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傳統教育思想中,“棍棒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材”,歷來被認可,延續至今,在當下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家長們基于望子成龍的期望更加以一種近似于“暴力”的手段拔苗助長。同時,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教育者還是“新瓶裝舊酒”,以考試論英雄,忽略學生品德、創新、實踐能力、文體藝術,更忽視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家長、教師如此吝嗇對孩子的表揚、贊美,卻不知賞識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關鍵詞:賞識教育策略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1
賞識就是能對別人的優點或作品進行贊美,賞識教育即以肯定鼓勵的方式對孩子的行為加以引導,使其往積極正確的方向發展。
農民在種植作物時會考慮到莊稼生長所需的水分、光照、肥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孩子的需要,投其所好,對癥下藥才能取得滿意效果。賞識即意味著肯定贊許,它能滿足孩子對被認可被重視的需要。它具有激勵功能,別人的中肯能增強自信心,使孩子感覺得到認可,受到重視,沒有被忽視感。賞識是一劑強心劑,能讓迷茫的孩子感到溫暖,給他們上足馬力,努力前進。賞識還具有指向功能,人都有這種心理,得到賞識后內心得到滿足,做事興味高漲,而且會朝著社會認可的方向前進。推之于教育,當被賞識成為孩子的慣性和趨勢,他會不自覺地以教師家長和社會認可的框架要求自己,使自己的思想行為更符合標準。
在賞識教育日漸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也要思考如何賞識才能事半功倍,怎樣利用賞識的技巧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身心和諧發展。
一、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發現閃光點
羅丹說過世界上不缺少美,而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就像在萬物凋零的冬季,有人咒罵冬天寒冷蕭條,卻也仍有人吟出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在教育中亦如是,但往往在許多教師家長眼中看不到孩子們的閃光點,在他們的觀念里。優點不說跑不掉,缺點不說不得了。所以他們往往忽略孩子們的優點,只看到缺點。我看到過這樣一個實驗,一名研究者來到一所中學,讓每一名學生寫出自己的三個優點,但是課堂一陣沉默,沒有人能說出自己的優點,一開始研究者以為同學們比較謙虛,再三引導,但還是沒有學生能說出自己的優點。因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的是家長老師的批評指責,如此苛刻的環境讓孩子們遺忘了自己的優點。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是他們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和改造自我的基礎,只有對自身更全面認識的人才能清楚人生中努力的方向。品優學劣、學優品劣的不在少數,在學習差的學生身上或許你會發現他們樂于助人、誠懇善良的特點,基于此,老師應創造機會,將學生的閃光點凸現出來,激發他們的自信。
二、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并進
人是千差萬別的,賞識不是靈丹妙藥,不是萬金油,所以賞識教育不是萬能的。而一提到賞識教育,在不少老師家長眼里,賞識教育即“表揚教育”“贊美教育”,時時刻刻對孩子的行為伸大拇指,進行夸獎,這本無可厚非,但教育過程中,老師家長要學會區分孩子的行為,哪些是值得鼓勵要繼續保持的,哪些是需要家長指出錯誤并加以引導的。我們知道孩子處于心智成長的階段,沒有清晰明確的是非觀,在孩子做出錯誤行為之后家長不明確指出的“曖昧”態度會混淆孩子的價值觀;另外,恃寵而驕是人的特點,家長過分的袒護會讓孩子在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時心存僥幸,有恃無恐地犯錯。
那么什么是懲戒教育呢?北京師范大學勞凱聲教授這樣定義懲戒教育:懲戒教育是通過給孩子的身心施加一定的影響,使其感到羞愧或恥辱,激發悔改之氣,從而達到矯正的目的。也就是說,對學生的一些行為進行懲罰,時期意識到錯誤,產生羞愧之意,并因為羞愧后悔帶來的痛苦改正錯誤,達到身心和諧發展。懲戒教育同時還具有警示的作用,警告教育那些未犯錯的同學以他人為戒,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家長老師應立即明確指出孩子的錯誤,告訴他們因何而錯,如何改正,并以懲戒教育為補充。有些情況略施懲戒會比一味賞識有效得多,懲戒教育是賞識教育的完善和補充。
三、培養學生的自我賞識意識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有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與此相適應,教育對人和社會的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個人的發展而言,教育要求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來更好地滿足時代的需要和個人的需要。而賞識教育正契合我國教育現今的發展目的。
提倡賞識教育的最根本之處在于使學生學會自我賞識,讓自我賞識內化為學生信念的一部分,使“我能行”“我很棒”成為孩子的一個定勢。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外界的中肯能讓你找回自我,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不再迷茫和患得患失。這樣,對于后進生來說,能幫助他們重塑自我,獲得自信,走出“差生”的陰霾,從內心上對自我認可。就像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提出的皮革馬利翁效應一樣,來自他人的信任、贊美、期望具有一種力量,會使你自尊自信,渴望達到他人的期望,不愿讓別人失望,這也符合需要層次理論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不僅是賞識教育要注意的問題,更是整個教育要注意的,應當把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作為教育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去培養這個社會所形成的種種詬病。人是有意識、有思想的生物,人的意識思想是人建立自我意識的基礎和保障,賞識要真誠可信才會觸及孩子內心,從內心上讓他們感覺“我能行”。
四、賞識方法要有藝術
賞識教育能否發揮其應有的功效,賞識的方法起著舉重若輕的作用,合理恰當的富有藝術性的賞識方法能真正挖掘孩子身上的潛能,使其得到發展完善。
賞識方法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要契合孩子的性格特征選擇恰當的賞識手段。比如,那些性格較為膽怯,不敢大膽嘗試的孩子,真誠地鼓勵他們,給他們自信和力量才是關鍵,只有溫和體貼的話語和信任鼓勵的眼神才能克服他們心中的恐懼和猶豫;而對于那些開朗活潑大膽自信的孩子來說,有時“激一激”比“夸一夸”更有效,例如:在進行某項任務時家長可以說:“鄰居家的小朋友這方面做得很棒啊。”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促使他們抱著一種超越別人的心理表現得更好。所以賞識并不是一味的夸獎,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的夸獎會使孩子感受到虛偽和不真誠,即使贊美過后孩子會有所觸動,但長期如此,會造 “賞識疲勞”,使孩子對賞識麻痹,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今應試教育背景下,分數似乎才是王道,唯分數是從的家長們似乎更注重對孩子學習結果的關注,而忽視了過程的重要性。過程是一項活動從始至終我們要全身心投入的步驟和環節,對孩子活動過程的賞識能使他們意識到快樂源自于自身的努力和探索,而不在于身外的物質或利益。
總之,賞識會讓學生在老師眼里更優秀,讓學習在學生眼里更享受,班級不是師生斗智斗勇的地方,也不是枯燥無味的說教場所,只要我們以愛作舟,以情為帆,師生會更融洽,學習會更快樂。
所以為了孩子身心更健康更和諧地發展,我們要好思考如何讓這愛更深沉,更飽滿。
參考文獻:
[1] 繆慶賀.賞識教育的魅力[J].讀與寫雜志,2011(03):125
[2] 譚洪波.淺談賞識教育與懲戒教育[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2(7):126—128
[3] 周宏.《賞識你的孩子》[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10:16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