與理論活動的基礎。
此外,還必須指出的是,在這段期間里與蒙太奇學派一道活躍于影壇上的還有歐洲先鋒派的電影藝術家們。如果說蒙太奇派是從電影早期再現而趨向表現,是從單純的感覺現象趨向深層的精神的和理念的現象的話,先鋒派則是從再現出發而深入直觀的影像世界的。盡管他們的探索路線不同,但在創造過程中也時而有互相參照、互相啟迪、互相滲透以至融合的地方。這兩派藝術家的活動,形成了20年代電影理論與實踐的微妙格局。二戰后,這一格局更以新的形式向前延伸,不僅為電影的實踐與理論研究開辟了一個生動而有意義的局面,并且成為電影多元化時代到來的先兆。
電影蒙太奇在電影藝術中的運用非常廣泛。其功能也非常豐富。特別是在100多年的電影發展過程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蒙太奇的觀念、藝術規則和技術技巧等方面。蒙太奇具有敘事和表意兩大基本功能。據此可以劃分為三種基本類型:敘事蒙太奇、表現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種主要是敘事手段,后兩類則主要用以表意。
敘事藏太奇由美國電影大師格里菲斯和托克斯·莫斯等人首創沿用至今。是影視中最基本、最常 用的一種敘事方法,幾乎所有講故事的影視片都用這種蒙太奇,它的特征是以交代情節、展示事件為主導,按照情節發展的時間流程、邏 輯順序、因果關系來分切組合鏡頭、場面和段落,構成全片。這種蒙太奇組接影片脈絡清楚、邏輯連貫、明白易懂。
平行蒙太奇以不同時空或同時異地或同時同地發生的事件的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情節線 索并列表現,分頭敘述而統一在一個完整的結 構之中。格里菲斯 1909 年《凄涼的別墅》首次應用平行蒙太奇,把兩個同時進行的場面分成許多片斷,交替地在銀幕上出現,借以把劇情引入高潮,使影片的敘事既自然流暢,又扣人心弦。電影史上經典影片的導演如格里菲斯、西區柯克等都是極善于運用平行蒙太奇的電影大師,在現代影視片中,平行蒙太奇仍然是應用 最為廣泛的一種剪輯方式。其所以如此,首先用它處理劇情,可以刪節過程以利于概括集中,節省篇幅,擴大影片的信息量,并加強影片的節奏。其次,山于這種手法是幾條線索平列表現,相互烘托,形成對比和 呼應,易于產生強烈的藝術感染效果。
交又蒙太奇又稱交替蒙太奇。它是將同一時間不同地域發生的兩條或數條情節線按因果關系迅速而 頻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的表現方法。在數條情節線中,其中一條的發展往往影響或決定著 另外線索的發展。因此,各條線索間彼此促進,相互依存,最后匯合在一起。這種剪輯技巧 極易引起懸念,造成緊張激烈的氣氛,加強劇 中情節矛盾沖突的尖銳性,是掌握觀眾情緒的 有力手法。驚險片、恐怖片和戰爭片常用此法以造成追逐和驚險的場面。
重復蒙太奇稱“復現式蒙太奇”。它相當于文學中的復敘方式或藝術作品中的重復手法,即把具有一定寓意的鏡頭或重要的場面、人物、 動作、物件、音響、光影、色彩等,通過精心構思,在關鍵時刻反復出現,以突出人物命運、性格、心理的變化,達到刻劃人物,深化主題的目的。
表現蒙太奇是以鏡頭對列為基礎,通過相連或相疊鏡頭在形式或內容上相互對照、沖擊、從而產生一種單獨鏡頭本身所不具有的更為豐富的涵義,以表達某種情感、情緒、心理 或思想。其目的在于激發觀眾的聯想,啟迪觀眾的思考,表情達意,揭示含義。
對比蒙太奇其手法類似文學中的對比描寫,即通過 鏡頭或場面、段落之間在相反相對內容和形式上的強烈對比,產生相互強調,相互沖突的作用,表達影視創作者的某種寓意,強化所表現的內容、情緒和思想。影片一中常用英雄人物的仰拍鏡頭以顯其偉大,而卑劣小人則用俯拍,使之顯得渺小狠瑣,偵探片中的罪犯常配以冷調照明而公安干警則以暖調照明,以喻光明戰勝黑暗,正義戰勝邪惡。最易被觀眾感受到的是抒情蒙太奇。
讓·米特里給理性蒙太奇下的定義是:它是通過畫面之間的關系,而不是通過單純的一環接一環的連貫性敘事表情達意。理性蒙太奇與連貫性敘事的區別在于,即使它的畫面屬于實際經歷過的真實,按這種蒙太奇組合在一起的事實總是主觀視象。它們是以史詩方式組合和闡述的。
愛森斯坦給雜耍蒙太奇下的定義是:雜耍是一個特殊的時刻,其間一切元素都是為了促 使把導演打算傳達給觀眾的思想灌輸到他們的意識中,使觀眾進入引起這一思想的精神狀況 或心理狀態中,這種手法在內容上可以任意選擇,不受原劇情約束。
反射蒙太奇 這是愛森斯坦影片中最常見的一種蒙太奇形式。與雜耍蒙太奇相同的是,它也十分重視理性,強調通過畫面的剪接傳達抽象觀念。但它不象雜耍蒙太奇那樣為表達抽象概念隨意生硬地插入與劇情內容毫不相關的象征畫面。而是在運用象征時不再脫離原來的畫面內容。事件和用來做比喻的事物同處一個空間,構成同一客觀現實,它們互為依存,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 [法] 馬賽爾# 馬爾丹.電影語言[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2] 劉宏球.影視藝術概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2.
[3] [俄] 愛森斯坦.蒙太奇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
[4] 顏純鈞.電影的解讀[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5] 袁智忠.影視藝術導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