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體育社團是社會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展為實現學校體育向社會體育過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采取了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量統計法對湖南省部分高校體育社團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發現了高校體育社團存在的一些問題:1.參與度低;2.負責人與管理團隊的選拔不民主;3.宣傳力度不夠;4.場地不足;5.經費不足;6.指導人員配備率低等問題,并且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1.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2.創新宣傳手段;3.合理利用體育場地資源與體育人力資源;4.學校加大支持力度;5.規范負責人與管理團隊選拔制度與會員管理制度。
關鍵詞:高校體育社團 現狀調查 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03-0000-02
一.高校體育社團的定義
體育社團概念從不同的研究視角有不同的解釋,其中比較有權威性的定義有:《論中國體育社團》一文中盧元鎮認為“社團就是有共同特征的人聚在一起的互利組織,體育社團就是愛好體育,以體育為目的聚在一起的社會團體”[1]。國務院于1998年頒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強調了社團的非營利性。
綜合以上兩點可以得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高校體育社團是指高校中具有相同體育愛好,自發組織、發展與管理的非盈利的互利組織。
二.高校體育社團的作用
高校體育社團是高校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體育教育要素之一。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落實國家的政策方針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高校體育社團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通常一個體育社團的組織者都會有目的的制定一定的訓練計劃與比賽計劃。例如:安排晨跑、組織練習和組織幾次社團內部或者社團之間的比賽。這些計劃很好的促進了社團成員的身體素質的發展也是對國家頒布的《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決定》積極響應[2]。
2.高校體育社團能夠增強社團成員的集體榮譽感,能夠釋放學習的壓力,驅散一定的不良情緒,滿足社團成員的心理需求,給社團成員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提高社團成員的自信心。
3.高校體育社團能夠加強各學科之間的學術交流,社團成員往往來自于不同的學院,所學的專業也各不相同。體育絕大部分是一個集體項目,注重配合與交流。不同專業的學生在同一個體育社團有利于學科之間思想的交融,為學術的創新創造有利的條件。
4.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有利于高校體育改革,加速學校體育到社會體育的過度,為實現國家所提倡體育社會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有助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該計劃重點實施對象是“青少年與兒童”。由此可以看出重點在學校,而高校是該計劃重點中的重點,高校是學校體育到社會體育的重要過渡期,這一期間對個人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抓好了高校體育也就等于抓好了社會體育,也將帶來體育人口的大量增加[3]。
三.高校體育社團發展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學生參加體育社團與潛在參與者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參加了高校體育社團的高校學生占了所調查人數的22.3%,其中男生占了75.5%,女生僅為24.5%。且絕大部分女生參加的是一些羽毛球、網球、健美操、體育舞蹈之類的體育社團。對另外77.7%未參與體育社團的高校學生進行調查其中有74.3%的學生表示有打算參加體育社團,由此可見高校體育社團的潛力是很大的。如何讓這些潛在參與者加入高校體育社團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2.高校體育社團的參與途徑
通過對上述22.3%已經參加了體育社團的高校學校進行了解,他們參加體育社團的途徑依次是:第一是同學朋友介紹,占了40.5%、第二是社團設點招新,占了30.3%、第三是宣傳單與網絡,占了15.6%、其他途徑占了13.6%。由此可以看出高校體育社團的招新途徑主要還是依靠同學朋友之間的口頭宣傳與社團招新日的設點招新,可見高校體育社團的宣傳方式還有很多值得改進的地方。
3.參與動機
動機是引起高校學生參與高校體育社團,并達到一定目的的內部動力。對高校學生參與高校體育社團具有指向作用、激發作用、調節作用、維持作用和評價作用等,因此動機對高校學生參與高校體育社團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高校體育社團已參與者的動機進行調查,得出以下數據,依次是:第一,豐富業余生活(33.3%)、第二,強身健體(29.8%)、第三,認識朋友,擴大交際面(18.4%)、第四,學習技能(15.5%)、第五,展現自我(3%)。可見學生參與高校體育社團的動機是多種多樣的,其主要的目的是豐富業余生活與強身健體,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4.未參加體育社團的原因
