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是直腸最下端及肛門邊緣發生的血管瘤樣改變,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
痔瘡發生的原因
內痔的發生,主要由于靜脈壁的薄膜失去了正常的彈性,兼因飲食不節、久坐、負重、遠行等因素所致。外痔的發生多由慢性炎癥所致,或二至三期內痔反復脫出、妊娠后腹壓增多、便秘而排便時用力過猛等因素所致。混合痔,也稱里外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而形成靜脈團塊,使括約肌間溝消失,內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體。混合痔很常見,誘病因素也很多。久坐、久站、如廁時間長、便秘以及熬夜、加班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原因,均可能誘發混合痔。
痔瘡的癥狀
內痔:一期內痔為初發,脫出,常以出血為主要癥狀。便血分為手紙帶血、滴血或射血。成人60%以上有內痔。二期內痔排便時內痔脫出,便后可自行復位,出血量較多。三期內痔排便時脫出,便后還能自行回納,需用手紙托回。
外痔: 炎性外痔肛緣皮膚皺襞突起如水泡樣,腫脹疼痛明顯。血栓性外痔肛門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隆起,特點為起病突然、局部腫脹、疼痛劇烈。結締組織性外痔肛門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皮垂。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皮下曲張的靜脈團,下蹲腹壓增加或排便時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后癥狀可不同程度減輕。
混合痔:雖然兼有內痔、外痔的癥狀,但是,其出血和脫垂癥狀可能比較明顯,有時以其中一個癥狀為主。另外,有些混合痔不發生出血,但發生嵌頓、絞窄的情況比單純內痔多。
痔瘡的治療
關于痔瘡的治療,可分為保守療法和手術兩種。
保守治療只適用于消除炎癥,減輕痔的癥狀,控制痔的發展。尤其是發展到中、晚期的內痔、外痔和混合痔,必須采用局部處理(套扎、結扎、冷凍、手術切除等)方法才能根治。
一、一般療法
內治法多用于一、二期內痔。若大便下血不止,輕者應立即停止排便,重者可用柔軟的脫脂棉助其回納。如用手仍不能回納,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同時臥床休息、減少活動。若疼痛明顯,可用溫水坐浴或熱敷以緩解疼痛。
二、西藥治療
總的原則是止血、消炎、鎮痛。內痔下血者,可服用卡巴克洛水楊酸鈉,痔瘡發炎時用螺旋霉素片、頭孢菌素片等。
三、中藥治療
1.補中益氣丸:用于內痔體質虛弱、內痔反復脫垂者。
2.云南白藥膠囊:適用于內痔便時出血、血栓性外痔。
3.槐角丸:用于內痔伴大便干結者。
四、外敷治療
馬應龍麝香痔瘡膏,用于內、外痔及混合痔,外敷患處。九華膏,用于內、外痔及混合痔,外敷患處,或擠入肛內。
五、熏洗治療
1.苦參、菊花、蛇麻子、金銀花各30克,黃柏、地膚子各15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
2.大黃、當歸、紅花各15克,金銀花、馬齒莧、苦參各30克,水煎熏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
六、坐藥治療
痔瘡栓、化痔栓、氯已定、消痔栓等任選一種,便后塞入肛內,適用于各期內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