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一詞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擁擠到一起”、“緊緊地包裹”。
判斷便秘的因素有三點:一是每周排便次數在不用通便藥時少于3次,二是排便是否困難,三是大便的形狀是否改變及是否干燥。
便秘的癥狀起初表現為腹脹或放屁、打嗝次數增多,有時會導致皮膚明顯粗糙,長出小疙瘩或蕁麻疹,還會產生嚴重的體臭;久而久之,就會頭部發沉、肩膀酸痛,有不少人還伴隨疲勞、頭昏目眩或失眠等癥狀。
對付便秘,大家通常的做法是吃瀉藥。經常服用刺激性的瀉藥不僅會引起腹痛,而且長期使用會成癮。大腸會在這些藥物的刺激下出現色素沉著,從腸鏡里觀察,整個大腸都是黑色的;還會使腸壁的神經和肌肉組織損傷,導致息肉出現,成為大腸癌的一個危險因素。
其實,解除便秘并不難,只要從生活點滴出發,就可以輕松搞定。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飲食要均衡。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五谷類、奶制品、魚蛋肉類、蔬菜水果、油脂幾大類營養物質缺一不可。
2.適當進食粗纖維。粗纖維大量存在于蔬菜、五谷雜糧和水果中,多攝取粗纖維,既可以增加營養,也有利于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便。
3.攝取充足的水分。每天喝足8~10杯水,為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從而使腸道的水分保持充足,潤腸軟便,助其排出。
4.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養成每日一次的排便習慣。每日晨起后,在室內稍做運動,空腹喝一杯溫開水,然后排便,以培養和保持排便的條件反射。
5.有了便意不要等。大腸有很強的吸水功能,糞便停留在腸道中的時間越長,就會因為逐漸變硬而越不易排出。另外,大腦對于排便指令的長時間被擱置,也會使大腦相應地減少發出此項指令,時間久了,排便就會更加困難。
6.多做運動。堅持一定量戶外活動和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保持體力,而且可以促進體內食物的消化,加速新陳代謝,使腸蠕動功能提高,腹壁肌肉、膈肌、盆腔肌肉、提肛肌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加。
7.排便要集中精力。許多人排便時習慣看報看雜志,而有一些男性則愛抽煙,這樣做無形中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報刊或抽煙上,從而分散了排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容易形成便秘。
立竿見影的解“秘”術
1.摩臍療術。取坐位或立位,右手手掌放于臍上,左手掌放于右手背上,在小腹部順時針方揉動5分鐘,然后按逆時針方向再揉5分鐘,共做10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
2.肚臍呼吸術。平時要經常想著吸氣時收腹,氣經臍孔進入胸腑;呼氣時鼓腹,氣由胸腹經臍孔而出。堅持一段時間,則會感覺腹部發熱、腸鳴音增強、呼吸平順。
3.臆想運氣術:便秘時,集中注意力,舌抵上腭,吸氣時深收,呼氣時慢慢由口輕輕吹出,同時臆想此氣已到小腹、達直腸、幾分鐘后大便即可排出。
4.手穴療術。取牙簽5根,用膠布捆緊,使其尖部呈梅花狀,加壓大腸穴(食指上節的橫紋中點)、小腸穴(食指中節橫紋中點)、三焦穴(中指中節橫紋中點)、腎穴(小指上節橫紋中點)、肝穴(無名指中節橫紋中點),雙手交替治療,每次3~5分鐘,每天兩次。為鞏固療效,可每日連續按壓。
簡單易行的解“秘”操
第一節:①兩臂前伸,掌心向下。②兩臂側伸,左右分開,掌心向上。③拇指與食指盡力分開。
第二節:①兩臂側上舉,掌心向上。②手掌至頭頂時反掌向下。③兩臂微曲,掌心向下,由前額、胸、腹慢慢下放,感覺有排便之感。
第三節:①兩手握拳,由側上腹向下叩按腹壁20次。②手揉兩肋部,拇指在前腹壁、四指在側腹及背部撐壓20次。③兩拳頂住兩側腹下部,拳隨腹部呼吸上下按壓。當欲排便時,兩拳要稍用力頂住下腹部則更利于排便。■