通過對未參與體育社團的學生進行調查,學生未參加體育社團的原因是多樣的依次是:第一,對體育沒興趣(28.9%)、第二,沒有時間(20.4%)、第三,不知道怎么加入(15.5%)、
第四,體育社團沒吸引力(13.4%)、第五,會費過高(11.8%)第五,認為沒有必要參加(7.6%)第六,其他原因(2.4%)。可見未參加的高校體育社團的原因有主觀也是有客觀,主觀主要是對體育沒興趣與認為沒的必要參加。客觀主要是沒時間、找不到加入途徑、體育社團自身不足沒吸引力與會費過高。因此加強高校體育社團自身建設,加大宣傳,適當降低會費的同時加大對體育文化、體育思想的宣傳培養高校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5.社團負責人與管理團隊的產生情況
社團負責人與管理團隊對社團的發展有這深遠的影響,決定了一個社團的興衰。通過對21個高校體育社團負責人的走訪發現社團負責人的產生通常有3個情況:1.社團的最初創立者即為負責人,2.社團成員選舉產生,3.上一屆負責人任命。社團管理團隊的組成也有3種情況:1.最早加入社團的成員即為管理團隊成員,2.負責人任命,3.社團成員選舉產生。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社團負責人與管理團隊的產生并不是十分民主,所以對其在社團的威望和社團活動的組織有一定的影響,不利于社團的發展。
6.高校體育社團場地情況
高校體育社團對場地的要求很高,通常都是依靠學校的體育場地與設施來組織活動,因此場地是否充足對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通過調查發現60%的體育社團認為體育場地嚴重不足,30.5%的體育社團認為體育場地勉強夠用,僅有9.5%的體育社團對場地數量很滿意。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1.高校體育場地本身不足。2.高校對體育場地的開放度不夠,不能實現很好的資源共享。3.高校體育社團的盲目擴展等。導致了高校體育社團很多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7.高校體育社團的經費來源
高校體育社團的活動的組織需要足夠的經費來運轉,通過調查了解到經費來源來源依次是:第一,會費、第二,商家的贊助、第三,學校的扶植、第四,負責人自掏腰包。其中會費占了經費來源的80%以上,這樣就導致了很多體育社團為了增加會費收入盲目擴大自己招收會員的計劃,直接導致了體育場地的不足與管理的難度增加。
8.高校體育社團指導人員配備情況
作為一個體育社團,指導人員的配備為社團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調查發現有指導人員配備的體育社團占了所調查體育社團數的60.5%,指導人員的組成主要是由體育院校學生、部分高校體育教師與社會上的專職體育指導所組成,其中體育院校學生占了其中的70.4%,說明一部分體育社團能有意識的利用高校自身的體育人力資源,但是還有一部分體育社團對指導人員配備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導致了社團成員體育技能水平上升慢,甚至讓錯誤技能動作在社團內傳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運動損傷發生的幾率。
四.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的調查分析,可以看出高校體育社團主要存在一下幾個問題:
1.體育社團的參與率低,僅有22.3%,其中女生的參與度更低,僅占參與人數的24.5%,但是還存在74.3%的潛在參與者,說明體育社團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2.負責人與管理團隊的產生缺乏民主性。導致負責人與管理團隊威信降低,活動組織的難度增加。
3.宣傳力度不夠,宣傳手段比較傳統。有15.5%的潛在參與者不知道高校體育社團的加入途徑。
4.高校體育社團活動場地不足。調查顯示60%的高校體育社團對場地的數量很不滿意,造成場地不足的原因是多樣的主要有:高校體育場地本身不足、2.高校對體育場地的開放度不夠,不能實現很好的資源共享、高校體育社團的盲目擴展等。
5.缺乏經費。高校體育社團經費來源主要是會費、商家贊助與學校扶植,但是其中有80%是來自于會費,顯然資金是不足的。
6.指導人員的配備率低。僅有60.5%的高校體育社團配備了指導人員,且絕大部分為體育院校的學生。
根據以上問題,故提出以下建議。
1.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意識,提升學生高校體育社團的參與度。
2.加強高校體育社團的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手段。可以多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對體育社團進行宣傳,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立一個所有自己的網站,用來發布一些活動照片、成員名單、經費流向等。
3.合理的利用體育資源,體育資源又可以分為場地資源與體育人力資源。要充分、科學、的利用場地資源,根據實際情況嚴格控制會員的數量。每所高校都有體育部門,還有一部分高校有體育專業與高水平運動員,這都是可以利用的體育人力資源。
4.學校應該加大對高校體育社團的支持力度,不僅要在場地方面給予充分的保障,還要在經費方面加大扶植的力度。
5.加強高校體育社團的負責人選拔與管理隊伍建設,提高高校體育社團的規范性、民主性與科學性。應該制定一系列的負責人與管理團隊的選拔制度,更需要建立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社團成員的管理方案,讓社團的管理走上正規。
參考文獻
[1] 盧元鎮,論中國體育社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6.1
[2] 聞揚,杜力萍,體育社團在課外體育活動中的作用[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5
[3] 倪同云,我國基層群眾體育管理體制及其運行機制的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